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化學的關鍵
(a)22.4升 (b)11.2升 (c)44.8升 (d)89.6升
在此題中,mno2+4hcl(濃)mncl2+cl2↑+2h2o,其中4摩hcl參加反應,只有2摩hcl被氧化,故該題關鍵為4摩hcl被氧化,故選(c),常誤選(a),認為4摩hcl參加反應。
例2,某烴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水和c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則由此可得出結論
(a)該有機物一定不含氧;
(b)該有機物通式為cnh2n;
(c)能確定該有機物分子式;
(d)無法判斷該有機物是否含氧。
許多同學受思維定勢的影響,馬上想到有機物燃燒生成co2和h2o,說明有機物一定含c和h,是否含氧不能確定,選(d),但此題關鍵字為某烴,就確定說有機物不含氧,只含c、h兩元素,故選(a)和(b)。
例3,cs2在o2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和so2,現有0.228克cs2在448毫升o2(標況)中點燃,完全燃燒后,混和氣體在標況下的體積為( )。
(a)112ml (b)224ml (c)336ml (d)448ml
這道題數據充分,有的同學看到題就開始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首先判斷哪個反應物過量,然后一步一步求解。如果仔細審題,就會發現此題有一隱含條件,即cs2燃燒前后,氣體體積沒變,若找到這一信息,就可確定燃燒后混和氣體體積與cs2無關,馬上得到答案為d。
通過以上幾例可以說明,在做題時,審題非常關鍵,在審題時要抓住關鍵字詞,注意挖掘隱含條件,排除干擾因素,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審清題意的基礎上解題,解題時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并注意找到最佳解題方法。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質量守恒定律及阿佛加德羅定律的應用,并注意常規解法和巧妙解法相互結合。常用的巧解方法一般有守恒法、差量法、關系式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等等,這里不再對解題的方法進行詳細的討論,因為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解題方法,在許多參考資料中都有詳細的敘述,要真正掌握,就要求我們在平時做題時仔細體會。下面我就一例簡單說明。
例4,把1克含脈石(sio2)的黃鐵礦樣品在o2中灼燒,反應完全后得殘渣0.70克,則此黃鐵礦中s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應為多少?
此題可采用據方程式進行計算,較麻煩,若用關系式、差量法,很簡單就得到結果。據方程式和s元素守恒可得關系式8s~4fes2~2fe2o3再根據fes2和fe2o3固體質量差來計算就很容易。
解題之后對題目的歸納整理是練習鞏固很重要的一步。許多同學往往忽略這一步而陷入題海,不能自拔。在解題后要進行思考,這道題涉及到哪些知識點的應用,是如何解答的,還有沒有更佳的解題途徑。在以后解此類題時應注意什么問題,并注意一題多變,即將已知和求解多角度轉化,進行分析和歸納,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如在例2中把“某烴”改為“某有機物”此題內容就不同了,答案也隨之變化,通過一題多變,對知識理解更深刻。
在解題之后還要注意一題多聯,即有意識地從學過的知識中聯系與本題有關的內容、訓練思維的創造性。如在例3中,挖掘出該題的隱含條件:燃燒前后氣體體積沒變,就可聯想燃燒前后氣體體積不變的還有哪些,如固體燃燒,也屬此類型。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聯,最后發展到多題一解,通過聯想,能從解法中概括推廣出同類問題的解法,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使我們真正跳出題海,使學習達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