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100個重要事件(二)
71、美國開始向外侵略——美西戰爭:19世紀美國的經濟實力一躍而占世界第一位,為尋求擴張和更大的利潤,1898年發起了對西班牙的戰爭,開辟了兩個戰場分別是古巴和菲律賓,西班牙戰敗并與美國簽訂了《巴黎和約》,和約規定:西班牙放棄對古巴的統治,將波多黎各等割讓給美國,將菲律賓群島割讓給美國,美國付給西班牙萬美元作為補償。
72、溝通亞歐非三洲的要道——開鑿蘇伊士運河:蘇伊士位于地處亞、歐、非三洲交界的埃及,1859年,法國為加強在中東的勢力,并在印度洋爭奪霸權,說服埃及總督共同開鑿運河,耗資4億多法郎,花了xx年時間,開通后成為了交通要道,1882年英國侵占埃及,完全控制了蘇伊士運河。
73、非洲反殖民主義的人民戰爭——蘇丹馬赫迪起義:1881年,在非洲大陸的東北部,爆發了一場驚天動地的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領導人是穆罕默德·艾哈邁德,他出身于貧苦造船工人家庭,他號召人民停止納稅,驅逐英國殖民統治者,消滅社會不平等,1883年,經過多次戰斗,馬赫迪國正式宣告成立,定都于思圖曼,后來雖因各種原因以失敗告終,但堅持了20年之久的戰爭,鼓舞了非洲各國人民的反殖反帝斗爭。
74、世界范圍的不義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19xx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和其妻子遭到塞爾維亞黑手黨的行刺,于是引發了伺機尋畔、準備廝殺的兩大帝國大戰的導火索,于是德國向俄法宣戰、英國對德宣戰、奧匈向俄宣戰,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這次大戰的主要戰場在歐洲,共分三條戰線:西線是英、法對德戰場,東線是俄國對德、奧戰場,南線是奧匈對俄國與塞爾維亞戰場,這次戰役經歷了凡爾登、索姆河等多次重大戰役,死傷無數,最后德軍終于敗在了協約國手下。
75、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停泊在俄國首都彼得格勒市內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炮聲。接著,起義士兵和工人赤衛隊員從四面八方奮不顧身地沖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最后堡壘——冬宮,深夜,歡呼聲響徹冬宮內外,十月武裝起義取得了輝煌勝利,成立了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這次革命的勝利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摧毀了資產階級反動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國家,它預示著資本主義的滅亡,社會主義的勝利。
76、十一月革命——德國建立了共和國:1918年,基爾水兵起義就成為十一月革命爆發的信號,帝制被推翻,1919年柏林爆發總罷gong,之后,全國各地幾乎都爆發了一系列旨在保衛革命成果的戰斗。但是這些沒有統一的領導,相繼被鎮壓下去,4月底,巴伐利亞工兵代表委員會共和國最后被共產黨武裝所顛覆,德國工人階級爭取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十一月革命就此結束,這次革命僅僅限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疇,即推翻了君主政體,建立了共和國。
77、分贓大會——1919年的巴黎和會: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獲勝而告終,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會,會議名義上是建立世界和平體制的大會,實際上是移到會議桌上的瓜分世界的斗爭,是千百萬人民尸骨堆上的分贓筵席。參加會議的一共有27個國家,規定德國是戰勝國的殖民地,而山東卻被劃歸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