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第一輪專題復習:個人收入的分配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5分)
1.(•合肥一檢)“分配的方式本質上畢竟要取決于可分配的產品的數量”。這就是說 ( )
a.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決定分配方式的物質基礎
b.實行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本質特征
c.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產品的分配方式
d.產品的多少直接決定產品的分配方式
解析 社會提供的可分配的產品的數量的多少歸根到底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選a。b、c不符合題意,d說法錯誤。
答案 a
2.(•蘇州調研)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多種分配方式中,按勞分配居于主體地位。在公有制經濟中,按勞分配的對象是 ( )
a.社會總產品 b.個人消費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質總產品
解析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b項正確。社會總產品中包含的生產資料部分,上交國家和企業自留的凈產品不參與分配,a、d兩項不選。生活必需品與高檔耐用品是相對應的,不是按勞分配的對象,c不選。
答案 b
3.(海口模擬)某國有企業改組為股份公司,技術員王某購買了內部職工股,年終按股分紅得3 000元,他還將自己的專利技術投入公司入股,年終又獲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資款36 000元,崗位津貼960元,獎金12 800元,一年之中他繳納各種稅款4 500元,向困難職工捐款1 0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屬于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分別是( )
a.29 760元;17 000元 b.49 760元;20 000元
c.48 800元;20 000元 d.44 260元;3 000元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的分配制度,關鍵在于分清各種分配方式的對應范圍。王某所在的是國有企業,屬于公有制經濟,工資、獎金、津貼屬于按勞分配,即36 000+960+12 800=49 760元。按股分紅(按資本要素參與分配)和專利技術分紅(按技術要素參與分配)都屬于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即3 000+1 7000=20 000元。納稅和捐款不屬于“個人收入”,不符合題意,因此答案選b。
答案 b
4.(•茂名模擬)某鎮居民張某在鬧市口租用李某的兩間房子,投資5萬元開辦了一個小飯店,自己掌廚,妻子購貨、理財,兒子女兒當服務員。每年繳納費稅后凈收入6萬多元。房主李某每月收取租金600元。張某一家人的收入和李某收取的房租分別屬于( )
a.按勞分配所得和非按勞分配所得
b.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所得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c.按資本要素分配所得和福利性分配所得
d.按勞分配所得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解析 按勞分配的分配方式適用于公有制經濟的范圍,因此a、d兩項不能選;c項中的按資本要素和福利性分配所得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張某的小飯店屬于個體經濟,李某屬于按生產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收入,故選b項。
答案 b
5.(•濟南模考)據某管理科學研究機構調研顯示:中國各企業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年收入是一線工人年收入的5~10倍左右。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薪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