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高中三年級第一輪復習教案第五課 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對外政策
(2)從政治角度談談中法關系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什么道理?從國家利益和國際關系的角度看: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與推行本國對外政策的基本依據;是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構成了國際合作的基礎,而利益不同則是引起國家間摩擦的根源。在當時的中國臺灣問題上,由于兩國各自不同的利益所以使得兩國的關系陷入了谷底。而在當前兩國的共同利益越來越多,中法關系的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也符合時代的要求,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因此當前兩國關系呈現出空前友好狀態。從對外政策的角度看:體現了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關系的基本準則;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3)結合材料談談中法互辦文化年有何文化、經濟和政治意義?①在文化上,作為東西方文化的代表,中法兩國主張開展不同文明間的對話和進行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保護和弘揚民族文化和維護文化主權,有利于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東西方文化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②在經濟上,兩國互辦文化年有利于兩國經濟交流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提高兩國人民的生活水平。③從政治上講,兩國互辦文化年有利于促進兩國外交關系的發展,維護世界穩定,推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3.材料一 展望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的gdp約50%來自知識密集型產業。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額已占制造業產品出口的1/3以上。在占有知識、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上的差距,最終.導致國與國之間在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方面的差別。 材料二 本世紀初,日、美、德、中科技與發展經費投入比較項目數值國別
研究與發展
投入(億美元)
研究與發展投入
與gdp比例(%)
人均研究與發展
經費(美元)
日本
743.82
1.9
597
美國
1707.7
1.45
645
德國
371.49
l.27
458
中國
58.55
0.64
3.9
全球合計
4390
0.64
78
注:90年代初綜合國力排名:美國第一,日本第四,德國第五,中國第八。(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說明了什么?(4分)材料一說明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我們正面臨知識經濟的挑戰。(2分)材料二說明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科研與發展經費投入、綜合國力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這將極大地制約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2分)(2)運用政治常識有關知識,說明我國怎樣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