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世界形勢出現了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2、表現
1)南斯拉夫解體:
1991年,南斯拉夫國內發生武裝沖突,南斯拉夫聯邦解體。
1992年,由原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和黑山等組成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成立。
(2)北約轟炸南聯盟: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趁南聯盟內部發生科索沃危機,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旗號,向南聯盟發動了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
這次北約在沒有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對南斯拉夫動武,
也是北約成立50年來首次進攻一個主權國家。
(3)國際恐怖主義呈泛濫趨勢:
xx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三架飛機,分別撞向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大樓和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對世界和平和地區安全造成廠嚴重威脅。此后,世界各國部加強了反恐斗爭
三、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問題探究】“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哪些變化?
1、原因
“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1)美國極力構筑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
(2)其他國家則主張推進多極化進程。
2、表現
(1)歐盟的建立及發展:
背景:“冷戰”的結束,為歐洲的統一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過程:
1992年,歐共體各國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正式簽訂了《歐洲聯盟條約》,目的是使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成立歐洲政治及經濟貨幣聯盟。
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立。
影響:
隨著實力不斷增強,歐盟的國際地位也不斷提高
(2)日本極力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3)俄羅斯:
政治上:俄羅斯聯邦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俄羅斯的國際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軍事上:擁有可以與美國匹敵的軍事力量
經濟上:國內經濟的不斷好轉
(4)中國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3、特點
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4、意義
有助于扼制美國搞單極世界由它來“領導”國際社會的圖謀,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和國際關系的民主化。
【鞏固總結】二次大戰后至上世紀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1.戰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爾塔體系確立,兩極格局形成,冷戰開始;
2.從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從兩極向多極發展,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
3.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華約”解散,雅爾塔體系和兩極格局終結,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本課小結】
80年代中后期,蘇聯和東歐各國在改革進程中出現了重大的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發生劇變,蘇聯走向解體,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使戰后以來的兩極格局崩潰。東歐劇變到蘇聯解體,標志著戰后以美蘇兩極對立體制為核心的舊格局已經終結,世界進入了一個重要的向多極化過渡的時期。兩極格局的結束,使世界正處于一個新舊交替時期。各種國際力量正經歷重新分化組合,世界政治呈多極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