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七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3)材料三說明蘇俄的經濟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其目的是什么?
(5)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后退”取得的成就。你從中得到什么認識?
17. 看圖完成下列問題。
請回答:
(1)由圖一與圖二你能聯想到什么?
(2)由圖三與圖四想想當時西方與蘇聯經濟建設各有何特點?
(3)由此,你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應注意借鑒些什么?
解析:圖片材料是材料題的一種。回答這類題的關鍵是要正確體會某幅圖和其他圖片組合在一起所表達的信息之間的關系。本題通過圖片和文字的形式來反映蘇聯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歐美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的異同及其原因。要求最大限度地從圖片中獲取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內容回答問題。
第2課時 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
1. 赫魯曉夫改革的內容主要有( )
①廢棄部門管理體制 ②實行按勞分配制 ③大規模開墾荒地 ④擴大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權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d 赫魯曉夫改革沒有涉及按勞分配。
2. (•福州模擬)在慶祝十月革命40周年時,赫魯曉夫提出xx年內在人均產品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美國。1961年他又聲稱蘇聯將在“20年內基本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
①赫魯曉夫缺乏實事求是的作風 ②在經濟建設上急于冒進 ③提出的目標不切合實際 ④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解析:c 根據題干內容,不難判斷①②③的正確性,本題較難判斷的是④。評判什么是社會主義方向,主要從經濟和政治兩方面入手。經濟方面,看它是否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政治方面,看它是否堅持人民民主。顯然在赫魯曉夫改革中,這都沒有改變,也就是說他還是堅持了社會主義方向的。
3. 赫魯曉夫病逝后,有人為他樹立了一塊黑白相間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證了他功過間雜的一生。下列對赫魯曉夫的改革評述符合事實的有( )
①改革從農業開始,符合蘇聯當時的迫切需要
②玉米運動解決了蘇聯糧食嚴重不足的問題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蘇聯工業增長,人民生活有較顯著的改善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c “玉米運動”最終失敗了。
4. 赫魯曉夫改革在農業方面提倡“玉米運動”,主觀目的是緩解糧食困難的壓力,客觀結果卻造成糧食最終減產。主要原因是什么( )
a. 違背自然規律
b. 沒有考慮農民利益
c. 改革重點不在農業
d. 農業集體化運動的阻礙
解析:a 赫魯曉夫不顧及自然規律,強制發展玉米,導致農業發展受到影響。
5. 赫魯曉夫改革值得肯定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