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答題套路
三疏理、作答:將材料所給的信息與考核的知識點一一對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點。作答時要做到觀點和材料相結合。
例1:1999年11月15日,中美雙方經過長達XX年的談判,終于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達成協議,為中國加入該組織邁出了重要一步,中國政府在談判始終堅持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獲得了這一令人滿意的“雙贏”結局。
請回答這一過程怎樣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外政策的基本特點?15分
一確定考核的知識點:是我國政府對外政策的基本點。
二聯系所學知識和所給材料:
聯系所給材料:所給材料的關鍵詞句是“中美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達成協議”;“中國政府在談判始終堅持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雙贏’結局”。
聯系所學知識:教材中闡述的我國政府的對外政策的基本特點共有6個方面,即國家性質、國家利益決定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以及我國對外政策包括五個基本點。
三疏理、作答:經過比較、對照,國家利益決定國家的對外政策、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場、平等互利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準則符合了題意,自然也就成了答案的要點。
參考答案:(1)我國的對外政策是由我國的國家利益決定的(觀點)。中國與美國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達成協議,正是為了實現我國的國家利益(材料)。
(2)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場(觀點)。在中美長達XX年的談判中,中國政府在關系國家利益的問題上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利益(材料)。
(3)平等互利是我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原則(觀點)。中國與美國在中國加世界貿易組織問題達成的是雙贏協議,因而體現了平等互利的對外政策原則(材料)。
例2:(XX年北京卷)航天界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經過前四次無人飛船的試驗后,我國成功發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但這僅僅是在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國再發射載人飛船,會將飛船的一個太空艙留在太空軌道,使之成為空間實驗室;通過多次發射,多個太空艙在太空對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間站;再向前發展,中國人探測月球甚至火星,也將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的?(10分)
答案:①前四次無人飛船試驗是“神舟”五號成功發射的前提與基礎。②“神舟”五號是在前四次無人飛船實驗基礎上引起的質變。③從“神舟”五號到空間實驗室、空間站、探測月球等,是在新質基礎上不斷量變、質變的過程。
(點評):答案從量變與質變關系原理與材料結合的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表述簡潔邏輯,規范而不刻板,可謂經典之作。
二、反映類題型
[題型特點]
反映型的設問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問題發生了哪些變化”、反映了什么現象或什么問題?等。
如XX年第38題第(3)問:材料四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產業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
XX年第38題第(1)問: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區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解題技巧]
反映型題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則是理性的,也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學的知識加以表述。解答這種類型題目的關鍵是對材料所給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點法,即采用定點――聯系――疏理――作答的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