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教案
分封制的局限:諸侯國具有獨立性和離心力,逐漸導致諸侯割據稱雄和國家分裂局面。
咱們來做包青天--
一個官員生前娶了一位妻子,為他生了一個女兒,然后他再娶了一個妾氏,為他生了大兒子,此后妻子又為他生了一個小兒子,結果這官員不幸殉職,于是他的兩個兒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業,請問應該判給誰?
教師:按照西周的宗法制度,這位官員的小兒子有繼承權。那么什么是宗法制呢?
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宗法制的內容。
教師:宗法是周人把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的一種措施。所謂宗法制,指的是中國古代維護貴族世襲統治的一種繼承和分配制度。它由父系家長制演變而成,到周代逐漸完備。宗法制的主要內容就是劃分了明確的大宗和小宗體系。什么是大宗,什么是小宗?大宗和小宗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宗法制確定的繼承方法是什么方法?
學生:閱讀教材。歸納概念。
教師:宗法制確定的繼承方法是嫡長子繼承制度。(嫡長子:即正妻所生的長子)也就是說嫡長子是土地,財產和權力的繼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權,地位最為尊貴,故嫡長子也被成為宗子。而凡是嫡長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成為大宗。小宗則是相對與大宗而言的。嫡長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為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關系不僅是家族等級關系,也是政治隸屬關系。也就是說,對于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屬,要對大宗絕對的服從。同時,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緣關系。這樣,宗法制通過血緣關系的親疏,確立起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制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同時,宗法關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把"國"和"家"密切的結合在一起。
為了維護宗法制度,周朝制定了各種禮樂制度。它作為各級貴族生活的準則,成為維護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關于禮樂制度。同學們可以看小字方框里的介紹。
教師: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有哪些?
總結:牢固的血緣關系
濃厚的專制色彩
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繼承性和發展性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國自夏朝開始,出現了國家。而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和鞏固國家政權,夏商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國家政治制度。夏商兩朝建立了方國聯盟形式的內外服制度。西周修改了這一制度,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并制定了維護這種制度的禮樂制度。通過這些制度的實行,使王成為天下的共主。廣大的勞動人民則成為王的臣民,并且延續了幾千年之久。以后,為了繼續統治和壓榨勞動人民,統治者們不斷的修改著自己的政治制度。
課堂練習:
1、對商朝的內外服制度理解不正確的是
a內服是商王直接統治的地區b外服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
c商王控制著支配內服與外服的實際權力
d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很大,附屬國基本沒有自主權
2、據史書記載,奄國曾隨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長子伯禽于奄國稱魯,并轄"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b商代遺民c周朝百姓d少數民族
3、西周分封制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
a擴大了奴隸制的規模b促進了西周經濟的發展
c鞏固并擴大了西周王權統治d避免了諸侯國勢力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