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
4.1920年,一人到廣州玩耍,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裝上班 b.隨身帶有糧票
c.在西餐館就餐 d.聽到有人稱呼他同志
5.下面是一段民國初年關于“文明婚禮”的描述:“梳一東洋頭,披件西式衣,穿雙西式履,凡鳳冠霞帔、錦衣繡裙、紅鞋綠襪一律不用;昂然登輿,香花.簇擁,四無障礙,無須偽啼假哭,扶持背負;宣讀婚約,互換約指,才一鞠躬,即攜手而歸,無儐相催請跪拜起立之煩。”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有①近代工業文明的發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傳播③近代教育的發展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④中國封建制度的結束、社會的進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戊戌變法時,社會上流傳著一首打油詩:“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腳跟形勢先融化,銳首蓮鉤六寸長。”對該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詩中涉及服飾改革和不纏足兩種社會現象②當時不纏足運動推廣得很快
a.①②都正確 b.①②都不正確 c.①正確,②不正確 d.①不正確,②正確
7.閱讀報刊成為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內容是在什么時候以后
a.新文化運動 b.太平天國運動 c.維新運動 d.義和團運動
8.“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見豚尾及鋒試,道旁觀者拍手呼。”這首詩所描寫的社會現象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a.洋務運動 b.維新變法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
9.中國第一部故事影片是
a.《難夫難妻》 b.《歌女紅牡丹》 c.《舞臺小姐妹》 d.《漁光曲》
10.下列有關《申報》說法不正確的是
61558;a.是近代中國出版時間最長的報紙 b.是近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報紙
c.是近代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d.被譽為“中國的《紐約時報》
11.觀察右圖,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由穿長袍馬褂到著西裝帶領結
b.原因是受西式服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