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蘇聯的經濟改革教案
3.有學者提出:“從一定意義上說,赫魯曉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終還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魯曉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但不夠實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確指導思想
c.改革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從根本上擺脫斯大林模式的束縛
d.堅持斯大林模式,不愿進行改革
4.勃列日涅夫把經濟改革的重點放在重工業上,其根本目的是
a.成為超級大國 b.增強綜合國力
c.增強國力和軍事力量,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
d.以重工業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5.下表是蘇聯1960——1985年經濟增長率百分比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6.5
7.8
5.7
4.3
3.6
——根據:1985年的《蘇聯國民經濟年鑒》
造成蘇聯25年來出現這種經濟變化趨勢的原因不包括
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長期爭霸
c.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失敗 d.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失敗
6.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改革的相同點是:
a.導致蘇聯經濟的全面滑坡 b.涉及政治體制的改革
c.經濟改革的效果不大 d.對原有經濟體制進行了徹底的改革
7.戈爾巴喬夫改革對蘇聯的命運影響很大,其結果說明
①這是由于蘇聯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而產生的必然結果 ②個人能力決定了歷史發展的走向 ③執政者的政策調整往往對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有著重要影響④社會主義制度下各種體制都必須講究穩定,不能更改動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8.就蘇聯改革,有人評述說:“赫魯曉夫把蘇聯改亂了,勃列日涅夫把蘇聯改死了,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垮了”。說“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垮了”的主要論據可能涉及戈氏
a.沒有在經濟領域進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與美國進行激烈的軍備競賽加劇了國內的經濟危機
c.實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識形態多元化將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豐富的從政經驗、靈活的應對政策,個人獨斷專行
9.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辭職演講中說:“我們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氣、其他自然資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錯。我們的生活卻比發達國家差的多,越來越落在他們的后面。……”這種現象的主要愿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與美國軍備競賽的拖累
c.東歐劇變影響 d.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
10.導致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的口號與目標不切實際 b.未能觸動原有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