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100個重要事件(二)
78、人類生活的新一頁——第一臺電視問世:世界第一臺電視機,是由英國工程師貝爾德于1925年10月2日制成的,他從小聰明好學,對無線電饒有興趣,1925年,他通過精心設計,利用舊無線電器材、舊糖盒等,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原始的電視攝像機和接受機,在試驗中,熒光屏上居然奇跡般出現了圖像。
79、印度民族的覺醒——非暴力不合作: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印度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這個時期,甘地從南非回國,成為國大黨的領袖,他把在南非進行非暴力抵抗運動的經驗廣泛地運用于印度,先后發動了四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使印度人民的反英斗爭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猛烈地沖擊著英國的殖民統治,為印度的獨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80、席卷資本主義社會的黑色風暴——1929年經濟危機:1929年10月29日上午,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大廳內外,你擠我擁,一片嘈雜混亂。腦滿腸肥的富商大賈一個個臉色陰沉,憂心忡忡。股票暴跌!于是,人們紛紛往外拋售,開盤半小時內,便有300萬股股票拋出來,收盤時,竟超過1600多萬股,股票價格一落千丈,創美國歷史上的最高記錄,這就是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來到的信號。一味追求利潤的資本家不顧后果地繼續盲目擴大生產,加上交易所的投機活動愈演愈烈,一場災難就勢不可免。由于美國的生產和消費占資本主義世界生產與消費的一半,所以就不能不使危機的影響范圍大大擴展,而使危機空前尖銳。于是,首先從美國刮起的經濟危機的颶風,猛烈地襲擊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81、力挽狂瀾的制危措施——羅斯福新政:1932年,羅斯福在競選美國總統時,國內正面臨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的災禍。從1929年爆發經濟危機以來,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下降一半,失業人數達1400萬。羅斯福在芝加哥民主黨提名總統候選人的大會上向選民保證要實施“新政”。羅斯福當選總統后,美國政府為緩和經濟危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就總稱為新政。這些新政立法在現存社會制度范圍內,運用政權的力量,對資本主義制度個別極端的方面作一定的限制,保障基本群眾的最低限度的消費,以鞏固壟斷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制度。新政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
82、正義與邪惡的大較量——第二次世界大戰:這種戰爭的烽火最早出現在亞洲。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制造“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又進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西方,意大利于1935年入侵東非的埃塞俄比亞。第二年,西班牙爆發內戰,意德公然出兵武裝干涉。最后,戰爭移到歐洲心臟地區。1938年3月,德國吞并了奧地利。9月底,英法在慕尼黑公然把自己的盟國——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拱手送給希德勒。4月,蘇英法三國代表在莫斯科舉行會談,商議共同對抗法西斯侵略的問題。4月,蘇英法三國代表在莫斯科舉行會談,商議共同對抗法西斯侵略的問題。8月23日,蘇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協定。9月1日,德國進攻英法的盟國——波蘭。英法正式向德宣戰。戰爭的片面狀態被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英中等國正式對日宣戰,從此戰爭擴大到了世界各地,波及全球的五分之四人口。為了戰勝法西斯,美英中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