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復習教案
8.XX年9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實施三年的懲罰性關稅,中國認為此舉有違世貿組織非歧視原則。下面對非歧視原則理解正確的是( )
a.世界上各國無論大小一律平等
b.非歧視原則強調各成員實行無條件的多邊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
c.非歧視原則已在實際中得到了很好的實施
d.非歧視原則適用國際社會的各個領域
答案:b
解析:非歧視原則只適用世貿組織成員國際貿易交往中,在實際中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仍存在嚴重的歧視現象,故c、d兩項不選。a項也是不正確的理解。b項正確反映了原則的內容。
9.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只有“引進來”與“走出去”同時并舉,中國經濟才能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下列情況中不屬于“走出去”的是( )
a.中國海爾集團在海外建立分公司
b.中國tcl集團收購法國湯姆遜公司
c.中國三家建筑公司承建約旦王宮工程
d.中國銀行向美國花旗銀行轉讓部分股權
答案:d
解析:轉讓股權即吸引了外資,所以,d項說法屬于“引進來”,而不是“走出去”。注意此題為反向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
10.在學習經濟生活第四單元“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綜合探究時,某校高三組織同學以廈門為載體開展研究性學習。下面是他們在小組活動中搜集到的兩則材料。
材料一:
廈門gdp增長與對外貿易情況表
指標 1985 (預計)
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18.36 501.9 1375.3 1560 1616
外貿進出口總值(億美元) 4.4 100.5 397.8 453.9 426
注:1980年廈門成為經濟特區后,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XX年廈門進出口同比增長率情況
材料二:據不完全統計,僅XX年1~9月份,福建省100多家企業遭遇了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10起反傾銷、反補貼和特殊保障措施的調查,產品包括鞋類、鋼絲層板、節能燈、輪胎等,涉案金額高達上億美元。廈門不少企業也在其中。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
(2)小組成員根據上述反映的問題進行討論,主要有以下兩個觀點:
應訴反傾銷、反補貼之路艱辛而漫長,既然“走出去”困難重重,干脆就引進來好了。
我國在對外貿易中主要發揮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我們可以把這種優勢做足做大。
請你運用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的有關知識,對上述兩個觀點加以評析。
答案:(1)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經濟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對外貿易在全市經濟發展作用較大;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近兩年出現滑坡,外貿運行呈高開低走態勢,對gdp的貢獻有所減弱;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一些企業深受影響。
(2)①積極面對經濟全球化,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完善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②樹立規則意識,講究策略,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積極應對。③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④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加快自主創新,培育品牌,發展節能環保、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實現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