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教學設計
學生概述上述措施的特點(圍繞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的目標而展開;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并舉,有區別、有步驟,注意政策和策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并且分析原因(經濟的極端落后和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確定工作重心轉移,以恢復和發展生產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中央建立起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政治經濟體制,起強有力的領導作用;人民政府針對我國經濟成份復雜的特點,實事求是,采取切實可行的政策,為經濟建設服務)。
三、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出示投影:關于1949年糧棉鋼煤產量與1952年糧棉鋼煤產量比較以及相關的歷史圖片,使學生通過數據和圖片了解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所取得的成就。
1949年糧棉鋼煤產量
項目 全國總產量 比歷史最高水平下降
糧 1.1億噸 27%
棉 44.4萬噸 49%
鋼 15.8萬噸 83%
煤 0.32億噸 48%
1952年糧棉鋼煤產量
項目 全國總產量 比1949年增加 比歷史最高水平增加
糧 1.639億噸 49% 9.3%
棉 130.4萬噸 193% 53%
鋼 135萬噸 754% 46.2%
煤 44億噸 105% 7.4%
小結
讓學生通過兩組數據,回答下面的問題,以達到對本課內容進行總結歸納的目的。①分析1949年主要工農業生產產品產量下降的原因。②分析1952年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比1949年增長的主要原因。③從上述統計表中得出,恢復發展經濟需要哪些基本條件?
板書設計
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
一、嚴峻的經濟形勢
1.經濟形勢嚴峻的表現
2.經濟形勢嚴峻的原因
二、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措施
1.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
2.穩定物價,統一財經
3.合理調整工商業
三、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
1.大力恢復和發展生產
2.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3.著名勞動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