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三合一”特色教案】
第六單元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資本主義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也在不斷地調整和變化。
19世紀,英國古典經濟學倡導的“自由放任”政策,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普遍信條。進入20世紀以后,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不斷發生,終于在1929~1933年釀成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重創了資本主義經濟。“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適應壟斷資本主義下的社會化大生產。為迅速擺脫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力主由政府對經濟進行積極的干預和調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繼續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了許多新變化,呈現出許多新特點。
第17課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知識結構:
前言: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經濟發展神速,被很多美國人稱為“繁榮年代”。當時,家用電器豐富,建筑市場蓬勃,商品似乎取之不盡,一切顯得富足而舒適。最令人吃驚的是私人汽車的猛增,汽車大王福特生產出“人人可以買得起的車”。20年代,美國生產出全世界小汽車總量的85%。1929年,美國平均5人就擁有一輛小汽車。面對如此的美景,難怪很多美國人樂觀地認為,自己的“美國夢”正在迅速實現。
◎虛假“繁榮”的幻滅
1、美國20世紀20年代的繁榮的表現:一戰后,美國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汽車工業、電器業和建筑業等工業部門顯示出蓬勃生機。商品豐富、物資充足,一派“繁榮”景象。
2、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在這“繁榮”的表象背后,實際上隱藏著嚴重的危機,根本: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資本家攫取了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卻相對貧困;國民貧富差距擴大,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里,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③毫無顧忌的分期付款和銀行貸款,更烘托出市場的繁榮假象。資本家被眼前的利潤所驅使,盲目擴大生產。
歷史縱橫
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處于繁榮時期,財富集中在少數人和大企業手中,貧富差距不斷擴大。1929年,占美國人口1%的富人擁有的財富超過美國全部國民財富的三分之一。
學思之窗
當時美國的流行說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據統計,1924~1929年,分期付款銷售額從20億美元增加到35億美元。那時,農民貸款購買土地、化肥和農用設備;城里人貸款買汽車、收音機、洗衣機;投資者貸款買股票。1926年約有70%的汽車,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購買的。
思 考
20世紀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
同時,在“繁榮”的激勵下,人們懷著一夜暴富的夢想,醉心于股票等投機活動,造成股票上市量猛增,股價大幅度提高。到1929年,股價被哄抬到遠遠高于生產利潤的程度,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受到嚴重沖擊。
3、經濟危機的表現:1929年10月24日,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股價狂跌。股票持有者瘋狂拋售股票,股市崩潰,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間,“繁榮”景象化為烏有,全面的經濟危機接踵而至:大批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驟降;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民收入銳減,很多人瀕臨破產。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終于爆發,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期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