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形成過程
①1721年,下院多數黨領袖沃波爾擔任財政大臣,經常主持內閣會議,居內閣大臣之首,成為實際上的首相,開創了多數黨領袖任首相并組建由閣的先例。
②18世紀中葉,責任內閣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基本內容:
①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或首相負責的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
②一旦內閣受到下院的反對,首相就要辭職向議會謝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選,由新選出的下院決定內閣的去留。
影響:
①議會取得了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控制權。
②國王“統而不治”,只是最高權力的象證。
③英國成為典型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國家。
【講解資料】
1.下列對英國19世紀中期以后的內閣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 ②內閣成員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③內閣實際上對國王負責 ④內閣選舉實際上是政黨間的權力角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如今的英國女王與光榮革命后的威廉三世相比,少了
a、立法權 b、司法權 c、行政權 d、財政權
3.“總統先生,人們關心的是你在何種程度上不經國會批準而能采取行動,而你不必為內閣所困擾;而另一方面,我從不為議會所困擾,但我事事都得與我的內閣商量并獲得內閣的支持。”根據這段談話判斷其中的“我“是哪國人?
a、美國人 b、英國人 c、法國人 d、德國人
4、1832年議會改革:
背景:工業革命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工業資產階級迅速壯大。
作用:新興工業城市代表席位大增,貴族保守勢力受到削弱。這樣,工商業資產階級不斷增強了自己在議會的地位,這為日后英國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奠定了基礎,保證了英國資本主義更加迅速的發展。
5、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①國王是國家元首,但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權力的象征,“臨朝不理政”,而且游離于黨派政治紛爭之外,無權廢除任何法律。
②議會是國家權力中心,最高立法機關。
③內閣行使行政權,對議會負責。內閣首相掌握行政權與立法創議權,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講解資料】
材料一:鴉片戰爭爆發前,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于1840年1月16日到國會發表必欲作戰的演說。議會中爭辯甚激烈。政府派議員支持政府使用武力。英國自由黨政府在工商業主、東印度公司的利益獲得者和大鴉片商販的支持之下,在議會取得多數選票,于是決定發動對中國的戰爭。
材料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追隨美國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國內飽受爭議。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可以看出當時英國實行的是什么政體?這一政體的突出特點是什么?當時有權通過“對華戰爭議案”的機構是什么?
(2)由材料一可知,自由黨支持對華發動戰爭。那么是否有反對戰爭的政黨呢?說出政黨名稱。材料二中所述情況,你認為內閣成員大體上是贊成還是反對?為什么?
(3)材料二中所述情況,如果議會中大多數都極力反對,結果又會如何?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如果反對,布萊爾會不會因此而撤兵,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