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危機席卷資本主義世界
1、概況:從美國爆發的危機,迅速擴展到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演變為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出現經濟衰退或蕭條。
2、特點:這場危機持續時間也相當長。直到1933年,美國等國才陸續走出危機陰影。危機的破壞性特別巨大,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資本主義世界籠罩在空前絕望的情緒中,甚至有人哀嘆:“世界末日已經來臨”。
資料回放
這個冬天,在紐約生活和工作的人沒有不深感不安的。我的確認為,在現代,從來還沒有過這樣普遍的失業現象和令人傷感的真正饑寒交迫的苦難。
——[美】特格韋爾《新政日記摘抄》,1932年12月24日
3、影響:這場危機還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示威游行、罷工等抗議活動接連不斷。美國發生了失業工人、退伍軍人的示威游行;法國工人罷工頻繁,社會動蕩;德國接連發生大規模工人罷工。德國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對現狀的不滿,乘機造勢,政治影響猛增;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也趁機抬頭。
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擺脫危機,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的爭奪,彼此之間的矛盾和摩擦日趨尖銳。為盡快走出經濟困境;它們進一步加緊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奪,激起當地人民更為強烈的反抗,加劇了世界緊張局勢。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敗【胡佛的反危機措施】
1、內容:面對嚴重危機,美國總統胡佛固守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對政府直接干預。他認為,“只要大公司大企業得到繁榮,千百萬失業勞動群眾最終也會得到好處”。
2、結果:但胡佛還是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實行由聯邦政府和私人企業合作、扶持私人企業以擺脫危機的政策。他樂觀
地預計,危機只是暫時的,“繁榮就在眼前”。結果,危機非但沒有克服,反而不斷惡化,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社會動蕩不已。舉國上下怨聲載道,期盼出現新的強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機。
歷史縱橫
“自由放任”政策是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的傳統經濟政策。它對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有深刻影響。它認為市場機制是一只“看不見的手”,能夠自動調節經濟活動;政府的干預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費,所以沒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會經濟事務最好由不受國家權力干預的個人決定,政府扮演好經濟“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本課測評】
簡述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學習延伸】
“brother,can you spare a dime?”
once i built a railroad,made it run,
made it race against time.
once i built a railroad.now it’s done—
brother,can you spare a dime?
once i built a tower,to the sun,
brick and rivet and lime.
once i built a tower,now it's done,
brother,can you spare a dime?
(譯文)兄弟,能給我一角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