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岳麓版學案)
2.概念:是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它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是用規(guī)定親族內(nèi)嫡庶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族中的地位,以保證王權的穩(wěn)定。
3.特點: 是最突出的特點;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大宗小宗具有相對性;周天子居于絕對統(tǒng)治地位;等級森嚴。
4.作用:
①保證了貴族特權,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穩(wěn)定與團結。
②影響深遠,宗法制成為我國數(shù)千年來封建統(tǒng)治者享受特權的憑借,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5.與分封制的關系
互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體現(xiàn)。其區(qū)別在于,分封制是一種國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緣為基礎的政治制度。
請思考2:什么是宗法制度?
(三)禮樂制度
三、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家庭血緣關系和國家政治權力相結合,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2.以宗法制為核心。
3.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互為表里,緊密結合。
4.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
【思維拓展】
1.概括西周宗法制的特點,分析其實質以及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
①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用來規(guī)定宗族內(nèi)嫡庶系統(tǒng)的制度。
②在宗法制度下,通過大宗對小宗的層層分封,形成龐大的宗族網(wǎng)和森嚴的等級制度,宗法制實質上是一種等級制度。
③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①神權與王權結合。(祭祀、占卜)
②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的政治結構。(宗法制)
③最高統(tǒng)治集團尚末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諸侯國有一定的統(tǒng)治權)
【走進高考】
例1.(xx年江蘇卷,1) “九鼎既成,遷于三國。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說的“九鼎”之所以被廣泛重視并在夏商周流轉,主要因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憑據(jù) b.國王祭祀的重要禮器、
c.青銅工藝水平高的標志 d.王朝統(tǒng)治權力的象征
解析:d 傳說禹鑄九鼎,代表九州,意即掌控天下,因而鼎就成了王權的象征。從題干中“夏后氏失之”,可知是夏朝失去了這一權力;夏朝滅亡后由商掌握政權;商朝滅亡后,周朝執(zhí)掌了政權。
例2. (xx年北京卷,12)圖6是北京廣安門橋北的,薊城紀念柱。《禮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與薊城建立相關的制度是
a.禪讓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解析:c考查我國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解題關鍵是抓住題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 封黃帝之后于薊”等有效信息限定詞。這些信息告訴考生西周時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諸侯國薊,分封黃帝為國君。分封制開始于西周。a項所述符合原始社會史實,排除。b項是西周的經(jīng)濟制度,排除。d項開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確選擇c項。
例3.(xx年天津卷,1)下列史實符合西周確立的宗法制繼承原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