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教案
思考: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荀子
體現的道理是:
②方法論要求:
◇課堂探究:(1)“永動機”為什么無法制造出來? (2)焦耳的成功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課堂探究:(1)人類對自然規律的利用,能否被看作是改變或創造規律?
(2)請舉出人類利用客觀規律為自己造福的實例,談談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歸納總結:
1)一方面,必須 。
2)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 ,根據
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知識疑點】
(1)運動是絕對的是否意味著靜止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因而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但是,就物質的具體存在方式來說,它又有靜止的一面。
(2)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否說明人在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3)人們對規律的認識和利用,并不意味著人可以改變、改造和消滅規律。
(4)規律既然是客觀的,是不能被創造和消滅的,因而其存在和發生作用是無條件的、永恒不變的。該觀點對嗎?
規律是客觀的,是不能被創造和消滅的。但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依賴于一定的客觀條件的。
(5)規律有無好外之分?
規律無好外之分。規律可以給人們帶來積極作用,也可以帶來消極作用,但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條件,從而創造有利于規律發生積極作用的條件,限制規律發生消極作用的條件,使規律發生積極作用,造福于人類。
【課堂演練】
一、單項選擇題
1.英國哲學家畢爾生說:“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蔽覈拼闹蜕谢勰芤灿邢嗤挠^點!秹洝酚涊d:時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幡動,議論不一。慧能進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畢爾生和慧能的觀點屬于( a )
a、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
b、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
c、把物質和運動結合起來的觀點
d、神創論觀點
2.(09江蘇卷)“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唐代詩人李賀的這一詩句體現了( c )
a.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和有條件的 b.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