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文化與社會復習學案
材料三 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指導和支持。同學們發現,資金不足、技術落后、秩序混亂等許多問題正困擾著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1)上述材料體現了《文化生活》什么道理?(6分)
(2)材料體現了農村文化建設的哪些作用?(8分)
(3)請就上述問題給當地政府提出建議。(8分)
參考答案
第一課
7. a 【解析】建設“信用長三角”就是要創設良好的文化軟環境,以更好地吸引投資,促進經濟的更快發展。通俗地講,“信用”的目的在經濟。因此,這體現的是信用建設的作用,故①③應選。
8. d 【解析】材料的總體思想是強調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共同進步,三者缺一不可,故a、b、c三項,無論選哪一項都是不全面的。
9. c 【解析】“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這表明文化是“靈魂”。
10. d 【解析】文化交流有利于促進本民族文化發展,排除a。此題沒有體現落后與腐朽文化的影響,排除b。文化交流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而不是強調中外文化的融合,排除c。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應該通過發展本民族文化,提高本民族文化的競爭力,故答案為d。
11. c 【解析】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排除a。此題沒有凸顯文化的超前與落后發展,排除b。此題強調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故c正確。此題沒有凸顯文化對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導作用,排除d。
12. b 【解析】文化植根于企業發展之中,同時又反作用企業發展,可見文化與企業經濟發展的關系,故答案為b。
13. a 【解析】只有先進文化才能推動經濟發展,故b錯誤。此題沒有涉及多種文化,故c脫離題干。經濟與文化有著明顯的界限,故排除d。飲食文化,拉動經濟增長,可見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生產力在經濟發展中的突出作用。
14. a 【解析】通過國家形象宣傳片,溝通中美關系,可見文化對政治的反作用,故答案為a。文化只能反作用社會發展,排除b。此題沒有凸顯文化的實質,排除c。經濟是綜合國力的基礎,排除d。
15. c 【解析】本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本題必須把握在生產和生活中,人民創作經典音樂,說明了文化來源于生產與生活實踐,同時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認為文化就是人類的精神產品是錯誤的。
16. 【解析】文化的內容是多層次的,有的受經濟的制約大,有的受經濟的制約小。比如,教育的規模與涵蓋面大小、醫療衛生事業的規模與涵蓋面大小,要以經濟的發展為基礎,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但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醫學家的出現,又可以超越經濟的制約。因此,對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需要做具體分析,不可絕對化。
【答案】 從整體上講,經濟是基礎,經濟的發展會決定或帶動文化的發展。但是又不能認為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是絕對同步的,兩者的發展既有同步性,也有不同步的情況。(6分)
(1)一方面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皞}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強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水平。從這種意義上說,此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8分)
(2)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的獨立性。那種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差一點,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觀點,不符合歷史發展的事實,是不正確的。(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