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根據1954年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我國建立了5個省級自治區,共有約五千萬人口,四百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在其他地方還有范圍大小不一的自治州,自治縣,自治鄉等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各級少數民族人民代表參與政府的決策,實現了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
5、中國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相比,有哪些不同?
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集中體現了政黨競爭,三權分立,兩院制等的基本原則。我國
的民主政治因國情不同而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實行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國共產黨
領導下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中
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第一,我國的多黨合作
是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前提的。接受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的歷
史選擇。各民主黨派自1949年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起就正式宣布接受中國共產黨
的領導,以后又寫入他們各自的歷次黨章,成為他們共同的政治準則。第二,我國的多
黨合作是以服務社會主義事業為共同目標的。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政治綱領中,
都有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為實現國家的總任務,總目標而共同奮斗的內容。共產黨和
民主黨派的關系是為了國家的發展強大和經濟富強而共同奮斗的合作關系。第三,我國
各民主黨派和共產黨一起參加國家政權,參加政府工作,不存在輪流執政的問題,不搞
政黨競爭。第四,我國各民主黨派都得到憲法的承認和保護,享有憲法范圍內的政治自
由,組織獨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6、結合"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踐踏,談一談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
"文化大革命"期間,造反派無視國家法律,肆意沖擊和破壞民主法制,劉
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了新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的民
主權利被肆意踐踏,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遭受巨大挫折。
因此,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的方略,將黨和國家的決策納入正確的法制軌道,做到"
依法行政"。公民的行為必須遵守法律的各項規定,做到"有法必依"。這樣,才能為社會
主義建設事業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證,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當
家作主的政治權利。
7、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1)發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定期審議和決定全國或地方的重大問題,切實保證人民能夠參與政權的決策,管理;
(2)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規,在國家和社會生活方面已經基本有法可依。
(3)改進和完善民主選舉制度,在鄉、鎮、縣實行直接選舉人大代表,在各級人民代表和政府部分領導人員的選舉中實行差額選舉;加強和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的民主制度建設,保障人民的權利;
(4)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的作用,開辟多種參政議政的渠道,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5) 健全和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各民族的共同發展。
(6)加強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發揮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群眾團體的作用;
(7)廢除事實上存在的領導職務終身制;努力從多方面創造條件吸收人民群眾參加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擴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權利,特別是基層群眾性自治建設作為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生事物具有很大的重大現實價值和深遠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