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答題套路
[參考答案]①科學的認識能夠預見事物的發展方向,指導人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取得成功。②科學認識農業發展的規律、方向和前景,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七、啟示類題型 :
[題型特點]
啟示型的設問有“給我們什么啟示” 或"這件事對你有什么啟發"等,它包括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啟示。這類題目的設問一般是考查考生能否從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強調回答問題要有針對性。
如:XX年第38題第(3)問: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轉變,給我們什么哲學啟示?12分
[解題技巧]
回答這種設問的題目時,應在對所給的材料進行認真的分析、提煉的基礎上,從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角度去回答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能這樣做、不這樣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據是什么,然后再推論出我們現在應該怎么辦。答案要做到觀點與材料相結合。
例題16:(XX年)第38題第(3)問: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轉變,給我們什么哲學啟示?
[解題思路]為什么要這樣做:其哲學依據是(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我們必須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辦事情,所以發展經濟必須與環境保護相協調。(2)規律具有客觀性,規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在它的不可抗拒性,違背了客觀規律,必然會遭到規律的懲罰,所以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辦事。(3)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所以必須樹立科學的生態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為什么能這樣做:其哲學依據是人的認識總是發展的,所以人類應該把認識不斷深化、不斷擴展、不斷向前推移。
不這樣做的危害:其哲學依據是違背了客觀規律會受到規律的懲罰。
附參考答案:從洞庭湖的變遷,我們可以認識到:(1)發展經濟必須與環境保護相協調。(2)人類認識自然規律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3)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違背客觀規律要受到懲罰。
八、圖表類題型
[題型特點]
圖表式論述題一般由“表題、圖表、注釋”三部分組成。設問通常是由2-3個小問組合而成。常見的設問方式有:(1)表一、表二各(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2)表一、表二有何內在聯系?(3)請你談談對圖表所反映現象及其本質的認識。當然也有根據材料設定其它問題的。
[命題特點]
(1)根據材料所提的問題一般是當年國內經濟熱點與經濟常識重點知識的結合點。因此我們要熟悉當年的經濟熱點,大致了解熱點的基本精神,并把它們和經濟常識的基本道理聯系起來。
(2)它一般是通過圖表內容的比較來說明一些經濟道理,通過比較來反映經濟的變化發展,也反映經濟發展的差距或問題。
(3)有些試題要求考生提出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案(或措施)來。
(4)最近又出現了哲學常識的圖表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哲學原理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
[解題技巧]
解答此類題型既可以先閱讀材料,后思考問題,也可以帶著問題去閱讀材料,先審設問,后審材料,這樣可以增強閱讀材料的目的性和回答問題的針對性。就拿后一種思維方法來說吧:
第一步審設問:
考生必須①宏觀上把握設問之間的關系。一種是并列關系,各小題圍繞中心相對獨立;一種是遞進關系,層層深入,回答的基本思路分三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宏觀把握設問之間的關系可以避免答案錯位,思路混亂。②微觀上具體分析設問要求,對每一問都要咬文嚼字,把握范圍、程度、本質、根據設問來組織答案。第一問大都問的是圖表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這時要特別注意看清題目問的是“分別反映了”還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近幾年的高考側重于后者。答案不僅要寫出圖表反映的表面現象還要分析這一現象所包含的深層次的問題及其本質問題。第二問多半是問兩(三)個圖表之間有何內在聯系?一般來說有以下四種情況:原因和結果的關系、一分為二的關系、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前兩者的關系較為常見。第三問一般結合材料談認識。大家一定要根據設問要求作答,抓住要害,注意邏輯聯系,切忌漫天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