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教案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教案教學目標
一、熟悉挑戰美蘇兩極格局的政治經濟力量發展壯大的史實,記憶有關的組織、機構名稱,理解世界由美
蘇兩極對立到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二、掌握“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史實依據。
三、認識圖片材料的價值及其與文字資料的印證。
四、提高認識二戰后美蘇兩極以外的各種政治經濟力量的增長,初步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及影響,
樹立世界走向多極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的價值判斷標準。
教學重難點: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教學過程
互動設計
一、歐洲共同體的形成
教師:歐共體是歐洲若干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自愿的基礎上組成的一個地區性經濟、政治一體化聯合體。
學生:首先看《歐洲共同體》地圖,掌握歐共體成員國所屬區域。結合教材有關歐共體的知識介紹,按提示閱讀:歐洲國家為何要建立這一組織?其主要目標和作用是什么?
1、背景:⑴原因:西歐生產力/經濟的發展。⑵目的:與美國、蘇聯相抗衡,加快經濟的發展。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說話”。
2、形成:1967年由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而成(總部在布魯塞爾)
3、作用:⑴政治經濟一體化大大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⑵美國的霸權地位受到嚴重削弱,不得不調整它的對歐政策。
知識鞏固:投影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上個世紀末,隨著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即已產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又有所發展,但戰后又一度削弱。30年代,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所發展,隨后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加速了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二戰后……不僅沒有收縮,相反有更大的發展。表現在,其—……變成了經常性行為;其—……變成了指導經濟增長的全面政策體系。
材料二:二次大戰后,跨國公司迅速發展……它是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工具,是國際壟斷組織的新形式。具體地說,它是大壟斷企業為了占據國外市場和資源,通過直接投資,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或控制子公司,從而形成一個從國內到國外,從生產到銷售的超國家的經營體系……60年代中,一位法國作者在《美國的挑戰》一書中曾警告說,美國跨國公司正在把歐洲國家的經濟控制起來。
材料三:二次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私人對外投資的地區流向和部門流向都發生了變化,前者突出地表現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上…… ──均摘自王斯德《世界當代史》
請回答:
①據材料一,20世紀以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幾次發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二戰后其新發展反映了什么實質問題?
②據材料二,二戰后跨國公司的發展反映了什么問題?
參考答案:略
二、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學生:首先結合教材指出以下問題
1、日本是在什么情況下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
2、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表現是什么?
3、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原因是什么?
4、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作用是什么?
知識鞏固:投影展示一組材料:
材料一:通貨膨脹率極高,失業人數超過五百萬,并且罷工不斷發生。所有的日本人都在準備沉重的賠償。他們認為,日本要作為一個軍事強國而復興,那就是愚蠢的;同時他們也認為,人民的生活水準即使要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也不過是對遙遠的將來的一個夢幻。但是,到1948年(后),亞洲的政治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不能不影響到日本。……面對著這種新的形勢,美國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設成為一個反對蘇聯和中國的堡壘,而這樣一個堡壘又不得不以極高的速度建成。盟軍最高司令部在占領政策上實行了一個較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