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后期的保衛戰
第一章第六節太平天國后期的保衛戰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天京變亂和太平天國后期領導核心的形成;三河鎮大捷;太平軍再破清軍江北、江南大營;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進攻太平軍;安慶失陷和陳玉成就義;天京保衛戰;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功績、性質和特點。
2.能力培養
(1)本課歷史故事和分析問題的內容較多,可布置學生課下準備,課上講解,達到鍛煉他們具備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使他們擁有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對太平天國從興起、全盛、轉衰、防御戰到最終衰亡的歷史,使我們認識到中國的民主革命取得勝利必須由先進的階級進行領導,先進的革命綱領進行指導。但在當時先進階級還未形成一股獨立的政治力量時,占全國人口80%的農民階級勇于承擔反帝反封的歷史使命,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沒有人民群眾的創造,就不會有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3.思想認識
(1)中華民族是一個富于反抗、自強不息的民族,而對本國反動勢力的統治和外來侵略,農民階級勇敢地承擔起抗爭與探索的重任,并為之頑強戰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和發揚。
(2)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突出體現了小生產者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說明在近代中國,農民階級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天京變亂;保衛太平大國的主要斗爭;太平天國運動的功績。
難點: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及最終失敗的原因。
課前準備
教師:教學用具:運用多媒體教學制作幻燈片(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設計好);太平天國“天王府”圖;《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等。
學生:提前預習:掌握教學目的中的基礎知識。課下討論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資料:可閱讀唐浩明編著的小說《曾國藩》。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說明】
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以使學生初步具備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知識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本課內容可提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搜集資料進行整理,這樣可以培養他們具備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擁有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當他們搜集到一些小歷史故事時,可由學生到講臺上進行講解;當他們對某些觀點提出不同觀點時,都可到課上討論。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太平天國從興起、全盛、轉衰、防御戰到最終衰亡的歷史時,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唯物史觀:認識到中國的民主革命取得勝利必須由先進的階級進行領導,先進的革命綱領進行指導,但在當時先進階級還未形成一股獨立的政治力量時,占全國人口80%的農民階級勇于承擔反帝反封的歷史使命,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沒有人民群眾的創造,就不會有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上課前大屏幕展示本課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問:太平天國建立后它的革命綱領是什么?它的革命目標又是什么?
○答:《天朝田畝制度》是其革命綱領,太平天國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下面大家請看這幅圖(大屏幕展示:“天王府”圖):這座飛檐斗拱、富麗堂皇的建筑就是定都天京后,天王洪秀全的府第,它是在原都督府的基礎上,幾經擴建而形成的。此外,其余各王在天京均建有自己豪華的王府。大家想一想,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它又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學生可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這說明太平天國的領導人的行為、思想已與建國初期背道而馳,在未完成反清大任之際,他們已日益滋長驕傲自滿、貪圖享受的腐朽思想。這不僅使太平天國的領導者的革命進取心逐漸減退,而且會使昔日情同手足的舉事兄弟之間不斷產生矛盾,只能有難同當,不可有福同享的小生產者的狹隘性日益明顯暴露。更為可怕的是這種現象會日漸疏遠群眾,渙散軍心,于是斷送了大好的革命形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太平天國后期由盛轉衰,以致最后滅亡的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