2019年高考一輪復習專題教案之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
【注意】綜合國力是一個主權國家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它包括經濟、政治、科技、軍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實力,以及其賴以存在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等基礎實力。綜合國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會因素,既包括物質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 四、典例解析【例1】(09江蘇卷18)原生態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豐富人們文化消費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 a.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推進作用 b.文化與經濟同步發展c.文化是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 d.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與經濟的關系,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題干反映了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故d項正確;但文化有先進和落后之分,只有先進的文化對經濟發展起推動作用,故a項錯誤;經濟決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趨的,故bc項錯誤。【例2】(09福建卷31)XX年6月18日,中國郵政發行了《海峽西岸建設》特種郵票和郵資封。《海峽西安建設》特種郵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峽兩岸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由此可見a.文化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標志 b文化能夠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狀況c.郵票成為展示文化款實力的載體 d.發行郵票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答案】b 【解析】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經濟是基礎,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故b項正確的反映了題意;a項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認為是經濟發展的標志是錯誤的;c項說法夸大了“郵票”的作用;商貿活動、人口遷徙、教育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故d項錯誤。【例3】(09浙江卷41)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城市相比,農村發展仍然滯后,尤其是人才嚴重短缺。我國目前每年大學畢業生有幾百萬,就業壓力大,而大多數人不愿去農村。江蘇海南等地曾在20世紀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動計劃。XX年以來,黨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戰略高度,要求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長效機制和政策,以使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材料二: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7.8萬名“村官”,小楊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學一畢業,小樣打破傳統觀念,只身來到千里之外的一個鄉村任村委會主任助理。任職期間,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下,她走訪農戶,宣傳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和政策,傳授農業科技知識,協助主任處理一系列村務。她刻苦學習雕刻知識,與該村藝人共同努力,使該村瀕臨失傳的木雕工藝重放異彩,并將原先小打小鬧的木雕品發展為人人喜愛的旅游紀念品。短短兩年,該村的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因此,“村官”小楊得到了領導和村民的一致好評。小楊自己也認為當“村官”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村官”小楊給鄉村帶來的變化是如何體現《文化生活》道理的?【答案】①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給經濟以重人影響。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文化支撐,吸引了大量投資,促進了經濟的發展。②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某市積極發展旅游文化產業,促進了經濟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