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課 美洲與亞洲的經濟區域集團化
(從目標上看: 歐`的三個目標是:1999年建成經濟貨幣聯盟,發行單一貨幣,建成歐洲中央銀行;實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實行司法內政合作等方面的政策。
北美`的三大目標是:促進美國經濟復興;加快墨西哥的經濟改革;阻止加拿大經濟衰退。其中復興美國經濟是根本,也是北美`賴以發展的基礎。
從組織結構看: 歐`是體制性的。自成立以來,組建了關稅同盟,實施了共同的農業政策,創建了歐洲貨幣體系,建成了歐洲統一大市場和歐洲聯盟,并組建了一套超國家機構等等。
北美是半機制性的。沒有正式的組織,沒有關稅同盟,貿易區成員之間只是一種貿易伙伴關系。
原因在于合作的三國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美是超級大國,加拿大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墨西哥只是屬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
4、評價
q:有人說墨西哥加入這個組織,是快速進入發達資本主義俱樂部的捷徑,也有人說這是帶來災難的“特洛伊木馬”,結合教材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促進了三國經濟的交流與合作。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三國經濟的互補性。美國和加拿大作為發達國家,主要出口技術密集型產品,墨西哥作為發展中國家主要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
由于各成員國發展水平的差異,政治、法律等社會環境的不同,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尤其對欠發達的墨西哥而言。如關稅減免問題,短期內關稅的降低,大量產品的涌入,使缺乏競爭力的墨西哥經濟受到巨大沖擊。)
q:發展中國家加入區域經濟組織和發達國家合作有何利弊?
(有利的一面:(1)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資的條件和機會,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資金短缺問題。(2)為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外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和條件,使其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增長迅速。(3)有利于解決發展中國家的就業問題。(4)促使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5)提供了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拉動了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6)推進發展中國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進程。
不利的一面:(1)使發展中國家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沖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并承擔著較大的金融風險。(2)發達國家將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和資源密集型產業以及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使其良好的自然環境受到污染。(3)使發展中國家的主權受到沖擊和削弱,國家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升級,使經濟發展水平懸殊的國家合作新模式出現,北美自由貿易區就是世界上第一個這種類型的組織。
三、亞太經合組織
1、背景
q:成立的原因?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亞洲太平洋地區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在世界經濟發展重心逐漸東移以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日益明顯的背景下,亞太各國走向聯合。)
2、成立及發展過程
(1)1989_年,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了有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12個國家的外交和經濟部長參加的第一屆部長會議,宣告亞太經合組織正式成立,簡稱apec。
(2)1991年,中國和中國臺北、香港加入該組織
3、亞太經合組織的特點、原則及合作方式
特點:
(1) 從性質上講亞太經合組織只是一個經濟合作貿易合作論壇,不具備實際管理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