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七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a. 徹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 具有探索性和開創性
c. 使蘇聯成為與美國匹敵的超級大國
d. 徹底沖破了個人崇拜的束縛
解析:b 赫魯曉夫的改革在于沖擊了舊的體制,但本身沒有新的發展。
6. 勃列日涅夫執政后期蘇聯經濟發展日趨遲緩的主要原因是( )
a. 過高估計蘇聯社會的實際發展水平
b. 推行霸權主義政策
c. 沒有突破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
d. 對市場機制的排斥
解析:c 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經濟體制,此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已不能再適應社會生產的發展了。
7.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性是( )
a. 基本上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內進行
b. 對政治體制進行了徹底改革
c. 極大地推動了蘇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d. 都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
解析:a 兩人的改革都是在高度集中計劃經濟的前提下的改革。
8. 戈爾巴喬夫改革直接導致( )
a. 蘇聯解體
b. 蘇聯在經濟領域取得巨大成就
c. 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d. 使東歐國家得到了發展
解析:a 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失誤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9. 下列關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確的是( )
a. 在社會主義國家中進行得最早
b. 沒有擺脫斯大林模式的束縛
c. 只局限于農業領域
d. 沒有取得任何成效
解析: b 勃列日涅夫改革在赫魯曉夫改革之后,涉及到工業等其他領域,取得過一定成效。
10. (•福州模擬)1953~1983年蘇聯與世界實際gdp平均增長率對比(%)
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在上臺后都實施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從上圖看這些改革對蘇聯經濟建設的作用是( )
①兩者的改革在一段時間內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從長期而言,都以失敗而告終 ③都沒有解決蘇聯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 ④兩者的改革導致蘇聯解體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解析:d 根據圖示內容及所學知識,不難判斷①②③的正確性,④所述“導致蘇聯解體”的直接因素在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11.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以‘一半是失敗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這種較長遠的政治眼光來看,諸如赫魯曉夫這樣偉大的革新者們,只有在他們的經歷成為歷史之后,才能得到我們的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觀點表明赫魯曉夫的改革( )
a. 徹底沖破了蘇聯原有模式的束縛
b. 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原有觀念的束縛
c. 拋棄了以計劃經濟為主的模式
d. 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蘇聯的軍事力量
解析:b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中“較長遠的政治眼光”和“得到我們充分的理解和尊敬”的信息,即赫魯曉夫改革的長遠影響(較為積極的一面)。赫魯曉夫改革的重點是在農業,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點在工業方面,尤其是注重發展蘇聯的重工業,特別是與軍事有關的工業部門,從而使蘇聯的軍事實力達到了與美國相匹敵的水平。但是軍備競賽又導致經濟負擔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