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岳麓版學案)
4.《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初“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這說明①周的封國中,周王親屬做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緣紐帶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團結同姓貴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閡嚴重;④利用同姓貴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貴族。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5.呂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國劃分為“部落時代”、“封建時代”和“郡縣時代”。其中與“封建時代”對應的是
a.西周 b. 秦朝 c. 西漢 d. 宋代
6.《孟子•告子》載:“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這段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a.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b.戰國時期兼并戰爭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7.對西周宗法制的作用認識正確的是①有助于解決貴族之間的各種矛盾 ②鞏固了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④有利于強化王權,把“國”和“家”密切地結合在一起 ⑤保障了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觀察下面圖片,可獲得的信息是①西周是中國青銅時代的全盛時期②西周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嚴密的禮制與刑罰制度③反映了西周等級森嚴的禮制④周禮以宗法制為基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宗法制的核心是
a.嫡長子繼承制 b.大宗、小宗制 c.禮樂制度 d.世卿世祿制
10.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國。魯國的宗法體系中,處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 .魯國國君 c .卿大夫 d.士
1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廷亂。”這表明西周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的目的是
a.確立嫡長子的最高地位
b.保證貴族血統的純正
c.防止內部紛爭,強化中央集權制度
d.解決權位和財產的繼承與分配,穩定統治秩序
12.(03上海歷史2)據史書記載,奄國(今山東曲阜)曾隨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長子伯禽于奄國稱魯,并轄“殷民六族”。“殷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