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學案4-2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c.文化的發展總是與社會的發展保持一致 d.新文化必然代替舊文化
8.印刷術的誕生便圖書、報刊等紙制媒印產品在社會上廣為流行;攝影照相孜術的出現,使影視產品占領了人類的精神生活;網絡信息技術便文化傳播可以突破時至的局限。材料表明:
a.印刷是傳媒的開始 b.網絡和信息產品的出現可能便消費者迷矢在虛擬的世界中
c.網絡將取代其他傳媒 d.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9.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20世紀之初的“新文化運動”;在西歐,中世紀末的“文藝復興”,18世紀的“啟蒙運動”,都是預示社會大變革的著名思想運動。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著社會變革。這段話表明:
a.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 b.科學技術對文化發展有重要影響
c.生產力推動了歷史文化的發展 d.社會實踐是文化變革的決定力量
10.關于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b.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和創造文化的功能
c.教育能使人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
d.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小
11.現在人們提倡素質教育,利用先進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打破傳統的模式,培養學生的能力,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對文化傳承的影響是:
a.不利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b.教育方式的變革,對人類文化的傳承將產生積極影響
c.教育就是把傳統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d.不管教育方式如何變化,不會對傳統文化產生影響
12.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有
①自然環境 ②社會制度 ③科學技術 ④思想運動 ⑤教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 d.①③④⑤
13.XX年5月,中國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湖南長沙參觀了岳麓書院,它是我國的四大書院之一。書院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它以私人創辦為主,聚集了大量圖書,將教學活動與學術研究相結合。
結合材料回答:教育在文化繼承中有何作用?
五、課后作業
1、(XX年 寧夏卷)圓明園是我國古代園林和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聯軍大肆搶劫后焚毀,現在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址。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圓明園遺址保護和重建方案的爭論充分展開,目前主要有原址整體復建、原址部分復建、遺址附近復建、異地重建等觀點。
你贊成上述哪種觀點?請從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傳承的角度闡述你的理由。
2、材料一:“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盼母歸“。勸解世人愛護自然的思想在古代的律法中已有所體現,夏代的律法就規定“春天禁止砍伐、捕鳥、獵獲幼獸”……類似的內容在后面各朝代的律法中都有所體現。
材料二: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定為中國的基本國策。
(1)材料一、二共同反應了什么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