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材料5: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與干涉內政的威脅和對于侵略和干涉內政的恐懼就將成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件集》
(1)材料5中所說的“這些原則”指的是什么原則?根據兩則材料列出其內容。
材料6: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早已載入中國憲法,是中國長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也體現在中國與160多個國家的建交公報中。50年來,中國努力實現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此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
——錢其琛在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50周年的國際研討會上的講話。
材料7:半個世紀以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成為指導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促進國際關系的健康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z§x§x§k]
——唐家璇外長在xx年6月28日會見印度報業托拉斯記者約瑟夫時的談話。
材料8:我們主張: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應當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愿望,順應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潮流;《聯合國憲章》和《非統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特別是主權平等、不干涉內政以及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等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至今仍然行之有效,應繼續得到遵循和維護;……
——唐家璇外長在中非合作論壇會上的發言
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當時和今天所起的深遠的影響。
材料9: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我們共產黨人從不諱言我們相信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好的。但是,在這個會議上用不著來宣傳個人的思想意識和各國的政治制度,雖然這種不同在我們中間是顯然存在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求異的。……” ——選自《共和國開國歲月》
材料10:“亞非的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現在仍然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 “我們的會議應該是求同存異。會議應將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