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高中三年級第一輪復習教案第五課 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對外政策
材料二:中國發展進步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一個美國家庭做了“一年不買中國產品”的試驗,結論是:沒有中國產品,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會變得艱辛。中國不僅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且是世界第三大進口市場,XX年以來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了約1000萬個就業機會;中國使用外資為國際資本提供了廣闊市場。30年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對國際貿易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2%。我們可以充滿自信地說:“世界曾等待中國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國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認識中國。”
(3)結合材料一、二,運用政治常識說明中國有信心讓世界認識中國的理由。(要求邏輯清晰)(12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證。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貫徹落實,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使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顯著增強。6、(、四川災區卷、37).(3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從長遠來說,如果沒有這個擁有七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定的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關國的政策不大可能對中國的行為產生多少影響,更不用說對它的思想觀點了。但是,我們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驟來改善同北京的實際關系,這肯定是對我們有益的,同時也有利于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美國總統尼克松向國會提交的外交政策報告(1970年2月)材料二"文化大革命"初期,黨在對外關系方面的工作也受到"左"傾思想的嚴重干擾……在一年多時間里,與我國建交或半建交的四十多個國家中,有近三十個國家同我國發生外交糾紛,其中有些是由于中國方面處理不當而引起的。這就使我國的國際形象受到損害,外事工作陷于困境……1969年五一勞動節,毛澤東在夭安門城樓上會見一些外國駐華使節,同他們進行友好的談話,實際上是傳達中國愿意同世界各國改善和發展關系的信息。不久中國就陸續派出一批批駐外使節,對過去主要由于中方的極左行動而損害雙邊關系的事件,主動進行修復工作。--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材料三我們兩國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兩國人民之間的來往中斷了二十多年。現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友好來往的大門終于打開了。--周恩來:《中關友好來往的大門終于打開了》(1972年2月)((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指出中國外交戰略調整的根本出發點。(4分)(4)國家利益7、(、高考·上海卷)一年來,我國積極開展周邊外交活動,為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XX年 12月 26 6,東南亞、南亞12個國家的印度洋地震海嘯發生后,我國政府和人民積極開展空前的大規模的巨大救援行動,為救災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好評。XX年3月14 日,來自中國、越南和菲律賓的三家石油公司簽署《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三方將通過這項合作。實踐各自國家作出的使南海地區變成“和平、穩定、合作與發展地區”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