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單元知識網絡】
【專題歸納整合】
1.二戰后美國與西歐、日本關系的演變
美國同西歐國家關系的演變:
(1)戰后初期,經濟上美國通過推行馬歇爾計劃,幫助西歐恢復經濟,得以控制西歐。政治上通過采取“冷戰”政策,建立北約組織,把英法等西歐國家推向了與蘇聯對抗的最前線。(2)從20世紀50年代初起,隨著西歐經濟的高速發展,西歐國家同美國的控制反控制的斗爭日趨激烈。歐共體的成立和擴大,使西歐終于成為能與美國、蘇聯相抗衡的力量。(3)80年代中期,歐共體的國民生產總值與美國相當,進出口貿易是美國的三倍多,并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美國的霸主地位受到動搖
美國同日本關系的演變:
(1)戰后初期,美國單獨占領了日本,在日本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向日本訂購了幾十億美元的“特需訂貨”,從而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為了把日本變為對抗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據點,美國結束了占領狀態,大力扶植日本經濟。(2)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力強盛,從70年代起,日美經濟競爭激烈,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美國成了最大的債務國。日本反對美國控制的斗爭逐漸激化,日本開始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
2.不結盟運動、歐共體和日本對兩極格局影響的比較
(1)性質不同。西歐國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與美國在政治制度、生產方式、意識形態、文化傳統等領域有高度的一致性,雖然反對美國控制,但主要是一種經濟上的競爭和外交上的爭奪,中間隨時會有妥協。反對蘇聯也主要是出于意識形態上的沖突。而第三世界國家歷史上受過殖 民壓迫,他們的斗爭是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是反對舊的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斗爭是堅決徹底的。
(2)宗旨不同。西歐與日本是為了取得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并為此參加北約組織,進行“冷戰”。不結盟運動從一開始就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主張以和平共處代替“冷戰”,反對加入任何軍事集團。
(3)形式不同。從對霸權主義的沖擊過程來看,西歐與日本是從經濟上競爭到外交上的斗爭,不結盟運動是從政治上的斗爭到經濟上的斗爭。
3.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的相似之處
(1)時間接近。都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2)性質相同。都是共產黨喪失政權,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3)共同原因:①根源都在于蘇聯模式的弊端,以及長期錯誤政策造成的矛盾積累;②都是戈爾巴喬夫改革思想的影響;③都受西方敵對勢力“和平演變”戰略的影響。
4.兩極格局結束后,新的世界格局的發展方向
(1)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美蘇兩極格局隨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