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答題套路
例題22:改革開放25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的世界奇跡,但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溫飽問題的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出來,產業結構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并把協調發展列為XX年經濟工作的一項總體要求,在政策、資金上給予保證。
請從哲學的角度簡要說明黨和政府為何強調我國經濟發展必須“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參考答案]: (1)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我國經濟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與諸多因素都存在著密切聯系,因此,我們必須使各個方面“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2) 任何事物都是整體與部分的辯證統一,我們要從整體著眼,同時又要搞好局部。經濟增長不等于發展,發展是經濟增長與社會的全面進步。如果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而忽略社會其他方面的相應發展,到一定時候,社會就會面臨不可持續發展的處境。 (3)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們必須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溫飽問題的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出來,產業結構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因此,我們必須把握重點,統籌兼顧。
題型三:上述材料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是如何體現的?
此題型和題型二一樣,考生需自己根據設問中的指導語和背景材料,選定答題時所用的基礎知識和答題的方向范圍,發揮的自由度大,難度大,靈活性、綜合性強。從答題上看,要善于運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所謂歸納,就是命題體現了哪些我們所學的知識點原理,也就是把命題內容翻譯成知識點原理,所謂演繹,即命題材料是怎樣體現你所歸納的知識點原理的,通俗地講,就是理論聯系實際。
例題23:某地過去由于對生態環境重視不夠,濫砍濫伐現象嚴重,從80年代后期,生態環境開始惡化。該地干部群眾在反思和學習后,作出了實施生態農業的發展戰略。經過最近十多年大規模地植樹造林,一個有利于農村經濟和整個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體系逐步形成。
(1)上述材料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2)材料是如何體現這些哲學原理的?
[參考答案]: (1)上述材料體現的哲理有:事物是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事物運動的規律是客觀的,違背規律會受到規律的懲罰;人們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能夠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2)材料中:由于亂砍濫伐使生態環境出現惡化的趨勢,后來,由于實施生態農業發展戰略使環境逐步好轉,經濟得以快速發展。說明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和變化發展的。由于人們對保護生態環境重視不夠,濫砍濫伐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說明規律具有客觀性,違背規律就要受到懲罰。
人們在反思和學習之后,大規模地植樹種草,使生態農業體系逐步形成。說明人們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能夠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人們做出實施生態農業的發展戰略,進行植樹種草,使生態農業基本形成。體現了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