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五單元《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建樹》-
學
習
探
究
①結合二戰后的歷史,重點引導、啟發學生,分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有什么歷史意義?
②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其答題思路并提供正確答案給學生。
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包括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問題的基本準則,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同。
①學生思考后說出自己的答案,積極發言
②掌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重大歷史意義
日
內
瓦
會議
看書思考
①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參加兩次會議的背景。
②教師指出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參加的國際會議,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上起了積極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
①學生看書分析參加兩次會議的背景,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②掌握這兩次會議的背景。
亞
非
會
議
討
論
回
答
①提問: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在當時的情況下,為什么一定要出席萬隆會議?
②教師進行總結:中國是亞非地區最大的國家,萬隆會議是亞非國家發起的,是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第一次大型國際會議,這本身就反映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非人民在維護民族獨立和世界和平,促進各國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另外,消除與會各國對中國的疑慮,爭取他們的信任,使他們理解并支持中國,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中國代表團面對壓力和危險,毅然接受邀請,出席會議。
①分析中國代表團出席萬隆會議的目的和必要性。
②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討論后,派代表給出答案。
拓展延伸
①出示案例進行分析:萬隆會議,“求同存異”
②教師強調: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中國參加的兩次重要的國際會議,在中國代表團的努力下,挫敗了西方大國的陰謀,促成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大大提高了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在亞非新興的民族國家中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使新中國贏得了許多亞非國家的支持,為后來打破美國孤立新中國的政策奠定了堅實基礎。
①學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什么樣的方針?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②掌握這個方針及其作用。
講授新課
取得如此大成就的
原因
學
習
探
究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國際原因:a、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崩潰
b、社會主義力量的加強
c、亞非拉許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了民族獨立
國內原因:a、卓越的外交家
b、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c、英明的外交決策(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①討論:新中國初期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外交成就?
②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總結推理得出自己的認識。
探 究
學 習
總 結
以知識結構總結建國初新中國的外交建樹,指出經過這一時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國在國際上已經站穩了腳跟,為中國外交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本節內容的知識結構
學
習
延
伸
①教師布置學生在課外的學習探究活動
②教師提示:可以讓學生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查閱相關內容,然后按建交先后順序填充在表格里,表格應該包括國家和建交時間,查找過程中注意當時有些國家今天已經并入別的國家(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有的國家已經分為幾個主權國家,國家名稱也有變化(如蘇聯、南斯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