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第一輪專題復習:個人收入的分配
a.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b.增加財政支出
c.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d.擴大財產性收入
解析 a、b屬于再分配,d不符合題意。
答案 c
12.(•南通期末)觀察下圖,對此現象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工不同酬應不同,體現了按勞分配原則
b.容易導致職工收入差距擴大
c.侵犯了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d.初次分配也應注重公平
解析 本題考查社會公平在勞動報酬中的表現。a將漫畫“同工不同酬”偷換為“工不同酬應不同”,故得出了錯誤的結論。b、c、d是漫畫給我們的啟示。
答案 a
13.(•海門模擬)改革開放30年來,在所有制問題上我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物權法》明確規定,保護一切合法財產;黨的xx大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的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這樣的變化 ( )
a.使非公有制經濟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b.有利于保證收入分配的公平
c.必將使個人資產增值
d.有利于調動各種生產要素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解析 題目考查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意義,d項符合題意。
答案 d
二、非選擇題(共35分)
14.(•海口模擬)“財產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xx大報告指出,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1)財產性收入中的“利息、紅利、租金”屬于我國現階段的哪種分配方式?(2分)
(2)我國居民收入還是以工資性收入為主,占到居民收入70%左右,而財產性收入所占比例較小,只有2%左右。試述“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的提出的合理性及意義。(10分)
答案 (1)按生產要素分配。
(2)①這一表述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②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經營積極性,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解決我國存在的社會分配不公問題,縮小收入差距。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5.(•撫順月考)下圖為現代社會中存在的兩種不同的收入分配結構示意圖。兩幅圖所代表的社會財富總量相等,圖(一)被稱為“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結構,圖(二)被稱為“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
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回答:
(1)xx大強調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在更加注重公平的精神下,哪種收入分配結構更優越?(6分)
(2)中央強調,對不同收入群體采取不同的調節辦法,努力構建“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這有什么重要意義?(8分)
(3)從經濟制度上看,你認為怎樣才能構建“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