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教學設計
專題四、民主集中制: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一、《民主集中制: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分述(我國的國家管理形式)
1、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體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
4、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二、專題導語:
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民主政體的巨大優越性。中國為什么不能實行西方式的民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怎樣形成和確立起來的?同資本主義民主政體相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主要特點和優點是什么?如何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通過本專題的學習,我們將進一步明確:實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體現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性質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絕不能照搬西方政治體制的模式。
三、課程標準:
4.9 歸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職權,理解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4.10 分析我國國家權力機關和人民的關系、國家權力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闡述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4.11 比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議會民主制度的特點,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
第一框題 人民的選擇 歷史的必然
一、【課程標準】:
4.11 比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議會民主制度的特點,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
二、【新課教學】:
(一)、夢想的破滅:資本主義制度行不通
課堂探究:
鏡頭一:康有為在《立憲法議》中說,現在世界上有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民主立憲三種政體,而“君主立憲者,政體之最良者也”。他主張“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
鏡頭二:鄒容在他的名著《革命軍》中寫道:“我中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與世界列強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長存于二十世紀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在這部書中,他堅決主張推翻君主專制,并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方案。
鏡頭三:孫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奮斗,但他建立共和國政體的嘗試,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的壓迫下,終歸失敗。孫中山沉痛地說:“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今天仍有人認為,如果效法歐美11家采用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近代中國就能實現現代化。你可否結合上述材料和已有的政治知識、歷史知識,反駁這種觀點?
1、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
在近代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的建立,曾經給歐美國家的發展帶來進步;但是,建立資本主義國家的追求,對于中國的發展來說,留下的只是悲愴和夢想的破滅。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為人類政治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衰敗,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民族危機空前深重,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救亡圖存,許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奔走呼號,各階級、各階層、各種社會勢力圍繞在中國建立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提出了種種主張,展開了激烈斗爭。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