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高中三年級第一輪復習教案第五課 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對外政策
(2)經濟學思考 ①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區域性國際組織不僅促進了地區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全球貿易的發展,有利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②中國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出口引資迅速增長,法制建設和政府職能轉變取得了新的進展,政府服務意識、企業競爭意識和公民開放意識明顯增強。 (3)哲學思考 ①堅持聯系和發展的觀點。和平與發展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且處于不停的變化發展中。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和平與穩定帶來了機遇和有利條件。世界反恐斗爭向縱深發展等表明世界在趨向和平,和平的局面又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②堅持矛盾的觀點和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維護和平,促進發展,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因素在增加,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民族、宗教和邊界等爭端時起時伏,世界很不安寧,我們既要全面地看清局勢,又要把握重點。 ③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世界局勢在總體上維護了和平的局面,中國經濟繁榮發展,中國也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但在前進中又有曲折,單極化與多極化兩種勢力方面的較量、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兩種世界秩序現之間的斗爭仍在繼續。2、對“和而不同”,發展關系;“和平崛起”,“睦鄰、富鄰、安鄰”的多角度思考。 熱點材料:近年來,中法兩國發展了“堪稱典范的伙伴關系”,雙方決定相互舉辦文化年活動。 XX年10月 10日,法國文化年在京開幕,當天,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來訪的法國總統希拉克時說,“和而不同”“余仁善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講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樣性中的統一性。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堅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前些年,國際上有少數人精心炮制、散布各種“版本”的所謂“中國威脅論”。這種錯誤的論調對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產生了種種負面影響。為了消除這種影響,近年來,中國在堅持傳統睦鄰友好政策的基礎上,針對周邊國家進一步提出了“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和“睦鄰、富部、安鄰”的政策方針。 XX年“兩會”閉幕后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總理重申了中國和平崛起的要義:中國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時機,努力發展和壯大自己,同時又以自己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崛起的基點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世界;實現中國的崛起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餛起不會妨礙任何人,也不會威脅任何人,中國現在不稱霸,將來即使強大了也永遠不會稱霸。理論分析: (1)政治學思考 ①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對世界文明和文化“和而不同”的認知。根據這一認知,我國發展對外關系尊重別國人民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發展戰略和生活方式,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異同來決定親疏、好惡,使我國的朋友遍天下,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