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五單元《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建樹》-
舊中國的反動統治者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出賣國家主權。如清朝末年與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xx年袁世凱政府與日本簽訂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1946年蔣介石政府為了求得美國的支持,大肆出賣國家主權,與美國簽訂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所以周恩來說,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是跪在地上辦外交的。
①學生回答問題:聯系中國近代歷史想一想周恩來為什么這么說?
②學生討論后作答。學會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分析理解問題。
學思之窗②
引導學生看投影儀上的學思之窗②,
回答問題:你能結合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中國攫取一系列特權的史實,來理解毛澤東講這番話的意思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各抒己見,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學習探究
①教師設問:新中國為什么要制定這樣的外交方針?
②引導學生分析新中國建立之初的國際國內背景。把中國歷史放在世界大環境中進行考察,搞清楚新中國外交政策提出和實施的國際背景。向學生強調國際形勢的錯綜復雜、風云變幻,作為一個大國和國力相對薄弱的國家,進行外交活動是相當艱難的。
③在此基礎上,介紹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外交思想或外交生涯。并將答案投放到屏幕上。
①學生分析,暢所欲言,說出答案。掌握新中國初期的國際國內背景,教師進行指導糾正。
②通過學習探究,了解這些領導人身上所表現出的外交智慧,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和人生成長方面的啟迪。
承轉過渡
由于新中國的領導人堅持走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堅決抵制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各種孤立、封鎖等反動政策,在外交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成就。由此導入下一個問題。
講
授
新
課
新
中
國
初
期
取
得
的
重
大
外
交
成
就
第
一
次
建
交
高
潮
學習探究
①新中國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②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學生看教材后回答:主要表現在:第一次建交高潮;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步入世界外交舞臺——日內瓦會議、亞非會議
提問
思考
①師問:新中國初期的建交高潮體現在哪兒?
②播放“毛澤東和斯大林”“毛澤東訪問蘇聯”等圖片。
①學生回答:《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是新中國外交的主要成就。
②學生通過學習后感受到在建國第一年里新中國所取得的突出外交成就。
拓展延伸
①教師播放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材料分析:舊中國與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區別在哪兒?從中可得出哪些歷史認識?
②教師進行總結:認識: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政治腐敗,經濟落后,必然導致外交失敗;捍衛國家主權,提高國家國力是國家外交的堅強后盾。
學生閱讀材料后討論回答:清政府對外妥協,出賣國家主權;新中國則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和
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閱讀教材
①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展示有關的音像材料,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措辭修改完善的過程。
②教師進行補充。
學生回答:在“一邊倒”的同時,為了與新興的民族國家建立外交關系,需要一種超越意識形態、發展與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關系的原則。周恩來在訪問印度、緬甸的時候,正式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