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復習教案
材料二:
1991~XX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和外貿出口額變化情況
結合材料一、二,運用“經濟全球化”的有關知識,闡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道理。
答案: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事實表明,關稅率持續降低,世界貿易額不斷上升;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與外貿出口額的增加分不開,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貿易保護主義背離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利于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
解析:設問是明確的,從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意義來考慮。
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背景材料
材料一:據XX年1月10日海關數據,XX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22 072.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3.9%。通過發展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要優化進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努力緩解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擴大服務產品和農產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材料二:XX年1月15日,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同比上升103%。要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更好地把引進外資與提升國內產業結構和技術水平結合起來;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中西部地區,限制高消耗、高污染的項目。
材料三:XX年1月1日,在中國和東盟19億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也是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對外建立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由中國和東盟10國共同組成,共擁有19億消費者、近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和4.5萬億美元貿易總額。
理論分析
1.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
2.在利用外資的同時,要結合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更多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
3.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交流與合作。
4.對外開放的原則。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又要反對閉關自守,盲目排外。
5.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有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發展中國與東盟的經貿交流,可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可以吸收和借鑒東盟在某些方面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可以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熱點預測
要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加大信貸、保險、外匯等支持力度,加強對“走出去”企業的引導和協調。據此完成1~2題。
1.實施“走出去”戰略,就是要( )
a.努力提高利用外資水平
b.借鑒他國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經驗
c.有步驟地推進服務領域的開放,對外商實行國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