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三維目標】1.知識與能力
⑴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內閣制的創立和發展,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和軍機處的設置。
⑵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度的區別。
⑶理解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⑷探究中西君主制度演變的區別。
2.情感價值
⑴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⑵中國皇權的高度集中式地主階級政治發展的產物,也是封建社會步入晚期最后“輝煌”的折射。
【重難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難點:內閣制于宰相制的區別,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教學方式】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感悟導入】
當小燕子滿天飛的時候,人們表面上陶醉在趙薇的大眼睛里,實際上是沉浸在大清皇帝的龍恩里,多好的皇帝。嬉笑怪嗔富有人情,體恤下情聯系群眾。真該怪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讓我們不再有這般的福氣。于是偽造了些虛擬皇帝,虛擬的幸福。古代的臣民臣妾們真如人們眼前的影視劇那么美好嗎?沒有。難怪魯迅要說,翻開整部中國歷史,看到的只有"吃人"和"被吃"幾個字。杜甫有詩:"被驅不異犬與雞"。即使是在那個時代,有良心的作家還是感到了人畢竟不同于"螻蟻",所以才有了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力作。可惜到了21世紀的今天,這些古已有之的不平而鳴,對皇權罪惡的批判,反而被越來越多對清官和好皇帝的稱揚取代了。
我們公民社會的確立為什么如此艱難?這與臣民社會的難以割舍有極大的關聯,因為在某些藝術家的眼中,這種社會還是有著其美的。正如魯迅所言:"自己明知道是奴隸,打熬著,并且不平著,掙扎著,他卻不過是單單的奴隸。如果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贊嘆,撫摩,陶醉,那可簡直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別人永遠安住于這生活。
思考與判斷: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空前強化對我國產生了哪些消極影響?
【歸納梳理】
1.內閣制度的形成
⑴丞相制度的廢除:明太祖朱元璋鑒于歷史上宰相“專權亂政”妨礙皇帝行使權力的教訓。廢丞相,權分六部:吏、戶、禮、兵、刑、工直接隸屬于皇上.
丞相制度廢除的影響:達到了高度集權的目的,然而又導致從雜的政務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⑵內閣制度的形成
原因:為加強皇帝專制。
設立:永樂帝.
職權范圍:為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
影響:太監宦官參政,妨礙閣權甚至控制內閣,是導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2.清朝軍機處的設置
⑴背景(目的):適應西北軍務的需要.
⑵設立:雍正年間
⑶地位: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
⑷影響: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標志。
3.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⑴在一定范圍內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⑵鞏固了皇權專制統治,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和鎮壓,束縛了人民思想的發展;
⑶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重難點突破】
1. 如何認識明清君主專制的空前加強
明朝建立以后,為加強君主專制,在中央廢中書省,罷丞相,權分六部;在地方實行三司分權,互相牽制。清朝時,雍正帝為加強皇權,增設軍機處,標志著我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頂峰。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與鞏固,為封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有利于民族融合,并有利于抗擊外來侵略。君主專制的加強是封建政治制度發展到頂峰的標志,但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表現。理解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表現和原因應結合前面所學,這一制度從建立開始就是朝著這一方面發展的,到了明清時期,整個國家完全處于皇帝的一元化領導之下。如費正清所言:在這樣一個專制社會里,皇帝把教會和國家的職能集為一身,他是軍事也是精神的領袖,是行為的楷模和正義的主宰。他的全能總括了國家的一切主要職能,包括國家對于全人類的尊祟。他是“天下第一人”,是社會政治殿堂前的帥旗。可以想象,把一個國家的命運完全放在一個人手中是多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