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a.華盛頓 b.林肯 c.杜魯門 d.尼克松
【解析】:c 美國某總統其實是杜魯門,他的言論反映了美國要干涉別國內政,答案是c。
2. (•江蘇省南通市高三模擬)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僅僅25
年時,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在戰后頭幾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兩極分化已經消失。”這種狀況產生的原因不包括
a.美蘇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 b.歐共體、日本經濟迅速發展
c.美蘇兩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的矛盾趨向緩和 d.發展中國家作為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
【解析】:c 。從材料看,是指六七十年代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但是并不意味著美蘇矛盾的趨緩。
3. 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表述:經過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政治家們清醒地認識到“歐洲不再是
歐洲人的歐洲”。這一認識主要是基于
a.二戰使歐洲喪失了世界經濟中心的優勢地位
b.二戰后歐洲經濟凋敝、政治危機、社會動亂
c.二戰后來自蘇聯威脅和美國的滲透、控制加劇
d.歐洲國家間的聯系日益密切,開始了一體化的進程
【解析】:c 二戰后歐洲成為美蘇“冷戰”的主戰場,受到很大的威脅,歐洲政治家發出“歐洲不再是歐洲人的歐洲”的呼聲。
4. 二戰后至20世紀80年代后期,歐洲經濟在發展中表現出明顯的“區域割據”狀態,沒有形成全歐洲
的緊密聯系,其主要原因是
a.受歐共體集團排外性的影響
b.受歐美各國之間經濟競爭加劇的影響
c.受“冷戰”格局下意識形態對峙的影響
d. 受歐美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因素的影響
【解析】:c “二戰后至20世紀80年代后期”,這段時間歐洲被美蘇兩國所控制,分裂為兩派勢力,典型地反映在德國的分裂上,所以主要原因是意識形態的對峙。
5. (•山東省濰坊市北四縣高三監測)在不結盟運動興起時,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攻擊不結盟是“一種
不道德的近視的概念”;蘇聯也預言這個運動“像走鋼絲一樣長不了”,這些現象說明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a.形成了一個與美蘇相抗衡的軍事政治集團
b.標志著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
c.成為美蘇“冷戰”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為國際舞臺上不可忽視的一支政治力量
【解析】:d 不結盟運動興起時面臨美蘇兩國爭霸的局面,其宗旨是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改變由超級大國和西方大國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
6. “當我發表就職演說的時候,我提到一個需要談判時代,而不是對抗時代。……我們在世界上許多
地區正在進行談判而不是正在對抗,在這些地區,對抗可能導致爆炸性的局面……現在,當我們環顧我們所處的世界時,我們發現美國已經不再處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薩斯城的講話》)尼克松認為需要談判而不是對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蘇爭霸,美國處于劣勢 b.歐日崛起,沖擊美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