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的世界
其基金主要來源于各成員國應繳的份額,現在資金約億美元,其中我國約為46億美元。
ifm 宗旨:穩定國際匯兌;協助建立多邊支付制度;加強國際貨幣合作,通過提供短期貸款緩解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現有成員國180個,1980年中國恢復了在世界銀行的席位。
wb 宗旨:向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以推動該國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推動并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由于美國認繳股金最多,獲得的投票權最大,由此控制了國際金融機構。
5.作用
積極:使國際貨幣金融制度建立起來,為世界經濟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消極: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中的特權和支配地位。
◆瓦解:20世紀70年代,由于西歐和日本崛起,以及該體系內在的不穩定性,加上美國經濟實力的衰弱。這樣以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瓦解。 《高考總復習全解》)
補充: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構成:
三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
兩大體系:以美元為支柱的國際貨幣進入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
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關貿總協定
(2)評價:確立了美國在戰后初期的經濟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國對外進行經濟擴張,但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反映了二戰后世界經濟向著體系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高考完全解讀》)
(二)經濟全球化
1.發展進程:新航路開辟后,世界經濟聯系逐漸增多。
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殲擊機發展,并朝著經濟全球化方向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真正進入全球化時代。(人教版)
2.出現原因:(1)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的強有力推動。
(2)科學技術的推動。
(3)交通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
(4)市場經濟體制的推動。
3.表現:(1)資本的跨國流動。(國際貿易的增加)
(2)生產的國際化。
(3)國際分工和專業化程度加深。
(4)跨國公司成為經濟活動的主體。
(5)世界市場的擴大。
全球化的手段:跨國公司的運作。
四、為了世界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問題的影響
1.本質: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