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識之三
八、音樂文娛
【五聲】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i)、羽五個音級。
【文房四寶】舊時對筆、墨、紙、硯四種文具的總稱。
【六書】古人分析漢字的造字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陽文陰文】我國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筆畫凸起的叫陽文,凹下的叫陰文。
【歲寒三友】指古詩文中經常提到的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竹、蘭、菊。
九、文史典籍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的簡稱,
【六經】指的是六部儒家經典,即在“五經”外,另加《樂經》。
【二十四史】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被稱為“正史”,其中《史記》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斷代史。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東漢以后始稱《史記》,西漢司馬遷撰。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全書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是一部對后代產生很深影響的編年體通史。
【史書編寫方式】分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三種。
(1)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
(2)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后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鑒》。
(3)紀事本末體是以歷史事件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這種體裁在南宋時才出現
十、目錄辭書
【經史子集】我國古代圖書分類,始于晉荀勗(xu)。經,指儒家經典;史,指各種體裁的史學著作;子,指先秦諸子的著作及政治、哲學、醫學等著作;集,泛指詩詞文賦專集等著作。
【類書】輯錄匯集資料,以利尋檢、引用的一種古典文獻工具書。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
【太平御覽】類書名。宋初李防等人奉宋太宗之命輯錄。
【永樂大典】類書名。明代解縉等二千余人奉明成祖之命輯錄。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類書。
【古今圖書集成】類書名。清代康熙年間陳夢雷等原輯,初名《古今圖書匯編》,康熙改為今名。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類書。
【叢書】按一定的目的,在——個總名之下,將各種著作匯編于一體的——種集群式圖書,叫叢書,清代乾隆年簡編的《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我國古代最大的——部叢書。紀昀、陸錫熊等四千余人編,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義的字典。東漢許慎撰,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重文(異體字)一千一百六十三個。首創了部首分類法,將一萬零五百十六個字歸入五百四十部。每字先解字義,再按六書說解形體構造,并注明讀音。
【康熙字典】清代張五書、陳廷敬等編纂;在我國字書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為書名是迄清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字書。
【辭海】現代大型綜合性百科詞典,舒新城等人主編
【中華大字典】是《漢語大字典》出版前我國大陸上收字最多、規模最大的字典。歐陽溥存等主編,體例比《康熙字典》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