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答題套路
XX年第38題第(2)問:有些人認為,時代變了,“艱苦奮斗”已經不是當代所提倡的精神,應如何看待這種觀點?8分
XX年第39題第(3)問:運用所學經濟常識分析氣象經濟迅速發展這一現象。9分
[解題技巧]
“認識型”的題目可按照“判斷表態――闡述道理――明確做法”的思路來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路來作答。
是什么――即題目說(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題目觀點是對還是錯?(如談對公投的認識,應先回答公投是錯誤的。)
為什么――即說(做)這件事的依據、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這件保的危害性等。
依據――是說(做)這件事的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理論根據。
重要性――是說(做)這件事的作用、意義、目的、目標等。
必要性――是說(做)這件事當前存在的客觀實際,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說(做)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觀條件,使做這件事成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這件事將會導致的消極后果。
“怎么辦”――即黨、國家、公民、企業、消費者、個人等準備怎樣做這件事,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解決問題。
☆經濟常識的此類題型,要求我們在答題時,一般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即發現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做)。
發現問題(是什么):要注意從現象到本質的提示,應從內容、內涵、目的、特征、實質等角度思考;分析問題(為什么),包括原因、意義,即必要性與重要性兩個部分;解決問題(怎么做),包括對策、措施、方法、建議。特別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認識類問題都要按部就班地回答以上三個問題,而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定要根據具體的背景材料來確定究竟要回答以上的三個問題中的哪幾個,不過怎么回答就要按以上的思路去考慮,做到步步深入。
☆哲學常識的這類題目,要求我們在答題時,應該堅持用矛盾分析法,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觀點,既要一分為二,又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政治常識的此類題型,要求我們在答題時,運用國家的觀點、黨的性質與宗旨、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國的外交政策及其民族與宗教政策等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維度來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
例題12:有些人認為,時代變了,“艱苦奮斗”已經不是當代所提倡的精神,應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判斷表態(是什么):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闡述道理(為什么):提倡艱苦奮斗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是有志者應有的精神境界,是事業成功的保證。
明確做法(怎么辦):當前,雖然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和進步,但我們黨和全國人民應繼續堅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例題13:氣象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德爾菲”定律提示了氣象行業的投入與產出的密切關系,即在氣象行業投入1元錢,可以獲得98元的經濟回報,我國某省氣象部門一年便可為該省帶來經濟效益15億元以上,一些地區已經出了專業的氣象經紀人和氣象服務企業,氣象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運用所學經濟常識分析氣象經濟迅速發展這一現象。9分
本題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路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