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清朝晚期文化(二)
“京劇的形成和著名畫派”一目,要講清楚兩個問題:第一,京劇的形成過程,京劇是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一種綜合性戲劇藝術,是唱腔優美、行當齊全。化裝考究、表演規范的藝術體系。同治光緒年間最卓越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是程長庚、譚鏡培。如有條件,教師可展示一些京劇臉譜及扮相的圖片,增進學生對京劇藝術的了解。第二,著名畫派以上海畫派和嶺南畫派的形成為主。要結合上海和廣州成為繁華的大城市的歷史發展特征,分析畫派的形成,了解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四)總結、擴展
清朝晚期文化領域出現的“史學革命”、“詩界革命”、譴責小說、京劇的形成和上海畫派、嶺南畫派等成就,無不體現了新舊社會交替的時代特征。這些成就與上一節所述在思想、科技、教育造領域的發展和成果,構成了清朝晚期文化史的基本內容和風貌,體現了愛國主義的主旋律,推動了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
六、布置作業
1.列表歸納清朝晚期的文化成就。
2.比較“史學革命”和“詩界革命”的異同。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清朝晚期文化(二)
“史學革命”與考古的發現
1.“史學革命”(背景、內容,特點)
2.梁啟超的史學成就
3.甲骨文的發現
“詩界革命”和“譴責小說”
1.鴉片戰爭時期的愛國詩人
2.“詩界革命’(背景、內容,特點)
3.黃遵憲的詩歌成就
4.“譴責小說”(含義、代表人物及作品)
京劇的形成和著名的畫派
1.京劇的形成(過程、特點、代表人物)
2.上海畫派和嶺南畫派(背景、特色、代表人物)
八、參考資料
《中國通史》(20卷),白壽彝總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中國史學家傳》,張舜徽主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中國近代文學史稿》,中華書局1960年版
《中國書畫鑒賞辭典》(近現代部分),郎紹君等主編,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