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學案
[解析]抗戰勝利后,中國依舊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仍然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同資本主義早已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暫時下降到次要位置。此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應表述為以南京國民政府為代表的反動獨裁統治同以中共為代表的人民大眾的矛盾。
[答案]c
2.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原因
(1)共產黨方面:中共的正確領導、解放軍的英勇作戰和全國人民支援是解放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①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軍事方針②解放軍高度的革命積極性和主動精神③人民群眾的熱情支持,人力、物力支援④國統區的人民民主運動形成反蔣的第二條戰線。
(2)國民黨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軍隊厭戰,士氣低落;貪官橫行,統治腐敗;美援斷絕,蔣桂分裂
[例2]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戰斗結束,成千上萬的解放軍指戰員整齊地睡在馬路上。對此,美國的《生活》雜志稱:“這個行動宣告國民黨時代已經結束”
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上海解放后,國民黨的統治宣告結束 b.美國已放棄扶蔣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軍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擁護 d.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決戰勝利
[解析]解放軍指戰員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處處為人民群眾著想的態度同國民黨的腐敗強橫形成鮮明對比,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擁護。
[答案]c
3.比較1945年的重慶談判和1949年的北平談判的異同點。
[解析]比較歷史事件的異同,主要從背景、過程、內容、特點、影響或意義等方面進行。
[答案]同:(1)都是國民黨首先提出。(2)都是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兩手策略。(3)中共在和談中都占據了有利地位,同國民黨作斗爭。(4)都由中共提出和平方案(5)和談結果都被國民黨破壞。
異:(1)背景不同:重慶談判是國民黨為準備內戰爭取時間;北平談判是國民黨在軍事上失利,為贏得喘息時間以伺機反撲而提出的。(2)兩次談判最主要不同是中共政權地位發生了變化。
[例3]國民黨首先提出重慶談判和北平談判,主要是為了
a.把內戰的責任推給共產黨 b.以和談換取部署作戰時間
c.在國共兩黨的斗爭中由被動變主動 d.需要共同商討國內和平問題
[解析]回答此題可用排除法。a項是重慶談判的目的。c項與歷史不符,d項對國民黨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與中共不同。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