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精選7篇)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篇1
【“三合一”特色教案】
第六單元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資本主義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也在不斷地調整和變化。
19世紀,英國古典經濟學倡導的“自由放任”政策,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普遍信條。進入20世紀以后,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不斷發生,終于在1929~1933年釀成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重創了資本主義經濟。“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適應壟斷資本主義下的社會化大生產。為迅速擺脫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力主由政府對經濟進行積極的干預和調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繼續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了許多新變化,呈現出許多新特點。
第17課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知識結構:
前言: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經濟發展神速,被很多美國人稱為“繁榮年代”。當時,家用電器豐富,建筑市場蓬勃,商品似乎取之不盡,一切顯得富足而舒適。最令人吃驚的是私人汽車的猛增,汽車大王福特生產出“人人可以買得起的車”。20年代,美國生產出全世界小汽車總量的85%。1929年,美國平均5人就擁有一輛小汽車。面對如此的美景,難怪很多美國人樂觀地認為,自己的“美國夢”正在迅速實現。
◎虛假“繁榮”的幻滅
1、美國20世紀20年代的繁榮的表現:一戰后,美國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汽車工業、電器業和建筑業等工業部門顯示出蓬勃生機。商品豐富、物資充足,一派“繁榮”景象。
2、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在這“繁榮”的表象背后,實際上隱藏著嚴重的危機,根本: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資本家攫取了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卻相對貧困;國民貧富差距擴大,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里,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③毫無顧忌的分期付款和銀行貸款,更烘托出市場的繁榮假象。資本家被眼前的利潤所驅使,盲目擴大生產。
歷史縱橫
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處于繁榮時期,財富集中在少數人和大企業手中,貧富差距不斷擴大。1929年,占美國人口1%的富人擁有的財富超過美國全部國民財富的三分之一。
學思之窗
當時美國的流行說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據統計,1924~1929年,分期付款銷售額從20億美元增加到35億美元。那時,農民貸款購買土地、化肥和農用設備;城里人貸款買汽車、收音機、洗衣機;投資者貸款買股票。1926年約有70%的汽車,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購買的。
思 考
20世紀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
同時,在“繁榮”的激勵下,人們懷著一夜暴富的夢想,醉心于股票等投機活動,造成股票上市量猛增,股價大幅度提高。到1929年,股價被哄抬到遠遠高于生產利潤的程度,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受到嚴重沖擊。
3、經濟危機的表現:1929年10月24日,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股價狂跌。股票持有者瘋狂拋售股票,股市崩潰,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間,“繁榮”景象化為烏有,全面的經濟危機接踵而至:大批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驟降;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民收入銳減,很多人瀕臨破產。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終于爆發,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期來臨了。
◎危機席卷資本主義世界
1、概況:從美國爆發的危機,迅速擴展到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演變為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出現經濟衰退或蕭條。
2、特點:這場危機持續時間也相當長。直到1933年,美國等國才陸續走出危機陰影。危機的破壞性特別巨大,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資本主義世界籠罩在空前絕望的情緒中,甚至有人哀嘆:“世界末日已經來臨”。
資料回放
這個冬天,在紐約生活和工作的人沒有不深感不安的。我的確認為,在現代,從來還沒有過這樣普遍的失業現象和令人傷感的真正饑寒交迫的苦難。
——[美】特格韋爾《新政日記摘抄》,1932年12月24日
3、影響:這場危機還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示威游行、罷工等抗議活動接連不斷。美國發生了失業工人、退伍軍人的示威游行;法國工人罷工頻繁,社會動蕩;德國接連發生大規模工人罷工。德國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對現狀的不滿,乘機造勢,政治影響猛增;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也趁機抬頭。
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擺脫危機,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的爭奪,彼此之間的矛盾和摩擦日趨尖銳。為盡快走出經濟困境;它們進一步加緊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奪,激起當地人民更為強烈的反抗,加劇了世界緊張局勢。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敗【胡佛的反危機措施】
1、內容:面對嚴重危機,美國總統胡佛固守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對政府直接干預。他認為,“只要大公司大企業得到繁榮,千百萬失業勞動群眾最終也會得到好處”。
2、結果:但胡佛還是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實行由聯邦政府和私人企業合作、扶持私人企業以擺脫危機的政策。他樂觀
地預計,危機只是暫時的,“繁榮就在眼前”。結果,危機非但沒有克服,反而不斷惡化,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社會動蕩不已。舉國上下怨聲載道,期盼出現新的強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機。
歷史縱橫
“自由放任”政策是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的傳統經濟政策。它對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有深刻影響。它認為市場機制是一只“看不見的手”,能夠自動調節經濟活動;政府的干預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費,所以沒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會經濟事務最好由不受國家權力干預的個人決定,政府扮演好經濟“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本課測評】
簡述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學習延伸】
“brother,can you spare a dime?”
once i built a railroad,made it run,
made it race against time.
once i built a railroad.now it’s done—
brother,can you spare a dime?
once i built a tower,to the sun,
brick and rivet and lime.
once i built a tower,now it's done,
brother,can you spare a dime?
(譯文)兄弟,能給我一角錢嗎?
我曾修過一條鐵路,使它運行
讓它與時間賽跑
我曾修過一條鐵路,如今它已建成——
兄弟,能給我一角錢嗎?
我曾建過一座塔樓,直逼太陽,
用了磚瓦、鉚釘和石灰。
我曾建過一座塔樓,如今它已竣工,
兄弟,能給我一角錢嗎?
以上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危機期間相當流行的一首歌曲。想一想當時這首歌為什么能夠流行起來?它展現出大危機期間怎樣的社會圖景?表達了普通工人怎樣的心境?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篇2
第17課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學案
重點: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和影響。
難點: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自由放任”政策____________
課前自主學習
1.1929年10月下旬,美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崩潰,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爆發,美國歷史上的__________時期來臨了。
2.經濟大危機不僅__________,__________也特別長,對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造成__________,這就是這次大危機的特點。
3.這場經濟大危機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的不滿,趁機造勢,擴大其政治影響,使世界局勢變得動蕩不安。
4.在經濟大危機初期,美國胡佛政府采取了__________的經濟政策,致使經濟危機不斷__________。
課堂合作探究
1.1922—1929年美國經濟的繁榮
(1)原因:①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擴張了經濟實力,由戰前債務國變成債權國。為經濟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②技術革命是經濟繁榮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③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刺激了經濟的發展。
(2)表現:2。世紀20年代,美國汽車工業、電氣業和建筑業飛速發展,商品豐富,物資充足,一派“繁榮”景象。
2.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2)具體原因:①資本家攫取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相對貧困。②國民貧富差距擴大,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里,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③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④過度的股票投機活動,直接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爆發。
3.經濟危機的爆發
(1)時間:1929年一1933年
(2)表現:紐約股票市場崩潰;銀行倒閉;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漲;失業人數激增。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期來臨了。
【例1】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
a.股票投機盛行
b.勞動人民相對貧困,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
c.分期付款,超前消費
d.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存在的基本矛盾
【變式題1】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是 ( )
a.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b.高利潤、低消費的矛盾
c.生產和銷售的矛盾 d.股價狂跌,股市崩潰
知識點二 危機席卷資本主義世界
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期間,經濟損失達2 500億美元以上,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損失還要嚴重,這次經濟危機與以往的經濟危機相比有何特點?它還產生了什么影響?
1.經濟危機的擴展
由于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經濟大國,又是最大的債權國,美國經濟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世界市場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美國的經濟狀況對資本主義世界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這場危機很快擴展到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演變為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出現經濟衰退和蕭條。
2.經濟危機的特點
(1)范圍特別廣。從經濟范圍看,信貸貨幣危機、工業危機與農業危機同時并發,相互交織;從地域范圍看,危機從美國蔓延到德、曰、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2)持續時間特別長,達四年之久。
(3)破壞性特別大,在危機期間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1/3以上,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
3.經濟危機的影響
20世紀3。年代的經濟危機引起世界性的資本主義政治危機。
(1)從局部看,經濟危機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①美、法、德等國都發生大規模示威游行、罷工等抗議活動。②德國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的不滿,乘機造勢,政治影響猛增。③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也趁機抬頭。
(2)從整體看,經濟危機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①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擺脫危機,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的爭奪,導致彼此之間矛盾尖銳。②為盡快走出經濟困境,它們進一步加緊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奪,激起當地人民更為強烈的反抗。
釋疑解難 對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的認識
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告訴人們:(t)繁榮和危機往往相互關聯,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機,防患于未然是至關重要的.(2)要隨時注意資本主義制度內部機制和政策的及時調整。(3)國際關系的協調也極為重要。大危機的惡化與各國政府以鄰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關,這種保護主義政策損人不利己。(4)經濟危機往往具有兩重性。在大危機期間,一方面表現為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危機;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進行的反危機調整機制的過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運行機制,出現新的良性循環,成為一種難得的機會和一種推動變革的緊迫信號。
【例2】1929年,美國發生的經濟危機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資本主義在全球占據優勢 b.美國是頭號經濟大國
c.經濟規律在起作用 d.世界市場的作用
【例3】下列關于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法國出現社會混亂 b.德國法西斯勢力活動猖獗
c.美國法西斯勢力上臺 d.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變式題2】下列現象與1929--t933年經濟危機無關的是 ( )
a.1930年美國宣布提高工農業產品的關稅 b.美國出現全國性的社會危機
c.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統 d.蘇聯超額完成一五計劃
知識點三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敗
1928年上任的美國總統胡佛競選總統時,曾預言“每家鍋里有一只嫩雞,車房中有兩輛車。”為美國人描繪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獲得了“饑餓總統”的綽號,這是為什么?
1.胡佛的反危機措施
(1)固守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對政府直接干預。
(2)被迫采取一些調整措施,如實行聯邦政府和私人企業合作,扶持私人企業以擺脫危機的政策。
2.結果
危機非但沒有克服,反而不斷惡化,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社會動蕩不已。
【例4】經濟大危機后,美國人民對胡佛政府所實行的哪一政策非常不滿 ( )
a.自由貿易 b.自由放任 c.國家干預經濟 d.加緊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奪
【變式題4】經濟危機發生后,采取傳統方式解決經濟危機的人是 ( )
a.希特勒 b.羅斯福 c.墨索.里尼 d.胡佛
鞏固測試
1.下列現象出現在美國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前的是 ( )
①汽車工業發展迅猛 ②商品豐富,物資充足
③“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④大批工廠倒閉,工人紛紛失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927—1929年美國經濟發展迅速,時值柯立芝總統在位之時,人稱這種現象為“柯立芝繁榮”。下列哪項不是“柯立芝繁榮”出現的原因 ( )
a.利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b.在此期間統一的國內市場出現
c.占有了廣闊的國外市場 d.利用了一戰這個有利時機大發橫財
3.1929年開始的經濟危機首先表現為 ( )
a.金融危機 b.通貨膨脹 c.產品過剩 d.市場蕭條
4.后來人們之所以把1929年10月24日稱為“黑色星期四”是因為這一天 ( )
a.胡佛競選總統失敗 b.胡佛總統被迫下臺
c.紐約股票市場崩潰 d.美國失去了世界經濟強國的地位
5.1929一1933年經濟危機的特點有 ( )
①范圍特別廣 ②持續時間特別長 ③破壞性特別大 ④深刻影響國際關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6.以下哪種矛盾直接引發了1929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
a.工人和資本家的矛盾 b.大生產與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c.生產與銷售之間的矛盾 d.大資本家與小投資者之間的矛盾
7.下列關于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機措施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采取了自由放任政策 b.認為市場機制能自動調節經濟活動
c.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d.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
8.美國經濟危機期間農場主把大量牛奶傾倒河里,下面有關理解不正確的是 ( )
a.經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
b.農場主銷毀牛奶是為了緩解壓力,減少損失
c.經濟危機的出現是因為生產的產品太多了
d.農場主銷毀牛奶是為了維持牛奶的價格,確保利潤
9.危機發生后,各國為了擺脫困境,可能采取的手段有 ( )
a.降低關稅,以刺激出口
b.提高出口商品價格,以獲取更多利潤
c.受內部因素影響,放松對殖民地的控制
d.實行貨幣貶值,增加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10.美國人之所以造出“胡佛村”“胡佛袋”“胡佛車”等詞語,其用意是 ( )
a.紀念胡佛,因為他執政時美國經濟出現繁榮景象
b.咒罵胡佛,因為經濟危機發生時他未采取任何措施
c.譴責胡佛,因為他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機的破壞
d.懷念胡佛,因為他使美國人“人人一部車”
11.大危機期間,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我們必須奪取政權,建立工農共和國。”這表明,受經濟危機影響 ( )
a.人們對現有的社會制度喪失信心 b.自由主義政策在美國行不通
c.民眾對銷毀剩余產品的做法極為不滿 d.法西斯勢力活動猖獗
12.對歷史圖片進行對照,能發現許多新的東西,能反映科技和社會的進步,請閱瀆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1844一1929)在曼海姆制成一輛裝有0.85馬力汽油機的三輪車。德國另一位工程師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年也同時造出了一輛用1.1馬力汽油發動機作動力的四輪汽車。
材料二 1929年的英國,豎立在汽車上的牌子寫道:“100美元可買下這輛轎車。在股市上喪失了一切,急需現鈔”。
材料三 通用汽車公司成立于19xx年,迄今在全球32個國家建立了汽車制造業務,其汽車產品銷往192個國家。1985年,通用汽車公司成功收購休斯飛機公司,該公司是公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電子公司。此后,它將作為通用汽車公司休斯電子公司(gmhe)的子公司而被管理,從而成為又一個由通用汽車公司完全控股的子公司。德科電子公司則正式成為通用汽車公司休斯電子公司(gmhe)的子公司。
(1)請為三個材料各配一張圖片:
材料一:圖( )
材料二:圖( )
材料三:圖( )
(2)分別為三幅圖片配歷史背景說明。
(3)對比材料一和材料三,說明汽車發展過程與技術革新過程是同步的。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篇3
必修二第六單元第17課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海南中學歷史組:王穎
一.教學內容分析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是新課標人教版普通高中歷史必修2第六單元第17課的內容。第六單元的主題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是迄今為止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它不僅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成為二戰爆發的重要原因,而且對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產生了重大影響,羅斯福新政應運而生。因此,本節課在第六單元的地位十分重要,起著鋪墊、啟下的作用。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對本課的要求是:“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本課首先介紹了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表現,然后介紹了危機的特點和影響,最后介紹了胡佛總統“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敗,民眾期盼出現新的強力政府.
二.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涉及內容繁多,部分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障礙。高一學生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理性認識、抽象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能夠獨立思考、在一定程度上運用相關理論邏輯思維,且思維活躍,可塑性強。但總體知識儲備和理論思維水平仍然有限。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及表現,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2)了解本次經濟危機的特點、影響,培養學生從資料、圖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綜合分析的能力。
(3)了解 “自由放任”政策的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歷史概念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歷史資料(圖片等),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2)運用分析與討論,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理解歷史概念和本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經濟危機爆發原因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經濟虛假繁榮會導致經濟的崩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2)通過對經濟危機影響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及時調整經濟發展的內部機制和政策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
2.教學難點: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教師講授法、提問啟發法、閱讀指導法。
(2)學法:材料學習法、觀察學習法。
四.教學環節說明
[導入新課]
(ppt展示)
我們知道人類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以后,經濟危機總是周而復始地發生。那么在二戰之前,人類經歷的最慘重的經濟危機是——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在1929年的股市大崩盤中,幾乎所有人都變得一貧如洗,但是有一個人卻獲得了驚人的盈利1億美金。他就是投機之王杰西•利物弗爾。所有人都把矛頭指向了他,認為是他導致了這場經濟危機的爆發。那么,事實真是如此嗎?究竟是什么因素導致了1929年經濟危機的爆發?讓我們一起透視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
【設計意圖】:教育法則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么設計,一方面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拉近學生與本課內容的距離,有利于新課的學習。
[新課探究]
一、透視美國——探源危機
(ppt展示)
首先,讓我們正面看美國。這則材料反映了美國20世紀20年代行業發展情況。從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當時美國社會呈現出怎樣的景象?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我們知道一戰后資本主義世界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一體系暫時調和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所以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其中以美國最為繁榮。但是請同學們看看教材是怎樣表述“繁榮”的,是帶雙引號的“繁榮”,虛假“繁榮”。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美國虛假“繁榮”?虛假繁榮的美國為什么會爆發經濟危機?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美國。
問題生成:
(1)請同學們結合視點一,談談貧富差距擴大為什么會引發經濟危機?
師生互動,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得出這樣的認識:經濟危機的實質就是生產過剩的危機。貧富差距擴大,工人收入增長水平遠遠趕不上經濟發展的水平,社會購買力低,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造成市場的相對狹小,許多產品積壓賣不出去,導致生產和銷售矛盾擴大,造成了生產過剩的危機,進而引發了經濟危機的爆發。
(2)結合視點二,請同學們討論分析信貸消費過度會帶來什么影響?
學生在討論分析的過程中認識到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但當分期付款過度發展后,造成了經濟“繁榮”的假象,資本家為眼前利潤所驅使,盲目擴大生產,使得生產和銷售的矛盾更加尖銳,刺激經濟危機的爆發。
(3)股票是企業的“晴雨表”,可以反映經濟運行的真實狀況。但是視點三里的股票還能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嗎?為什么?
通過這一問題的探究,學生們把握了股票投機與經濟危機爆發的關系,即人們過度地進行股票投機生意會形成虛假的繁榮,使得資本家盲目地擴大生產,必然會激化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股市崩潰,經濟危機爆發。
結合多媒體課件,師生互動,共同總結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ppt展示)
【設計意圖】:將”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這一的教學重點與信息技術整合,通過問題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歷史資料的閱讀與分析,既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同時培養了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以及探究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
(過渡: 危機爆發后的世界是怎樣的?讓我們俯瞰世界,直面危機。)
二、俯瞰世界——直面危機
(一)特點
(ppt展示)
在這一環節,教師將本課的重點內容“經濟危機的特點”與信息技術整合。課件展示經濟危機時期的照片和小說《光榮與夢想》片段。照片直觀生動,能對學生們形成強有力的視覺沖擊;小說的細節描寫更是把這場經濟危機的慘烈體現的淋漓盡致,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在展示照片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把握特點:時間長、范圍廣;對于小說片段,由學生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歷史細節,學生很自然地總結出這場經濟危機還有破壞性特別大這一特點。
(過渡:這是一場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這必然會給資本主義世界帶來深遠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就來深入剖析這場經濟危機的影響。)
(二)影響
(ppt展示)
問題生成:
(1)材料一反映了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美、法、德、日等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什么問題?
(2)材料二反映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以提高關稅來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真的能使自己免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嗎?
(3)材料三顯示經濟危機不僅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還加劇了哪些矛盾?
(過渡:資本主義世界的出路在哪里?)
(三)應對
▲ 應對:德日應對經濟危機的政策使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形成。
胡佛反危機政策(“自由放任”)失敗
(展示圖片:德日美)
關于“自由放任”政策,展示胡佛所說“我們必須徹底擺脫政府對經濟的規劃,使政府完全原理貨幣供給和經濟領域,這樣我們才能走進一個以企業為主導,真正自由而無阻礙的市場經濟”,引導學生把握胡佛的反危機措施,結果和教訓。美國人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領導他們渡過危機。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討論、歸納,引導學生既明確了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經濟危機的表現、特點、影響、應對政策,既解決了本課的重難點,又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三.回首危機——危機的啟示
今天,我們一起回首了二戰前人類歷史上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回到現實,我們看見始于xx年夏天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至今仍未結束。面對危機,我們不禁反思1929年的大危機, 從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和解決措施中你覺得給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啟示?
學生暢所欲言
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結合;
規范股市和信貸,防范金融投機;
居安思危,與時俱進,適時調整生產關系……
那么,還有什么呢?
結束語: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使美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胡佛的反危機政策又失敗了。人們需要看到希望,需要振奮精神。在這次大危機中,迪斯尼給人們設計了象征著希望的米老鼠藝術形象,米老鼠形象的出現,就宛如一道黑暗中的燭光,給當時苦難中的人們帶來了溫暖和心靈慰藉。這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不能放棄希望。那么,在現實中誰將給美國人民帶來希望呢?
設計意圖:感悟歷史,總結本課,引出下文。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篇4
【學習目標】
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知識梳理】
1.原因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_______依然存在。
(2)具體原因:國民貧富差距擴大,限制了社會實際________能力的增長;毫無顧忌的分期付款和________,更烘托出市場的繁榮假象;人們醉心于________活動,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受到嚴重沖擊。
(3)直接原因:供需矛盾。
2.標志:1929年,美國________股價狂跌。
3.特點:范圍廣泛,________相當長,破壞性特別大。
4.影響
(1)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________:示威游行、罷工不斷;德、日法西斯分子趁機興風作浪。
(2)加劇了世界緊張局勢: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加強對________的干預,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的爭奪,彼此之間矛盾日趨尖銳;為盡快走出經濟困境,進一步加緊對________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奪。
4.“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敗
(1)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美國總統固守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對政府________。
(2)胡佛的反危機措施:如實行由聯邦政府和私人企業合作、扶持私人企業以擺脫危機的政策。
(3)結果:危機非但沒有克服,反而不斷惡化,________更加尖銳,社會動蕩不已。
【基礎練習】
1.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鐘。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這首兒歌反映的是( )
a.工業革命使環境惡化 b.戰爭危機日益臨近
c.世界性經濟危機發生 d.美國實施工業復興法
2.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爆發于美國,但很快演變成世界性危機。這說明( )
a.世界存在共同的基本矛盾 b.美國是世界頭號大國
c.世界各國都在進行工業化 d.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更加密切
3.美國胡佛政府面對經濟危機采取的政策是( )
a.采取有利于本國的貨幣政策 b.奉行自由放任的傳統政策
c.加強參與國際市場的爭奪 d.政府對國家經濟全面干預
【互動探究】
概念:經濟危機
是指資本主義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即相對于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發生了過剩,主要表現為產品過剩、工廠停工、工人失業、銀行倒閉,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
問題情境1:觀察p80和p81兩幅插圖:《繁榮時期的汽車長龍》和《美國人領取救濟》。一切都似乎來得那么突然,剛剛還是繁榮的春天,一下子就遇到了肅殺的秋風。
美國的經濟繁榮得益于哪些因素?為什么美國經濟會從一戰后的“繁榮”一下子掉進經濟大危機的萬丈深淵呢?
材料一:到1929年,在美國占人口14%的富人的收入幾乎占了全部國民收入的2/3,而全年收入大約在美元左右的貧困家庭占總數的60%,他們的總收入在國民總收入中不足22%,還有12%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國工人的工資增長2%,而工廠的生產率卻增長55%。農業工人的工資還不到非農業工人的40%。
問題情境2:為什么資本主義世界一國或幾國的經濟危機會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國家呢?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的表現和特點有哪些呢?
問題情境3:1929~1933年經濟危機對于美國的經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世界局勢以及資本主義的經濟政策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問題情境4:在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打擊下,作為當時的美國總統胡佛是怎樣做的?結果如何?
問題情境5: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及解決措施給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什么深刻教訓和啟示?
【效果測試】
1.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趨于繁榮,但在繁榮的背后,隱藏著嚴重的危機,這是由于( )
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②無限制的股票投機盛行 ③資本家為眼前利潤,盲目擴大生產 ④勞動人民日益貧困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
2.1933年,美國前總統柯立芝說:“在其他蕭條時期,總可以看到能夠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現時舉目四顧,卻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當時的情景說:“人們常常談到社會革命。成千上萬的人的確認為:被剝奪者和饑餓的人們將反抗把他們帶進這種絕望境地的政府和經濟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
a.經濟危機給社會生產力造成嚴重破壞
b.經濟繁榮導致社會貧富分化
c.經濟危機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
d.經濟危機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3.在危機面前,美國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機的措施,但卻對緩解危機無濟于事,甚至起到相反作用,這是因為( )
a.胡佛的措施未改變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的本質
b.羅斯福所率領的反對黨的抵制作用
c.美國人民受危機打擊嚴重,已完全失去信心
d.美國人民不適應胡佛政府對經濟的全面干預
4.1929~1933年發生了一場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當時人們最有可能的體驗是( )
a.“牛奶面包價格都漲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買彩票中獎還要難
c.“整個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靜” d.“為共渡難關各國變得親如兄弟”
參考答案:
【基礎練習】
1.c 2.d 3.b
【效果測試】
1.a 2.c 3.a 4.b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篇5
【課標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識記:經濟危機的內涵、表現以及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特點,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
2、理解:20年代經濟繁榮的景象,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
3、運用: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是什么?“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敗說明了什么?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補充的相關圖片、文字信息的比較分析、整理,歸納出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及影響,掌握觀察閱讀、獲取信息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學習,理解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造成的,它會使世界局勢動蕩不安,而胡佛自由放任的政策只會進一步激化矛盾。
【重點難點】
重點: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和影響。
難點: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自由放任”的政策。
【新課學習】
導入新課
導入設計:
利用ppt連續播放“廉價賣車”、“美國人領取救濟”等圖片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進而設問: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景象?(生答:股市崩潰引發了經濟危機),它又給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從而導入新課。
一、探源經濟危機
1、美國經濟的“繁榮”(引導學生閱讀引言中的內容)
問題設計1: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的原因和表現是什么?
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回答: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
(2)一戰期間美國大發戰爭財
表現:
(1)1894年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一戰后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債權國。
(2)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倫敦不再是唯一的金融中心)
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為學生理解發生于美國經濟危機轉為世界性經濟危機作鋪墊。
1825年英國爆發了第一次經濟危機。此后,平均大約每隔十年左右發生一次,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不同程度地爆發了經濟危機。
2、虛假繁榮的幻滅
問題設計2:什么是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的相對過剩。那生產為什么會“過剩”呢?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以及《歷史縱橫》,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學生自主探究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1)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根本原因
(2)貧富差距擴大造成市場的相對狹小——重要原因
“過剩”表面上來看是因為生產出的產品太多,而市場需求有限,產品過剩,出現滯銷,是生產和銷售兩個環節之間的矛盾。但產品是真的過剩嗎?
(學生回答:不是)
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組數字。(以課件或幻燈出示資料)(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國工人的工資增長2%,而工廠中生產率卻增長55%。農業工人的工資還不到非農業工人的40%。
材料二、到 1929年,美國國家財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總數的1%的人擁有,而年收入在美元以下的貧困戶占全美家庭總數的60%,他們的總收入在國民總收入中不足22%,還有12%的家庭收入不到1000美元。
通過這些數字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20年代社會經濟雖有較大發展,經濟發展的成果卻沒有平均享有。資本家攫取了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的收入增長水平遠遠趕不上經濟發展水平,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廣大勞動人民日益相對貧困,這就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造成市場的相對狹小。因此,產品并非出現了絕對過剩,而是由于勞動人民的日益相對貧困而無力購買,出現了相對過剩。這是導致供需矛盾擴大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前,當時的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恰恰相反,人們所感到的是自己正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社會里,為什么呢?
一是可以通過貸款和分期付款的方式,買到想買的一切。
二是可以通過股票投機活動賺到自己想賺到的金錢。
(3)分期付款造成了市場的虛假繁榮(引導學生閱讀81頁學思之窗,完成思考題:分期付款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
刺激消費市場的活躍,造成了市場需求旺盛的假象。
1925年,有約49億美元的零售商品是靠分期付款的方式售出的。1926年,賒購票據達60億美元。有的農場主賒購的拖拉機已經用壞,還沒付清賒購的錢。
提示:適度的分期付款可以刺激經濟的發展,但是過度則會導致市場的虛假繁榮。
問題設計3:
假如你是一個擁有年薪美元、即年購買力為美元的美國人,現在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一輛10000美元的汽車,xx年還清,計算一下,在今后的xx年中,你每年的購買力還剩下多少?(利息不計)
分期付款實際上是提前消費,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消費的疲軟,購買力下降。
20年代初,股票投機成風。人們不但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銀行貸款購買股票,造成這一時期股票價格被大幅度哄抬,發展到令人難以相信的極端,股票以其賬面價值的3倍到20倍的價格賣出。
多媒體展示股票的相關知識。
股票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向公眾發行的一種有價證券,本身沒有價值,但購買者可以憑股票取得股息或紅利(預期收益)。股票可以買賣,但不能退股。
股票有面值(即發行時的價格),市值(市場價格),市值=面值*預期收益率/當時銀行利率。
一般情況下,股票價格受市場供求情況影響。但從根本上講,受該股份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影響,整個股市行情必然受整個國家經濟狀況的制約。(股市是國家經濟的晴雨表)
問題設計4:
假如一個美國人從銀行貸款1000美元買股票,當股票漲到10000美元時還不拋售,等著再漲,同時他還認為自己已擁有了近9000美元的資產,于是又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去商店買東西。一旦股票下跌,會有什么樣的連鎖反應?
當時的人們相信,股票是不會下跌的,但是,這種不幸還是發生了。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票市場崩潰。一夜之間,繁榮化為烏有。
多媒體播放視頻《經濟危機的爆發》。
第二環節:感受經濟危機
1、經濟危機的表現
問題設計5:經濟危機的表現和特點是什么?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1頁內容并回答。表現:見教材。
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
2、經濟危機的特點
引導學生閱讀多媒體展示的材料,總結經濟危機的特點
范圍特別廣。
問題設計6:危機很快席卷了資本主義世界,為什么?
①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經形成,各國經濟聯系緊密。(聯系第二單元兩次工業革命的內容)
②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地位。
多媒體展示幾幅危機擴展的圖片。
持續時間特別長。
發展——繁榮——危機——蕭條——復蘇——發展
破壞性特別大。——“世界末日已經來臨”
引導學生閱讀81頁圖,對比圖上和圖下的人物表情和82頁資料回放。
上:樂觀,有足夠的信心,下:悲觀失望
3、經濟危機的影響
引導學生閱讀82頁兩段文字,總結經濟危機的影響及表現。
影響:①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
廣大人民由于失業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對本國政府強烈不滿,示威、游行和罷工斗爭不斷,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德國法西斯分子和日本軍國主義抬頭。
②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各國加緊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爭奪——摩擦;加緊對殖民地半殖民地進行掠奪——反抗。
有史有論,論從史出。
政府危機嚴重、世界局勢的緊張。經濟危機如此肆虐,面對如此形勢,怎么辦呢?你有沒有解決之道?
第三環節:應對經濟危機
情境探究:假如你是美國總統?你會采取什么樣的政策?
東南亞金融危機時,中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穩健的政策,確保了香港金融的穩定。主要看站在什么立場上。胡佛站在資產階級立場上,我們黨站在人民立場上。
1、胡佛的對策
胡佛固守傳統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反對政府直接干預——沒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引導學生閱讀《歷史縱橫》中關于“自由放任”政策的介紹,了解“自由放任”政策的含義。
2、政策的效果
效果說明傳統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已經不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必然要求變革運行機制,說明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政策要與時俱進。
3、民眾的呼聲
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但沒有克服危機,形勢反而不斷惡化。民眾渴望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克服危機,這就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羅斯福新政》。
第四環節:反思經濟危機
從經濟危機的發生原因和解決措施中你能得到哪些啟示?
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結合;規范股市和信貸,防范金融投機;居安思危;與時俱進,適時調整生產關系;市場調節與國家干預相結合。
課堂鞏固練習(略)
【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歸納本課重點,從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的崩潰為開端,爆發了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面對危機胡佛政府采取了失敗的反危機措施,使形勢進一步惡化,由此,胡佛政府失去了民心,在1932年的總統選舉中敗給了羅斯福。羅斯福上任后大膽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并適時根據形勢變化進行政策調整,從而促進生產力的恢復,擺脫危機,并最終使美國經濟制度發生了最為深刻的變革。
【板書設計】
第17課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一、探源經濟危機
1、美國經濟的“繁榮”
2、虛假繁榮的破滅
二、感受經濟危機
1、經濟危機的表現
2、經濟危機的特點
3、經濟危機的影響
三、應對經濟危機
1、“自由放任”的政策
2、美國民眾的呼聲
【教學反思】
第二:歸納經濟危機出現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貧富差距過大:財富過于集中于少數人和企業,廣大勞動人民的日益相對貧困,是導致供需矛盾擴大的主要原因。股票投機過度,造成經濟繁榮的假象,信貸消費過度;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具體原因是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
【課后作業】結合本課內容,以“亞洲金融危機”為例寫一篇調查報告:金融危機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篇6
第17課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學案
【考綱課標解讀】 1.大綱內容:1929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2.課標內容: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 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政的歷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 史背景 【考點概括梳理】 一、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原因 (1)20世紀20年代,美國財富集中于 和 的現象十分嚴重, 不斷擴大。 (2) 萎縮和許多部門生產 。 (3)美國 市場虛假繁榮。 (4)20年代盛行的 購買方式存在很多隱患。 2.爆發 年10月下旬,美國股票市場股價狂跌,股市崩潰,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爆發,美國歷史上的“ ”時代來臨了。 3.特點 (1)范圍廣泛。席卷 世界。 (2)持續時間特別長。直到 年,美國等國才陸續走出危機陰影。 (3)造成的破壞特別巨大。整個資本主義的工業產量下降了 以上。 4.影響 (1)加深了各主要 國家的社會危機。 (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 更加尖銳。 (3)各資本主義國家加強對 的掠奪,從而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敗 1.政策:面對嚴重危機,美國總統胡佛固守傳統的“__________”政策,反對政府直接干預。 2.結果:危機非但沒有克服,反而__________,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社會動蕩不已。 【重點難點突破】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們可以看一看極端的情形,假設我們大家把收入全部儲蓄起來,完全停止花費,毫無疑問,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們也不會再有收入以供花費。那時就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財富,最終我們全都得餓死。……就全國范圍來說,我同樣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計劃付諸實施:幾天前我曾在報上看到一則建議,說要開辟一條新路、一條寬闊的公路……這類想法是非常正確的。…… ——凱恩斯(1931年) (1)從材料可以看出凱恩斯認為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決辦法是什么?
材料二 下面是胡佛在大蕭條期間的言論: 政府的惟一職能是創造便于私營企業有利發展的條件。 實際上并沒有人在挨餓。比如,那些失業游民現在比他們一向吃得還好。紐約有一位流浪漢在一天之內吃了10餐。問題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國經濟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劇演員多向人們說笑話,就可以解決問題。 (2)從材料來看,胡佛認為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決辦法是什么?結果如何?
【考點強化訓練】 一、選擇題 1.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因美國的股市崩潰而引發并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b.其根本原因是社會對商品的需求遠遠低于商品的供給 c.它帶來的損失遠遠超過一戰造成的損失 d.它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矛盾進一步激化,惡化了國際關系 2.引發本世紀20年代末美國經濟危機的原因有①紐約作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發生動搖②經濟繁榮集中表現在工業生產高漲上③市場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機空前活躍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1929年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后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美國支配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b.不僅德國、英法戰后經濟恢復也靠美國扶植 c.美國在一戰后掌握了世界霸權 d.美國戰后對外貿易迅速擴大 4.1931年初 ,蘇聯接受外國技術援助的項目達124項,大部分是美、德兩國提供的,同年,蘇聯向外國購買的機器設備約占世界設備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其原因是 a.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b.西方放棄了對社會主義的敵視政策 c.蘇聯幫助美、德緩解危機 d.資本主義國家與蘇聯結成了同盟關系 5.“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鐘,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朝地獄里沖。”這首20世紀30年代流行的民謠出現的時代背景是 a.世界經濟大危機 b.羅斯福 新政 c.肯尼迪執政 d.克林頓執政 6.1930年6月.美國國會通過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修訂了1125種商品的進 口稅率,其中增加稅率的商品有890種,有50種商品由過去的免稅改為征稅。在當時的形勢下,美國的這種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國產品的出口貿易 b.加劇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 c.為擺脫經濟危機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國擺脫危機的進程 7.1929—1933年經濟危機加劇了當時世界形勢的緊張,其直接原因是 a.各資本主義國家加強了對人民的掠奪 b.德、日建立了法西斯專政,對外侵略擴張 c.資本主義各國紛紛設置關稅壁壘 d.資本主義國家加強了對殖民地的掠奪 二、非選擇題 8.目前,全球金融危機正深刻地影響著世界經濟,加大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已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而回顧歷史上的經濟危 機,有助于我們加深對國家干預經濟政策的認識。 材料一 從歷史上看,國家干預不是唯一的提振經濟的做法。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稱,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調節著經濟活動,并由此推動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 (1)亞當·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是指什么?
材料二 l929年經濟危機震撼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次危機持續了4年之久,在經歷蕭條后,又陷于新的危機。經濟危機波及所有經濟領域,各國的工業生產倒退到20世紀初,甚至l9世紀末的水平。美、德、法、英四國有約29萬家企業破產,出現了大片機器“墓地”。 材料三:漫畫(見下圖)
材料四:l929~ 1933年經濟下降狀況表(見下表)
1929~1933年經濟下降狀況表 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資本主義 世界工業生產 下降幅度46.2%40.6%16.5 %28.4%8.4%33%以上對外貿易 下降幅度70%69.1%50%50% 以上50% 以上60%失業工人 (萬人)1 700476近300853003000(2)根據上述材料分析,1929年經濟危機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1929年經濟危機產生的影響。
【高考真題再現】 1.(xx年 四川文綜 題)1930年,美國通過法案提高進口關稅。這一行動引起連鎖反應,各國紛紛調高關稅。這反映了經濟危機爆發后,西方國家 a.一致提高關稅,共度難關 b.設置關稅壁壘,轉嫁危機 c.整頓金融體系,擴大內需 d.實行國家干預,限制出口 2.( 重慶文綜 題)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xx年會時表示,世界各國要緊密合作應對金融危機,保護主義無助于克服困難。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期間,正是美國帶頭大幅度提高關稅,從而引發了一場關稅大戰。其直接影響是 a.資本主義各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 b.資本主義各國政壇丑聞頻出 c.資本主義各國社會危機日益加深 d.資本主義各國政府信譽掃地
參考答案 【考綱課標解讀】 少數人 企業 貧富差距 市場 相對過剩 股票 分期付款 1929 “大蕭條” 整個資本主義 1933 三分之一 資本主義 矛盾 國際市場 自由放任 不斷惡化 【重點難點突破】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30年代大危機爆發的原因。第(1)問從材料可以看出凱恩斯認為停止消費就會失去工作,由此可以推斷出他認為危機的原因是生產與消費的矛盾造成的;從材料凱恩斯認為一些宏大計劃是正確的可以推斷出他認為解決的辦法是多消費,舉辦公共工程;第(2)問主要還是從材料的閱讀中找到答案;而結果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 【答案】( 1)凱恩斯認為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生產與消費的矛盾。主張多消費、政府出資舉辦公共工程以緩解經濟危機。 (2)胡佛認為危機的原因是社會心理問題。解決辦法是政府繼續推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結果:危機非但沒有克服,反而不斷惡化,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考點強化訓練】 一、選擇題 1.【解析】 考查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全面認識。其根源是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和生產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b項表述錯誤。 【答案】 b 2.【解析】從備選項中看至少有一個敘述是錯誤的,只要排除一個,就可至少排除兩個備選項。從教材中了解到一戰后,美國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直到20世紀20年代。只要霸權存在,那么紐約的金融中心地位就不會動搖,由此判斷①是錯誤的。從備選項中就可以排除a、b、c三項。還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判斷③④是正確的。然后在備選項中判斷同時具有③④的只有d項,由此得出d項是正確的選項。 【答案】 d 3.【解析】本題考查1929年—1933經濟危機相關的知識,之所以這市場危機能從美國開始后就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正是美國支配了世界市場,b、d說服力不夠,c項錯誤,一戰后美國沒有操縱國聯而由英法控制正說明是英法而不是美國掌握世界霸權,所以選a項。 【答案】 b 4.【解析】注意題干中的時間是1931年,此時正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時期。由所學知識可以判斷出b、c、d三項明顯錯誤。 【答案】 a 5.【解析】一是注意題目的時間是20世紀30年代,二是緊扣“梅隆”“胡佛”“華爾街 ”等信息,說明是大危機時期。 【答案】 a 6.【解析】解答本題要注意題中的時間。1930年是經濟大危機時期,美國通過增加進口貨物的稅率,實行貿易保護主義,轉嫁危機。 【答案】 b 7.【解析】考查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消極影響。a項是導致資本主義國家國內關系緊張的因素,b項表面上看可能是正確答案,但時間、史實都不符合“直接”含義,d項只是導致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不是導致世界形勢的緊張,c項指的是因為經濟危機后,資本主義各國紛紛采取招高關稅的政策,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從而加強了世界形勢的緊張,所以答案為c。 【答案】 c 二、非選擇題 8.【解析】第(1)問從材料“國家干預不是唯一的提振經濟的做法”可以看出應該是與國家干預相反的,即市場方式;第(2)問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不難得出答案;第(3)問主要由教材所學知識來回答即可,注意分局部和整體兩方面。 【答案】(1)市場或者自由放任主義 (2)持續時問長、波及面廣、破壞性特別大 (3)影響:從局部看激化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社會危機;從整體看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高考真題再現】 1.【解析】本題考查的是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只有b項符合題意。 【答案】 b 2.【解析】1929—1933年經濟危機 ,為轉嫁經濟危機的損失,各國紛紛大幅度提高關稅,資本主義各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從而導致了世界局勢的緊張。bcd三項是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影響,不 是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答案】 a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篇7
第17課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課標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1.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2.認識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教學難點: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表現、特點和影響;
2.掌握胡佛措施的特點、結果,認識其失敗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歷史資料和圖片表格,加強學生多途徑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2.掌握對教材的研讀思考,歸納基本知識,探究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及時調整經濟發展的內部機制和政策的重要性,要將市場調節與國家干預相結合。
【知識結構】
一、“大蕭條”的來臨
1、背景:美國經濟持續繁榮
①貧富差距過大、
②股票投機過度、
③信貸消費過度
④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時間:1929年10月
標志: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崩潰
表現:
二、危機席卷資本主義世界:
1、“美國危機” 世界經濟危機
2、特點:范圍廣、時間長、破壞性強
三、胡佛的反危機措施:
1、措施:自由放任政策
2、結果:危機更加惡化了
【探究學習】
探究一:鏡頭一:美國10月的夜晚涼風習習,在福特汽車公司工作的羅克和他的工友們走在紐約寬敞的大街上,各種各樣的汽車銷售廣告和賒購住房的廣告在霓虹燈的映照下絢麗多彩。為了按時完成公司的擴產計劃 ,他們已經連續幾天加班到這么晚了,這幾年公司由于注重技術革新和開展生產合理化運動有了很大發展,在全國許多地方新建了工廠,公司的老板也上了美國富豪榜,羅克的工資也漲了,雖然不是很多,羅克也挺滿足。在選舉總統的時候羅克投了胡佛的票,因為他答應當選后將使“美國人家家鍋里有兩只雞,家家有兩輛汽車”。看到身邊許多人都貸款買了住房和汽車,羅克也不甘落后,不僅貸款買了住房,還多貸了一部分錢買了股票。讓羅克幸運的是他買的股票近來價格一路飆升,已經翻了幾翻,這樣他就可以很輕松的去償還第二期的住房貸款了,他慶幸自己趕上了大好時光。
請依據上述鏡頭結合課本p80導言、正文和圖片思考:羅克所趕上的“大好時光”是怎樣形成的?有哪些表現?
1、原因:(1)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擴張了經濟實力,為美國經濟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
(2)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美國經濟繁榮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3)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2、表現: 1894年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一戰后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債權國;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倫敦不再是唯一的金融中心)
探究二:鏡頭二:10月24日這天羅克休班,聽說昨天股票指數漲到 363點的歷史新高,他心里很高興,吃過早飯后便早早的來到股票交易所,準備再買一些股票,按目前的漲勢過不了多久就可以買一輛小轎車了,羅克在心里盤算著,圣誕節這一天也正好是女兒羅莎的生日,到時買一輛自己親手生產的“福特牌”轎車送給女兒做圣誕禮物,想象著女兒高興的樣子,羅克的臉也成了一朵花。終于等到了開盤,但今天的形勢似乎不好,開盤后股價便一路狂跌,隨著股價的下跌羅克感到自己的心越來越高已經到嗓子眼了,嘴唇發干,兩腿發軟‥‥‥怎么回到家的羅克已經記不清了,頭腦中呈現的是一張張扭曲的臉,一幅幅跳樓的畫面,他想啊、想啊,可是總也想不明白,昨天還好好的,今天怎么會這樣呢?為什么呢?為什么呢?為什么呢?
請依據上述兩鏡頭結合課本p80-81正文、“歷史縱橫”、“學思之窗”同位之間合作探究,幫助羅克搞清繁榮的美國為什么一下子掉進經濟大危機的萬丈深淵呢?
1、具體原因:貧富差距過大、分期付款和銀行貸款、股票投機過度
探究: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那生產為什么會“過剩”呢?通過以下材料分析經濟危機發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國工人的工資增長2%,而工廠中生產率卻增長55%。農業工人的工資還不到非農業工人的40%。
材料二:到 1929年,美國國家財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總數的1%的人擁有,而年收入在美元以下的貧困戶占全美家庭總數的60%,他們的總收入在國民總收入中不足22%,還有12%的家庭收入不到1000美元。
(通過這些數字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20年代社會經濟雖有較大發展,經濟發展的成果卻沒有平均享有。資本家攫取了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的收入增長水平遠遠趕不上經濟發展水平,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廣大勞動人民日益相對貧困,這就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造成市場的相對狹小。因此,產品并非出現了絕對過剩,而是由于勞動人民的日益相對貧困而無力購買,出現了相對過剩。這是導致供需矛盾擴大的主要原因。)
追問:然而在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前,羅克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恰恰相反,他感到的是自己正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社會里,為什么呢?
一是可以通過貸款和分期付款的方式,買到想買的一切。
二是可以通過股票投機活動賺到自己想賺到的金錢。
(通過貸款和分期付款的方式刺激消費市場的活躍,造成了市場需求旺盛的假象。分期付款實際上是提前消費,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消費的疲軟,購買力下降。
也就加劇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
探究:經濟危機爆發時工廠沒有減少產量,反而還不停地擴大再生產,說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探究三:鏡頭三:令羅克沒有想到的是股票損失只是他災難的開始,不久他和妻子都失業了,住房因為還不起銀行的貸款和利息也被銀行收回了,他們一家只好搬到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牛皮紙搭起來的“胡佛屋”棲身,而這一住就是4年多。有一天羅克遇到嘴里哼著:“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鐘,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的兒歌,手拿“胡佛袋”沿街乞討的老鄰居邁克老爹,邁克老爹是美國著名的美森輪船有限公司的水手曾到過世界許多地方,聽他講“英國、法國、德國等許多國家都發生了經濟危機,尤其是德國和日本鬧得更厲害,不知到我們國家以后會怎么樣”。羅克問邁克老爹,“你看報紙了嗎”?“沒有”,“報紙上說胡佛總統采取措施了,也許用不了多久我們的好日子就回來了”。晚上回到家女兒羅莎熱情的迎了出來,希望爸爸能給她帶來好吃的東西,還希望爸爸幫助她解決老師布置的一道:“分析當前美國經濟危機的特點和影響?”的歷史題,羅克傷心的看著女兒,他既沒有給女兒帶來吃的東西,也不知道如何解答這道歷史題‥‥‥
請同學們依據上述鏡頭結合課本p81-82正文、圖片、“資料回放”、“歷史縱橫”等知識合作探究,經濟危機的表現有哪些?有何特點?為什么這次經濟危機會席卷資本主義世界?
1、經濟危機的表現:(略)
2、經濟危機的特點: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特別長、破壞性特別大。
3、危機很快席卷了資本主義世界原因:
①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經形成,各國經濟聯系緊密。
②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地位。
探究:1929-1933年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哪些影響?
影響:①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廣大人民由于失業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對本國政府強烈不滿,示威、游行和罷工斗爭不斷,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德國法西斯分子和日本軍國主義抬頭。
②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各國加緊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爭奪——摩擦;加緊對殖民地半殖民地進行掠奪——反抗。
探究四:當時美國總統胡佛的政策是什么?結果如何?說明什么問題?
1、胡佛的對策:初期固守傳統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后期被迫采取一些措施;
2、結果:危機沒有克服,反而不斷惡化,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社會動蕩不已。
3、效果說明:傳統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已經不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要克服危機必然要求變革運行機制,說明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政策要與時俱進。
【練習鞏固】
1.1926年美國出售的汽車約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進行,當時美國流傳的說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這種現象造成的影響是 ( d )
a.市場繁榮 b.汽車制造業發達 c.銀行業發達 d.正常的經濟秩序被打亂
2.嚴冬季節,一個煤礦工人家庭的母子有這樣一段對話:
子:“家里為什么不生火?” 母:“因為我們買不起煤。”
子:“為什么買不起?” 母:“因為你爸爸失業了。”
子:“爸爸為什么失業?” 母:“因為煤生產的太多了。”
這段對話反映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它最可能出現于 ( a )
a.1930年的美國 b.1861年的俄國 c.1868年的日本 d.1871年的德國
3. 1929年—1933年發生了一場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假如你是當時紐約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項最符合你的心態 ( b )
a.“牛奶面包價格都漲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買彩票中獎還要難”
c.“整個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靜” d.“為共渡難關各國變得親如兄弟”
4.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曾這樣說過:“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認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議論著西方的社會制度也許會失敗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說這句的背景是 ( d )
a.“冷戰”局面開始形成 b.蘇聯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c.殖民體系開始瓦解 d.經濟危機破壞嚴重
5.1933年,美國前總統柯立芝說:“在其他蕭條時期,總可以看到能夠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現時舉目四顧,卻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當時的情景說:“人們常常談到社會革命。成千上萬的人的確認為:被剝奪者和饑餓的人們將反抗把他們帶進這種絕望境地的政府和經濟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 c )
a.經濟危機給社會生產力造成嚴重破壞 b.經濟繁榮導致社會貧富分化
c.經濟危機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 d.經濟危機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6.如果1930年從中國洛陽出發,前往德國、蘇聯、美國,沿途看到的不會是 ( b )
a.中國:“白骨遍田野”“千里無人煙” b.美國:經濟非常繁榮,工業生產高漲
c.德國:排著長隊的求職失業者 d.蘇聯:機器隆隆,但人們衣著單調
7.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時一方面勞動人民饑寒交迫,另一方面資本家卻大量銷毀商品,這一矛盾現象①說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 ②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 ③說明經濟危機是資本家人為造成的 ④反映出經濟危機是由生產和銷售的矛盾直接引起的 ( b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8.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 c )
a.資本主義在全球占優勢 b.美國是頭號經濟強國
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d.資本主義矛盾的普遍存在
9.美國總統胡佛不愿意采用政府干預的方法克服經濟危機,是因為他認為①政府干預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措施②美國的繁榮是永恒的,危機是暫時的③傳統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不能改變④市場經濟能夠解決所有 經濟問題 ( a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