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岳麓版學案)
③重視“科教興國”,。唐朝時期,日本就派遣了大批留學生隨遣唐使到中國學習,明治維新時,政府更加鼓勵留學,且在國內力倡“文明開化”,開啟民智。這一重教興國的思想和傳統,在戰后更好的得到了發揮。
④“改革”“開放”并舉,促進經濟發展。日本經由明治維新,進入到資本主義社會,有大量的封建殘余存在,戰后進行社會改革,解散財閥實力,消除生產中的封建因素,使生產關系更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復蘇。針對“過小”“資源貧乏”“技術落后”等不利自身條件,對外開放,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及資金,促進經濟發展。
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二戰后,日本受到制裁,被迫實行經濟的非軍事化,這在客觀上促進了經濟的迅速恢復與發展。戰后日本政治的非軍事化和民主化,也使日本人民從根本上認識到日本要想再度崛起,只有順應時代潮流,走經濟大國的路子,這種觀念上的轉變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⑥抓住機遇,促成發展。二戰后,美國為徹底鏟除日本軍國主義武裝力量,削弱壟斷資本,推行了非軍事化的民主化改革。不久,時局發生了變化,前蘇聯與美國對峙。于是美國改變了對日方針,將其納入美國在遠東的反共戰略體系,從而放松對日本的限制,而改為扶植,希望日本成為抗擊共產主義潮流的一支重要力量。這樣,日本從1946-1951年以各種方式獲得美國援助21.8億美元,還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得到大批軍事訂貨,為日本經濟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⑦政府正確的宏觀調控。戰后日本歷屆內閣都積極干預經濟活動,先后制訂過9個合乎國情的中、長期經濟計劃。并制定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進行指導.
3.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①隨著西歐由經濟聯合走向政治聯合,其實力越來越大,在各個領域與美國和日本展開競爭。在外交上逐漸做到了“用一個聲音說話”,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
②戰后日本抓住機遇,經濟高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為在經濟上惟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經濟上形成了美、日、西歐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基礎,展開“經援外交”,謀求政治大國地位,其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
③以1955年亞非會議為標志興起的不結盟運動,使得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美蘇的霸權主義,沖擊兩極格局。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通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和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開始振興。同時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地位日漸重要。
⑤美國和蘇聯因軍備競賽和對外侵略戰爭的拖累,實力走向相對衰落。
總之,兩極格局因為美蘇的衰落和日本、西歐、中國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而逐漸經受越來越大的沖擊,世界多極化趨勢已經出現,正向多極化方向前進。
【走進高考】
例1.(廣東單科)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指的是
a.蘇聯解體導致全世界獨立國家數量增多
b.兩極對峙變成了美、歐、中、日、俄勢均力敵的格局
c.美國日益受到歐、中、俄等力量的制約
d.區域集團化使世界分裂成幾個相互隔絕的地區
解析:c 考查對歷史概念的理解。1991年底,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但隨著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多種政治力量不斷發展壯大,美國的地位相對削弱,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b項為干擾項,c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