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2講 漢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
【高考目標定位】
課程標準 考試大綱 考點搜索
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①漢至元中央集權的發展②漢至元君主專制的演進③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① 宰相制度的廢除
② 內閣的出現
③ 軍機處的設立
【基礎知識梳理】
1.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漢朝郡國并行制:
① 情況:地方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諸侯王國,形成郡國并行制;
② 危害:威脅中央集權的鞏固。
(2)唐朝三省六部制:
① 情況:中書省—掌決策,草擬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掌審議,審核政令;尚書省—執行政令,尚書省下設六部;
② 特點:三省互相牽制,互相監督;
③影響:保證了君權的獨尊;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3)元朝的中書省和行中書省:
① 中書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機關,直轄河北、山西、山東。
② 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最高長官是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貴族擔任。
③ 影響行省制度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促進民族融合。它是地方官制重大變革,成為中國省制的開端,影響深遠。
2.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
(1)明朝廢丞相,設內閣:
① 廢丞相:明太祖朱無璋,正式廢除;
② 設內閣:形成—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明成祖選翰林院官員入值,內閣制度正式確定;
③ 性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
(2)清朝設置軍機處:
① 目的:最初是為了用兵西北,后輔助皇帝處理政務;
② 時間:雍正時期;
③ 影響:標志君主專制制度發展至頂峰。
(3)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① 積極: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有利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
② 消極:使皇帝的決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助長了官場的因循守舊之風,導致官僚主義、貪污腐化之風盛行,阻礙社會進步;清朝統治者卻繼承明制,把君主專制制度推各高峰,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國家。
【要點名師精解】
1. 漢朝到元朝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點析]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是我國封建社會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制兩個概念:專制主義是就中央的決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中央集權則相對于地方分權而言的,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軍事等方面沒有獨立性,一切受制于中央。這樣,這一制度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兩個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皇權和相權的矛盾。
【典例】下列對我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主獨制于天下而無所制也” b.“別黑白而定一尊”
c.始終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d.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貢獻
【解析】:本題易錯選d,錯因在于不能全面理解和客觀地評價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解答此題要結合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分析各選項,a、b體現了封建君主專制的獨斷性和隨意性,雖然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易于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造成很多的消極影響,但卻是中國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貢獻。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明清時期隨著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故c符合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