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一歷史教案 > 自然科(通用13篇)

自然科

發布時間:2023-01-07

自然科(通用13篇)

自然科 篇1

  教學設計方案

  學

  重點: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電磁學的成就;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

  難點:解析幾何學和微積分學的創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教學過程:

  導入 :17—20世紀初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東方國家,大多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人類的進步離不開科學的推動,依賴科學技術的新發現。

  一、近代數學的建立

  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近代數學的建立部分,回答:解析幾何和微積分是由誰創立的?有什么意義?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

  二、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

  (電腦演示牛頓畫像)

  學生介紹牛頓的生平,教師進行補充。引導學生思考:牛頓力學體系創立后,如何證明其預見性、科學性呢?

  以哈雷彗星、海王星、冥王星的發現來說明此問題。用英國詩人波譜評價牛頓的話:自然和自然的規律,隱藏在黑夜里。上帝說:“讓牛頓出生吧!”于是,一切都光明了。以及法國著名哲學家伏爾泰目睹牛頓的葬禮后說的話:“他是像一位深受自己臣民愛戴的國王一樣被安葬的。在他之前,是沒有哪一位科學家享受如此殊榮的。在他之后,受到如此厚葬的也將會是屈指可數的!痹u價牛頓的歷史功績。

  三、電磁學的成就

  簡要介紹電磁學的發展,引導學生思考,法拉第的研究對生產有什么實際作用?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四、化學的進步

  由學生或教師簡要介紹波義耳、拉瓦錫、道爾頓、阿伏加德羅和門捷列夫的成就。

  五、生物學的巨大進步

  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哈維的資料,根據所學知識,思考促進科學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引導學生從社會條件和科學家個人的努力兩方面來考慮。

  介紹并評價細胞學說的建立和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施旺。在學生介紹達爾文與進化論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補充。并提問:進化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進化論的創立又有什么意義呢?

  六、物理學的新時代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思考:物理學的新時代,“新”在何處?體現在哪些方面?

  在講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教師簡要介紹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第一,否定了牛頓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觀念,認為時間、空間與物質運動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時間、空間隨著物質的運動而發生變化,物質的質量也隨著運動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它們之間是辯證的統一。第二,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原理,認為質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并推導出質能關系式e=mc2, 即物體的能量等于質量與光速平方的乘積,揭示了原子內部所蘊藏的巨大能量,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廣義相對論是19xx年創立的,指出萬有引力是由物質的存在與分布,使時間與空間的性質不均勻而引起。相對論的提出是物理學思想的一場重大革命,同時在哲學上也有重要意義,再次證明了物質第一性的觀點。引導學生思考:相對論出現后,牛頓力學是否失去了光輝呢?為什么?

  相對論出現后,牛頓力學并沒有失去光輝,因為牛頓力學是人類在低速運動時代關于運動規律的認識。愛因斯坦高度評價了牛頓的著作《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在牛頓的著作面前,我覺得自己非常渺小!,并指出,牛頓所創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導著我們的物理學思想。

  小結

  討論“17—20世紀初近代自然科學迅速發展的原因”。

  板書設計

自然科 篇2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自然科學領域的有關知識;

  2.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篩選信息、勾玄提要的能力;

  3.激發、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篩選信息,勾玄提要

  教學過程

  導入  

  自然科學是是基礎科學,科學技術推動著我們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作為新世紀的學生,我們必須了解自然科學的有關知識,這一單元,我們就將閱讀幾篇自然科學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能夠通過勾玄提要從中篩選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做好閱讀筆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掌握文章所要傳達的信息,才能逐漸積累我們的科學素養,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好基礎。

  第一課時《數學與文化》

  一、簡介數學與文化

  簡單介紹數學與文化的定義。

  數學: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是研究模式與秩序的一門學科。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

  文化:文化是一個包括人在社會中所習得的知識、信仰、美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任何其它的能力與習慣的整體。

  二、閱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邊閱讀邊將文章中的重點語段標注出來。

  三、總結文章要點

  師生共同總結:

  1.數學文化的幾個特點

  2.數學與社會文化的關系

  3.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4.數學中邏輯思維和感性思維的關系

  四、總結擴展

  快速閱讀《論數學(節選)》或《關于數學和科學的隨想》,結合自己學習數學的體會,談談對這一學科的認識。

  第二課時《熵:一種新的世界觀》

  一、引入“熵”這一名詞

  熵

  物理學上指熱能除以溫度所得的商,標志熱量轉化為功的程度。

  科學技術上泛指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某些物質系統狀態可能出現的程度。亦被社會科學用以借喻人類社會某些狀態的程度。

  二、閱讀課文

  三、總結文章要點

  師生共同總結:

  找出作者論述的要點,并作簡要分析。

  四、擴展延伸

  熵在科學技術上泛指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某些物質系統狀態可能出現的程度。亦被社會科學用以借喻人類社會某些狀態的程度。結合課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第三課時

  自讀第三、四課,作閱讀筆記,寫出文章的內容提要。

  第四課時

  教師選取歷年高考科技文閱讀作為訓練題目,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

自然科 篇3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自然科學領域的有關知識;

  2.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篩選信息、勾玄提要的能力;

  3.激發、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篩選信息,勾玄提要

  教學過程

  導入  

  自然科學是是基礎科學,科學技術推動著我們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作為新世紀的學生,我們必須了解自然科學的有關知識,這一單元,我們就將閱讀幾篇自然科學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能夠通過勾玄提要從中篩選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做好閱讀筆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掌握文章所要傳達的信息,才能逐漸積累我們的科學素養,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好基礎。

  第一課時《數學與文化》

  一、簡介數學與文化

  簡單介紹數學與文化的定義。

  數學: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是研究模式與秩序的一門學科。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

  文化:文化是一個包括人在社會中所習得的知識、信仰、美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任何其它的能力與習慣的整體。

  二、閱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邊閱讀邊將文章中的重點語段標注出來。

  三、總結文章要點

  師生共同總結:

  1.數學文化的幾個特點

  2.數學與社會文化的關系

  3.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4.數學中邏輯思維和感性思維的關系

  四、總結擴展

  快速閱讀《論數學(節選)》或《關于數學和科學的隨想》,結合自己學習數學的體會,談談對這一學科的認識。

  第二課時《熵:一種新的世界觀》

  一、引入“熵”這一名詞

  熵

  物理學上指熱能除以溫度所得的商,標志熱量轉化為功的程度。

  科學技術上泛指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某些物質系統狀態可能出現的程度。亦被社會科學用以借喻人類社會某些狀態的程度。

  二、閱讀課文

  三、總結文章要點

  師生共同總結:

  找出作者論述的要點,并作簡要分析。

  四、擴展延伸

  熵在科學技術上泛指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某些物質系統狀態可能出現的程度。亦被社會科學用以借喻人類社會某些狀態的程度。結合課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第三課時

  自讀第三、四課,作閱讀筆記,寫出文章的內容提要。

  第四課時

  教師選取歷年高考科技文閱讀作為訓練題目,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

自然科 篇4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在前面學習物質及其變化、運動規律的基礎上,全面地介紹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自然科學的作用及學習自然科學的基本方法;并通過介紹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和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及現階段的先進科學技術實例,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鼓勵他們學好自然科學,為建設祖國和建設家鄉作貢獻。

  教法指導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分析、討論、總結的啟發式教學,使學生認識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的作用。深化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2.可適當串插播放現代科學技術的錄像,結合當地實際和學生所見所聞及已有的知識靈活地進行教學,明確學習自然科學的意義。

  二、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1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㈠認知目標

 、绷私庾匀豢茖W的研究對象和作用。

 、裁鞔_學好自然科學的意義和方法。

 、婕寄苣繕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富于鉆研的精神,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缜楦心繕

  調動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自然知識的執著追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苯虒W重點

  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和作用。

  ⒉教學難點 

  學習自然科學的目的和方法。

  三、教學準備

  有關利用電為人類服務、環境污染、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的錄像。

  四、教學過程 

 、遄匀豢茖W的研究對象

  復習提問:

 、抛匀画h境中的物體是由什么組成的?

  ⑵自然界中的運動形式有哪些?最簡單的運動是什么?最復雜運動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自然科學研究對象是物質,物質都在不斷變化與運動。自然科學是一門探索物質的性質、結構和它們的運動規律的科學。我們學習自然科學,就能更好地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

  教師提問:

  ⑴在原始社會,人類最早使用的工具什么?(石器)

 、仆ㄟ^人類的各種生產活動和實踐,在奴隸社會使用的工具是什么?(青銅器)

  ⑶到什么時期人類開始利用鐵器?(春秋時期)

 、痊F代勞動提高了生產力,減輕了勞動負擔,主要利用了什么?有哪些措施?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小結:人類通過漫長的歲月中各種生產活動和科學實踐,對自然的認識逐漸深入,形成了自然科學。

 、孀匀豢茖W的作用

 、弊匀豢茖W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古代人看到閃電雷鳴非常害怕,以為是天公發怒。19世紀法拉第等人通過實驗證明了兩種物體經過摩擦帶上兩種電荷。富蘭克林冒著生命危險在雷雨交加之時做實驗揭開了雷電的奧秘知道是一種放電現象。以后人們不斷加深對電的認識,掌握了電的性質,發明了產生電的方法,并利用電為人類服。,放一段有關現階段利用電為人類服務的錄像并討論。

  小結: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⒉自然科學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保護自然、保護自身的意識和能力。

  設問:自然資源是否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呢?

  放一段錄像: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影響了自然環境。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氣候惡化、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和人類生活不斷排放有毒有害物質,使環境受到污染;人口的增長與資源的緊張。看完錄像,讓學生討論自己的感想。教師小結:如何更好地控制人口增長,開發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環境,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

 、匙匀豢茖W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鸥绨啄崾紫忍岢隽说厍蚶@太陽轉動的學說,對當時統治歐洲的教會勢力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教會把歌白尼學說的支持者布魯諾活活燒死。但真理是不可戰勝的。

 、莆覈糯嗣竦膶ξ镔|結構的探討過程中,相繼提出了五行說,原子論和元氣說等,后來相繼發現了電子、原子、x射線,進一步研究了原子核的結構等。

  小結:堅持真理的科學家,沖破了種種束縛,使自然科學不斷發展,也使人類不斷進步。

  ㈢學好自然科學

 、睂W習自然科學的目的

  介紹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提問:

 、偈澜缟夏囊粋國家最早編制了星表,測定一年為幾天?在什么時期?(中國、365.25天、大約在戰國時期)

  ②誰總結前人造紙的基礎改進了造紙術?(蔡倫)

  ③誰發明了活字印刷技術?(畢昇)

  ④指南針的發明,最早應用在什么方面?(軍事)

 、萏瞥┠辏职l明了火藥,開始應用在什么方面?(軍事)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我國勞動人民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分析我國近代自然科學和技術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的原因。

  學生舉例說明現階段我國自然科學和技術正在猛飛突進。

  觀看一段錄像說明現階段我國自然科學和技術正在不斷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小結:學習自然科學的目的:

 、偈刮覈淖匀豢茖W和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趯W好本領,為建設祖國、家鄉作貢獻。

  ⒉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

  學習自然科學必須掌握基本概念和規律,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學會科學的方法,其基本方法是觀察和實驗。

  自然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許多科學的結論都是由觀察和實驗得到的。例如牛頓通過不斷的觀察和實驗,總結得到了牛頓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居里夫人通過無數次的實驗發現了鈾;愛迪生通過無數次觀察和實驗發明了電燈等等。

  提出要求:對以后課本的實驗和實習,都要認真觀察、動手實踐、積極參加探索與研究活動,學好自然科學這門課。

  小結本節內容。

  五、板書設計 

  第五節   學好自然科學

 、弊匀豢茖W的研究對象:探索物質的性質,結構和它們的運動規律。

 、沧匀豢茖W的作用

  a、自然科學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b、自然科學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保護自然、保護自身的意識和能力。

  c、自然科學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硨W習自然科學的基本方法:觀察和實驗。

  六、習題與解析

 、彪S堂練習

 、湃祟悓ψ匀坏难芯块_始于(     )

  (A) 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 封建社會       (D) 資本主義社會

  ⑵提出“日心悅”的科學家是(     )

  (A) 伽利略  (B) 達爾文  (C) 哥白尼  (D) 布魯諾

 、鞘澜缟显缇幹菩潜淼目茖W家是(     )

  (A) 中國  (B) 日本   (C) 美國  (D) 德國

 、葘W習自然科學的基本方法是(     )

  (A) 熟讀課本         (B) 上課認真聽講      

  (C) 認真完成作業      (D) 觀察和實驗

 、晌覈糯乃拇蟀l明分別是什么?

 、舱n后作業 

 、逝e例說明自然科學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保護自然、保護自身的意識和能力。

 、藶槭裁凑f在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⒊參考答案

  ⑴(A)  ⑵(C)  ⑶(A)  ⑷(D)  ⑸火藥、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  ⑹答:由于經濟和城市的發展以及人口增長,加上對水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和嚴重的污染,全球水資源日益緊張,由于濫捕,我國東海的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等魚類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如何更好地控制人口增長,開發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上,自然科學正日益發揮它的巨大作用。⑺答:自然科學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古代人看到電閃雷鳴非常害怕,以為是天公發怒。后來,經過科學家的探索,知道這是一種放電現象。以后人們不斷加深對電的認識,掌握了電的性質,發明了產生電的方法,并利用電來為人類服務,F在,我們生活中有了各種電器,生產中廣泛使用各種電力機械,電的應用使我們的生活和生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因此,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七、參考資料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宋朝時,盛行著雕版印刷,就是把字刻在整塊硬質木板上,再用它來印書。這種方法費工費料,一筆刻錯就要整板丟棄重來,耗盡了刻工們的心血。

  畢升看在眼里,痛在心頭,決心改變這種落后的印刷術。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反復試驗,終于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在一個個膠泥作成的規格一致的小方塊上,刻上凸出來的反手單字,用火燒硬就成了單個膠泥活字,這些活字可以反復使用,從而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和質量。這種方法很快傳遍世界,使印刷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畢升不愧為活字印刷之父。

自然科 篇5

  第一節     自然科學

  概況:

  國家

  人物

  時間

  成就

  作用地位

  近代數學的建立

  法國

  笛卡爾

  提出解析幾何學

  17世紀,數學的發展突飛猛進;把形與數統一起來,實現了從常量數學向變量數學的轉折,使精密測量和變量計算成為可能。

  英國

  牛頓

  提出微積分學

  德國

  萊布尼茨

  牛頓力學

  英國

  牛頓

  機械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是對自然規律的理性概括,是近代科學形成的標志

  電磁學

  英國

  吉爾伯特

  《論磁體》

  為制造發動機提供了可能,開辟了電的時代

  丹麥

  奧斯特

  發現電流磁效應

  英國

  法拉第

  用實驗證明電磁感應現象

  英國

  麥克斯韋

  建立系統電磁學理論

  德國

  赫茲

  證明麥克斯韋的理論

  化學

  英國

  波義耳

  把實驗方法引入化學

  近代化學的創始人

  法國

  拉瓦錫

  提出質量守恒定律

  意大利

  阿伏加德羅

  提出分子概念

  標志近代化學發展時期的開始

  英國

  道爾頓

  創立原子論

  俄國

  門捷列夫

  發現元素周期律

  是無機化學的系統化和大綜合

  生物學

  英國

  哈維

  血液循環理論

  奠定了近代生理學的基礎

  瑞典

  林奈

  制定植物分類學

  德國

  施來登

  提出細胞學說是植物的基本單位

  德國

  施旺

  形成細胞學說

  法國

  馬克

  提出生物進化觀點

  英國

  達爾文

  確立進化論

  是對生物學的大綜合

  法國

  巴斯德

  奠定微生物學的基礎

  物理學新時代

  德國

  倫琴

  發現x射線

  居里夫婦

  提煉鐳

  德國

  愛因斯坦

  狹義和廣義相對論

  否定絕對時空觀,發展了牛頓力學

  一、近代數學的建立

  1、解析幾何學的創立。

  解析幾何學是法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于1637年創立的。他最早導入運動著的一點的坐標概念,指出了平面上的點和實數對(x,y)的對應關系,提出對于一個二元方程f(x,y)=0滿足這方程的x,y值無窮多,x,y不同的數值所確定平面上許多不同的點,便構成了一條曲線。這樣,就把過去數學里孤立著的兩個研究對象“形”和“數”結合起來,并在數學中引入“變量”,完成了數學史上一項劃時代的變革。正如恩格斯所說,“數學中的轉折點是笛卡爾的變數。有了變數,辯證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微分和積分也就立刻成為必要的了!

  2、微積分學的建立。

  微積分學是英國科學家牛頓和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于1665~1673年間,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分別獨立地創建的。牛頓從運動學的觀點,萊布尼茨從幾何的角度,分別研究得出了導數(求導數即微分學)、積分(求積分即積分學)的基本概念和運算法則,闡明了求導數和求積分是互逆的兩種計算,從而建立了微積分的初步基礎。微積分的產生,使精密的測量和變量計算有了可能;從微積分以后,數學開始進入一個新的以變數為主的領域,即“高等數學”。這不僅在數學史上而且在整個人類的認識史上都是一次巨大的飛躍。

  二、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

  1、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

  牛頓出身于一個貧苦的小農家庭,后以減費生進入劍橋大學,在他的舅父和老師的幫助下,成長為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牛頓在科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在自然科學領域內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1687年,他發表了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把物體的運動規律歸結為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由此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即牛頓力學體系(也稱經典力學體系)。

  2、牛頓力學體系建立的巨大意義。

  牛頓力學體系正確地反映了宏觀物體低速運動的客觀規律,它把過去一向認為是截然無關的地球上的物體運動規律和天體運動規律概括在一個統一理論中,實現了自然科學的第一次理論性的大綜合。這是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一個飛躍。牛頓力學是整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基礎,也是現代一切機械、土木建筑、交通運輸等工程技術的理論基礎。

  3、本目小字寫了海王星、冥王星的發現,旨在說明牛頓理論的預見性、科學性。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以計算天體的質量,海王星、冥王星的發現就是應用該定律取得重大成就的例子。

  三、電磁學的成就

  1、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電和磁是兩千多年前就已發現了的自然現象,但在19世紀以前,人們始終認為兩者是互不相關的。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首次發現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在一次實驗中,他在一根直導線的附近放了一枚小磁針,使磁針和導線平行,當導線中有足夠強的電流通過時,磁針突然偏轉,并與導線垂直,從而證明了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這就是著名的奧斯特實驗。這一發現把電和磁聯系起來,為電磁學的系統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此后,電和磁的研究在歐洲一些主要國家中迅速開展。

  2、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

  在奧斯特發現電生磁以后,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法拉第就開始探索怎樣“把磁轉化為電”。經過xx年的努力,終于在1831年通過實驗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閉合電路中一部分導體在磁場里做切割磁力線的運動時,閉合電路中就有電流產生。1851年,他確立了電磁感應定律:電路中感生電動勢σ的大小,與穿過這一電路的磁通量φ的變化率成正比。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是19世紀電磁學的輝煌成就,為制造發電機和電動機提供了理論基礎,為人類開辟了一種新的能源,打開了電力時代的大門。但從法拉第實驗到應用于生產的發電機,中間還經歷了35年(1866年西門子研制成功自激直流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首要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了,人類由蒸汽機時代跨進了電氣化時代。從電磁學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到電力時代的出現,生動地表明,科學對生產的發展,不僅能起直接的推動作用,而且已經走在生產的前面,起了指導作用。由此,我們也可以加深對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的理解。本目小字敘述電能開發的重大意義,其目的也在于使學生加深對科技與生產關系的理解。

  四、化學的進步

  1、近代化學的創始人波義耳。

  把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稱為近代化學的奠基人,主要有三個理由:

  第一,他于1661年出版了《懷疑的化學家》一書,最先認識到化學值得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進行研究,而不應僅僅從屬于醫學和煉金術,并指出化學必須依靠實驗來研究和確定自己的基本定律。

  第二,他把嚴密的實驗方法引入化學,最先使用了石蕊試紙,在實驗中使用了天平。

  第三,他給元素下了一個清楚的定義。

  2、拉瓦錫推翻燃素說。

  17世紀末,普魯士國王的御醫斯塔爾提出“燃素說”,認為物質燃燒時放出由火的微粒構成的元素(即燃素)。這種對燃燒的錯誤解釋統治化學界近百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進行了大量的燃燒實驗,于1777年提出了燃燒作用的氧化學說,推翻了燃素說,并第一次提出氧氣(由希臘文“酸”和“生育”兩字而來)這個名稱。他在《燃燒概論》中提出,“燃燒時放出光和熱”,“物質在空氣里燃燒時吸收了空氣中的氧”,從而揭開了燃燒之謎。拉瓦錫還精確地測定了氧化汞的合成與分解,發現把45份重的氧化汞加熱完全分解后,恰恰得到了415份重的汞和35份重的氧,從而證明了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定律。他的理論使化學的發展步入正軌,使化學得到突破性的發展。

  3、道爾頓提出科學的原子論。

  18xx年,英國鄉村教師出身的化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在實驗基礎上的原子論。他認為物質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構成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的性質不變;每一種原子都有確定的原子量(道爾頓把最輕的氫原子的質量規定為1,并以此為標準來測定其他原子的相對質量,這種相對質量即元素的原子量),每一種元素以其原子量為最基本的特征。后來,他還計算出許多元素的原子量。道爾頓的原子論,把古希臘哲學家的思想變成了科學的理論,開創了人類在物質認識方面的新紀元。

  道爾頓原子論的局限性之一是忽略了原子與分子的區別。18xx年意大利科學家阿伏加羅德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闡明了分子與原子概念的區別和聯系。至此,物質的分子—原子結構學說確立了,化學才取得了飛速的發展。

  4、門捷列夫發現化學周期律。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的主要成就是發現化學周期律,揭示了各種元素的性質和原子量之間的周期關系。1869年他編制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1871年又在此基礎上制作了第二張周期表,并給出了周期律的定義:元素(以及由元素所形成的單質和化合物)的性質周期性地隨著它們的原子量而改變。在制定周期表的過程中,他大膽地修訂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數值,還預言了當時還沒有發現的一些元素的化學性質,后來的發現證明了他預言的正確。周期律的建立改變了化學研究只限于對無數個別的、零散的事實作無規律的羅列的狀況,是無機化學的系統化和大綜合,對人工制取元素等科研工作和工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并推進了核子物理學的建立。

  五、生物學的巨大進步

  1、哈維建立血液循環學說。

  英國醫生哈維是實驗生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其最主要的成就是建立了血液循環學說。從16xx年他就開始研究人體和動物的血液循環。他以大量的實驗證實了人體和動物體內的血液循環現象,闡明了心臟肌肉收縮是血液流動的動力,血液經心臟推動,從動脈流向全身各部,再沿靜脈返回心臟,如此循環流動不息。他還測定過心臟每搏的輸出量,并指出心臟的左側和右側是互不相通的。哈維的血液循環學說,對破除中世紀的神學迷信、解放思想起了巨大作用。在此基礎上,關于消化吸收、營養、生理化學等新陳代謝功能的研究開展起來,生理學從此確立為一門科學。

  2、林耐制定植物分類法。

  瑞典博物學家林耐自幼熱愛植物,后赴荷蘭學醫,經營植物園。他創立了拉丁文“雙名制”命名法,大大推進了植物分類的研究。他把植物分做綱、目、屬、種,根據植物的花來分類,并把已知的植物分為“林氏24綱”。在1753年他出版的《植物種志》中,對5 938種植物進行了分類和命名。林耐應用人為分類法和雙名命名法,使雜亂無章的關于植物方面的知識形成了完整的系統。至19世紀,他的人為分類法才被自然分類法所代替。

  3、細胞學說的創立。

  細胞學說是德意志生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于1838~1839年建立的。該學說認為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一切有機體都是由單一細胞發展而成的。這就揭示了所有生命現象之間的本質的統一性。恩格斯對細胞學說給予高度評價,把它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4、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

  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1831年起乘英國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做了歷時5年的環球科學考察,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考察和采集。他總結了前人在分類學、比較解剖學、地質古生物學和進化思想方面的成就,再加上自己親身考察以及對大量動植物變異作的系統研究,形成了生物進化的理論。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系統地闡述了生物界千萬種的動植物(包括人類),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進化而來的,創立了以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為基礎的生物進化學說。它從根本上推翻了長期統治生物學研究的“神創論”思想,極大地震動了學術界,《物種起源》一出版,當天就被搶購一空。從此,達爾文的名字舉世傳揚。恩格斯對達爾文進化論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它也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一些權威的自然科學史認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最大成就就是進化論和電磁學的建立。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系統地闡述了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進化而來的,創立了以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為基礎的生物進化論學說。這一學說是對生物學理論的偉大綜合,它從根本上推翻了長期統治生物界的“神創論”,成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為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自然科學的理論依據。

  5、巴斯德奠定微生物學的基礎。

  巴斯德是法國生物學家、化學家。1854年他在法國葡萄酒產地里爾,任里爾大學理科系主任。應酒廠老板的邀請,研究葡萄酒變質的原因,發現是由一種微生物(醋酸菌)引起的,于是建議采用緩慢加熱殺死微生物的辦法(后被稱為巴斯德消毒法)來解決。這種消毒法很快應用于啤酒、葡萄酒、牛奶的生產以及醫療外科。60年代,他在研究蠶病、雞霍亂、炭疽病和狂犬病中,證實了傳染病是由病源微生物(病菌)引起的,并找到了用接種疫苗的方法來預防疫病。巴斯德對細菌學、免疫學的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

  六、物理學的新時代

  1、倫琴發現放射現象。

  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的最大成就是發現并深入研究了x射線(后人為紀念他,也稱倫琴射線)。1895年底,為研究陰極射線,他在用黑紙密封的克魯克斯管做放電實驗時,發現克管附近的一個涂有鉑氰化鋇的熒光屏發出閃爍的微光。他一連幾個星期在實驗室里工作,做了許多實驗以確定這種“放射作用”的各種性質,隨后寫出論文《一種新的射線》,并將這種新射線命名為“x射線”。倫琴的這一發現,成為人類探索原子內部的微觀世界的重要開始。x射線的應用也很廣,如在科研中用于晶體結構的研究。在工業上用于金屬探傷、在醫學上用于透視等。因發現x射線,倫琴獲得19xx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

  2、居里夫婦發現放射性元素鐳。

  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及其夫人瑪麗·居里,在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放射性物質鈾(1896年)以后,對放射性現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1898年7月,他們從鈾瀝青礦中含鉍的部分發現了一種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為“釙”(以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同年12月又在含鋇的部分發現了另一種新的放射性元素“鐳”,其放射性強度要比純鈾強900倍。以后,他們又在極其惡劣和簡陋的條件下,不顧個人健康,艱苦工作了整整4年,終于在19xx年從數噸鈾瀝青礦渣中提煉出微量的氯化鐳,并初步測定出鐳的原子量是225。居里夫婦由于發現放射性元素釙與鐳等重要成就,而與發現放射性鈾的貝克勒爾共同獲得19xx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3、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德國出生的猶太血統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19世紀末,由于電磁學方面一系列的新發現、新實驗同經典物理學理論發生了矛盾,物理學出現了危機。當時老一輩物理學家都企圖用修補漏洞的辦法來維護經典理論的框架?茖W界中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愛因斯坦,敏銳地意識到只有對物理理論的基礎進行根本性的變革,才能解決這一危機。19xx年,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其要點是:第一,否定了牛頓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觀念,指出時間、空間與物質運動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時間和空間是隨著物質的運動而變化的,物質的質量也是隨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的。這樣,該理論就揭示了空間、時間、物質、運動之間的本質上的統一性,把牛頓的力學理論作為一種特殊情況(當運動速度遠比光速低的時候)概括在內,從而建立了一個既適用于宏觀、低速,又適用于微觀、高速的運動理論。第二,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原理,認為質量和能量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并推導出著名的質能關系式e=mc2,即物體的能量等于質量與光速(每秒鐘30萬千米)平方的乘積。這一質能轉化原理揭示了原子內部所蘊藏的巨大能量的秘密,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19xx年愛因斯坦又創立了廣義相對論(19xx年完成了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基礎》),進一步揭示了時空結構(四維空時)同物質分布的關系,指出了物質間所存在的萬有引力,是由于物質的存在和分布使時間和空間的性質不均勻(即時空彎曲)而引起的。相對論的提出是物理學思想的一場重大革命,相對論既是原子內部的微觀物理學的基礎,也是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基礎。相對論的提出,使愛因斯坦成為繼牛頓之后世界上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以后,牛頓力學是否失去了光輝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牛頓力學體系的關系。

 、倥nD力學體系概括了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定律,這些定律有一個前提,即物體運動是在低速情況下,這些定律才適用。

 、趷垡蛩固沟南鄬φ摲穸伺nD的絕對時空觀,指出時間和空間不是絕對不變的,它們隨著物質的運動而變化,物質質量隨運動速度的增大而增加。愛因斯坦還提出質能轉化原理,加深了人們對物質和運動的認識。

  相對論出現以后,牛頓力學并投有失去光輝,因為:

  (1)牛頓在人類科學史上作出了杰出貢獻,他的力學體系一直被稱作近代科學形成的標志。

  (2)愛因斯坦只是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論,從本質上修正了由狹隘經驗建立的時空論,同時也發展了牛頓力學,牛頓力學只是相對論力學在低速運動狀態時的一個特例。而牛頓創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導著我們的物理學思想。牛頓提出的關于運動的三個定律,仍是整個力學的基礎。

  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細胞學說、進化論、能量守恒定律

  分析: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原因、作用、認識

  原因:

  資本主義創造的物質文明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物質基礎

  經濟上的需要是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主要動力

  面對現實,重視實踐和理性的風氣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

  作用:

  科學反作用于生產,指導技術改革,開發自然資源,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

  啟示認識:

  近代自然科學的發明都歷經了長期的、曲折的復雜過程,是一代又一代勇于獻身的科學家不斷奮斗、不懈努力的結晶。

  近代自然科學是在資本主義創造的物質文明的基礎上發展的,社會經濟的需要是科學發展的主要動力。

  自然科學的成就反作用于生產,指導技術革命、開發自然資源,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因此,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自然科學在反對封建迷信的斗爭中,又起到了巨大作用。 

  理解和認識自然科學與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產階級思想之間的辯證關系。

  近代自然科學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結果,經濟上的需要是科學發展的主要動力,為科學的發展提出越來越多的新課題和更有利的條件;科學又反作用于生產,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為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和完善提供了更強大的物質基礎。近代自然科學為反對封建迷信,為啟蒙思想甚至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科學依據。

  自然科學的重大理論突破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先導、革命作用。

  在18世紀工業革命時期,是“生產手段的革命”促進生產力發展進而導致社會變革,隨后,自然科學的革命作用日益重要。自然科學理論的突破導致技術革命,新技術與生產結合,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科學發現了新的物質,揭示了新的規律,導致了一些全新的生產部門的產生?茖W技術成為現代生產力的先導。

  認識近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近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倥d起階段:17世紀近代數學建立、牛頓力學體系創立、近代化學創立、近代生物學創立等,都體現了這個階段的特點。

 、诰C合化階段:19世紀前期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綜合了電和磁的關系,并取得了電磁關系研究的飛躍。分子-原子結構學說的確立、化學元素周期律的發現、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提出、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等,都是各學科發展過程中綜合化的表現。

 、埏w躍階段:20世紀四五十年代新技術革命興起,科技的各個領域都有突破性的進展,而且整體化、綜合化的程度更高,出現了許多新科學。

自然科 篇6

  清朝的文化(一)——自然科學技術的成就 教案(一)

  北京市第九中學 高級教師 洪朝宗

 。ㄒ唬┙虒W目的

  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主要有:王錫闡和《曉庵新法》;吳其浚和《植物名實圖考》;李善蘭與《方圓闡幽》;徐壽、華蘅芳制成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詹天佑與京張鐵路;馮如制成世界先進水平的飛機。

  要求學生認識:1.清代科學家王錫闡、吳其浚在天文、生物領域所作出的貢獻表明,即使在封建社會后期我國也不乏人材。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李善蘭、徐壽、華衡芳、詹天佑、馮如的成就猶如凌寒獨開的梅花,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說明中華民族具有發展近代科技的聰明才智。3.清代科學家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努力學習世界先進技術,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及詹天佑、馮如等熱愛祖國,努力為國爭光,為中華民族爭氣的赤子之心.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能力培養:

  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對清朝自然科學和技術成就的學習和課內思考題的回答,培養學生綜合歸納與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從歷史人物的優秀品質中吸取教益、加強自身修養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本課重點:詹天佑和京張鐵路;飛機設計師馮如。

  2.本課難點:王錫闡、李善蘭的條目中均涉及到復雜的自然科學概念;京張鐵路涉及到復雜的技術問題。

  教具準備

  課前準備好京張鐵路投影圖片。

  板書設計 

  一、王錫闡和《曉庵新法》

  1.清代著名天文學家王錫闡

  2.《曉庵新法》中的發明和創造——計算金星、水星凌日

  二、吳其浚和《植物名實圖考》

  1.清朝中期的植物學家吳其浚

  2.《植物名實圖考》插圖精確,開現代植物學先聲

  三、李善蘭、徐壽和華蘅芳

  1.數學家、翻譯家李善蘭和《方圓闡幽》

  2.譯書出名的徐壽、華蘅芳制成中國第一臺蒸汽機

  四、詹天佑和京張鐵路

  1.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2.京張鐵路修建成功

  五、飛機設計師馮如

  1.近代愛國設計師馮如

  2.馮如制成世界先進水平的飛機

 。ǘ┙虒W過程 

  〔導入  新課〕

  提問:叫兩名同學,分別到黑板前列舉中國古代在天文、數學方面的偉大成就(每人至少寫三點成就),激發學生對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偉大成就的回憶。然后教師指出清朝文化與古代有些不同的背景和特點,再叫一名學生朗讀第19課教材前的提示。

  學生讀后,教師進一步指出:在中國科技文化史的長河中,清朝文化處于低谷,不過,在當時較為嚴峻的社會環境中閃現出的一些文化成就猶如凌寒獨開的梅花,越發顯得可貴。

  清朝的文化分三節課講授,今天先講自然科學技術的成就。

  〔講授新課〕

  一、王錫闡和《曉庵新法》

  我們的祖先在天文學研究領域是富有成果的。剛才,同學們已回憶過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某些成果。16世紀的歐洲,隨著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天文學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出成果,涌現出了象哥白尼等的大天文學家。王錫闡生活在17世紀,是我國清初著名天文學家。他能夠深入研究中、西天文學的成果,吸取二者之長處。而他最可貴之處,在于他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因此有所發明和創造。他寫出了《曉庵新法》一書。書中吸取中、西天文學優點,有所發明創造。其中計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是他的發明。所謂“凌日”就是金星、水星在太陽表面上的投影。請同學們打開教材,閱讀本目注解①對“凌日”的解釋。本目中的小字是介紹王錫闡在食分問題上糾正西方天文學家的錯誤,正好說明他不迷信洋人,同學們可在課下閱讀一下。

  二、吳其浚和《植物名實圖考》

  同學們,我國明代有位醫藥學家叫什么名字?(學生應該答出:叫李時珍。)他寫了一部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是什么?(學生應該答出:叫《本草綱目》。)同學們說得對,《本草綱目》不僅是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對植物學研究也有重要參考價值,從這一角度看,也是一部有關植物學的巨著。清朝中期,有位著名的植物學家叫吳其浚。他宦跡半天下,每到一處,都親自考察植物。他編寫的《植物名實圖考》記載植物1700多種,所記載的植物比《本草綱目》增加500多種。吳其浚對他所記載的植物進行了詳細的考查,對每種植物的形態、顏色、性味、用途和產地均有描述;尤其著重植物的藥用價值及同物異名或同名異物的考訂。他糾正了前人記述植物的許多錯誤。書中還附有精確的植物插圖。這是一部開現代植物學先聲的專著。下面請大家觀看教材中的《植物名實圖考》插圖。同學們看看這幅插圖有何特點?圖中的植物是“芋”。此圖是在芋新鮮狀態時繪制的,所以非常逼真,而且是根、莖、葉、花,全株繪制下來,頗能反映芋的特征。正由于《植物名實圖考》中的插圖“刻繪尤極精審”,所以受到中外學者的高度評價。插圖尤極精審是該書的一大特色。

  三、李善蘭、徐壽和華蘅芳

  1.數學家、翻譯家李善蘭和《方圓闡幽》

  剛才提問時,同學們回顧了我國古代數學的某些杰出成就?墒堑搅私,隨著西方數學新成就的出現,中國數學顯得落后了許多。但仍有些不甘落后的數學家取得一些成就。李善蘭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個。請大家欣賞教材中李善蘭的畫像。(結合插圖講)李善蘭是清朝杰出的數學家、翻譯家,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我國從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動蕩時期。在艱苦的歲月中,他寫出許多數學著作,晚年任同文館算學總教習。李善蘭著的《方圓闡幽》一書,對我國數學科學作出貢獻。當時李善蘭還未接觸到西方的微積分(近代西方一種高等數學)。他卻根據自己獨到的見解闡述了微積分的初步原理。英國人偉烈亞力也認為李善蘭所著,“其理有甚近微分者”。同學們,李善蘭的這一成就說明什么?(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回答出:它說明中國人有發展近代科技的聰明才智。)即使沒有西方傳入微積分,中國數學也會通過自己特殊途徑,運用獨特的思想方法,達到微積分,從而完成由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的轉變。李善蘭還曾同外國人合作,譯出一系列西方自然科學著作,把西方自然科學知識介紹到我國。書上小字是介紹李善蘭同英國人偉烈亞力合作翻譯西方數學著作的情況,同學們可在課下閱讀。

  2.譯書出名的徐壽、華蘅芳制成中國第一臺蒸汽機

  徐壽、華蘅芳是和李善蘭齊名的翻譯家、科學家。徐壽和華蘅芳合作,參閱外國資料,制成中國第一臺蒸汽機,又制成木殼輪船“黃鵠號”。這是近代科技史上的新成就。改良蒸汽機是英國人瓦特發明的。這一發明是人類生產力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制成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表明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在制造木殼輪船的實踐中,華蘅芳、徐壽認識到西方船堅炮利是以先進的自然科學作基礎,因而決心翻譯自然科學書籍。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是當時最大的譯書機構,是傳播近代自然科學的主要陣地。徐壽、華蘅芳都是翻譯館主要譯書人員。他們以譯書出名,其譯著內容較李善蘭豐富,具有較高水平,影響較大。教材中有關徐壽、華蘅芳的二段小字主要是介紹徐壽翻譯活動中的一些創造發明與華蘅芳的愛國小故事,有助于對二位科學家的了解,同學們可在課下自己閱讀。

  四、詹天佑和京張鐵路

  1.中國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請大家打開教材,欣賞詹天佑的插圖。(學生邊看圖教師邊往下講)詹天佑是中國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他少年時赴美留學,在美國讀完小學、中學后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鐵路工程。歸國后,他曾完成外國工程師難以完成的灤河大橋,后來又當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本目中第一段小字是對詹天佑生平的部分介紹,請××同學給大家朗讀一下。

  2.京張鐵路修建成功

  詹天佑的主要成就是負責成功地修建了京張鐵路。(投影京張鐵路圖)該鐵路于1905年始建,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詹天佑不辭勞苦,親自帶領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往返數次勘定三條路線,最后選定現行路線,即從豐臺北上西直門、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宣化到張家口。由于清廷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只好選定這條難度大的就近路線。不過這條線路有不少難關,特別是居庸關、八達嶺一帶,疊巒重嶂、懸崖峭壁,工程的難度為當時國內所僅有,世界所罕見。詹天佑克服資金不足,機器短缺、技術力量薄弱等困難,出色地完成八達嶺、居庸關兩處最艱難的隧道工程。其中八達嶺隧道長1091米,居庸關隧道長367米。在開鑿八達嶺隧道時,詹天佑創造了從中間開井、兩端相對開鑿的方法,加快了工程的進度。1908年4月和5月接連鑿通了這兩處隧道工程。為了減緩路線坡度,確保行車安全,詹天佑在青龍橋設計出“人”字形路軌。1909年,京張鐵路全線通車。這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請同學想一想:詹天佑是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修成這條鐵路的?詹天佑是在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科技十分落后,外國人諷刺中國工程師不可能修建鐵路的情況下修建這條鐵路的。詹天佑能克服重重困難修成京張鐵路有什么意義?(教師引導學生答出:為國家和民族爭了氣。)京張鐵路的建成,這也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勝利。詹天佑用自己的業績為中華民族修建了一座反帝紀念碑。他的愛國精神永遠值得后人學習和懷念。

  本目教材后面的有關詹天佑給他美國老師的信寫得很好,我們請××同學給大家朗讀一下。剛才××同學朗讀得很好。這封信反映了詹天佑一心想著國家的高尚品質,這是他能夠完成重要任務的思想動力,很值得我們學習。

  五、飛機設計師馮如

  中華民族早有飛上九宵的理想,據《墨子·魯問》記載,戰國時代的魯班曾用木片和竹片制成飛鳥。據說此鳥能飛上天,但那不過是人類征服空間的一種嘗試。真正的飛機只有在近代工業的條件下才能出現。它最早是由美國萊特兄弟發明的。馮如出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卻不甘落后。他到美國后邊做工邊自學,努力鉆研西方技術,成為一名著名的飛機設計師。馮如為什么要研制飛機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學生應當找到:馮如設想,如果有千百架飛機守衛國土,列強就不敢對中國輕舉妄動了。)馮如鉆研飛機設計和制造技術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失敗。有一次飛機升到數丈高空突然墜地,馮如僥幸死里逃生,但他毫不動搖,表現出一種頑強的意志。經過幾年努力,他終于在1910年制成一架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飛機。在國際飛行比賽中,馮如駕駛自制的飛機榮獲第一名。請同學欣賞本目教材中的插圖《馮如和他制造的飛機》。

  馮如事業成功后,拒絕美國高薪聘請,攜機回到祖國。后來,他在廣州一次飛機表演中不幸蒙難。

  馮如死后,在他墜機犧牲處召開追悼大會,各界贈送許多挽聯,其中以廣東的文學家何淡如的一副最膾炙人口,這副義深情切的挽聯表達了當時人們對馮如不幸失事罹難的惋惜和悼念。請××同學朗讀一下這副挽聯。

  復習鞏固

  清朝自然科學技術的成就講到此。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列表歸納清朝科學家、工程師的成就。

自然科 篇7

  第五章 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

  第一節 自然科學

  教案

  重點: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電磁學的成就;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

  難點:解析幾何學和微積分學的創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教學過程:

  導入 :17—20世紀初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東方國家,大多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人類的進步離不開科學的推動,依賴科學技術的新發現。

  一、近代數學的建立

  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近代數學的建立部分,回答:解析幾何和微積分是由誰創立的?有什么意義?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

  二、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

 。娔X演示牛頓畫像)

  學生介紹牛頓的生平,教師進行補充。引導學生思考:牛頓力學體系創立后,如何證明其預見性、科學性呢?

  以哈雷彗星、海王星、冥王星的發現來說明此問題。用英國詩人波譜評價牛頓的話:自然和自然的規律,隱藏在黑夜里。上帝說:“讓牛頓出生吧!”于是,一切都光明了。以及法國著名哲學家伏爾泰目睹牛頓的葬禮后說的話:“他是像一位深受自己臣民愛戴的國王一樣被安葬的。在他之前,是沒有哪一位科學家享受如此殊榮的。在他之后,受到如此厚葬的也將會是屈指可數的!痹u價牛頓的歷史功績。

  三、電磁學的成就

  簡要介紹電磁學的發展,引導學生思考,法拉第的研究對生產有什么實際作用?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四、化學的進步

  由學生或教師簡要介紹波義耳、拉瓦錫、道爾頓、阿伏加德羅和門捷列夫的成就。

  五、生物學的巨大進步

  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哈維的資料,根據所學知識,思考促進科學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引導學生從社會條件和科學家個人的努力兩方面來考慮。

  介紹并評價細胞學說的建立和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施旺。在學生介紹達爾文與進化論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補充。并提問:進化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進化論的創立又有什么意義呢?

  六、物理學的新時代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思考:物理學的新時代,“新”在何處?體現在哪些方面?

  在講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教師簡要介紹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第一,否定了牛頓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觀念,認為時間、空間與物質運動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時間、空間隨著物質的運動而發生變化,物質的質量也隨著運動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它們之間是辯證的統一。第二,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原理,認為質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并推導出質能關系式e=mc2, 即物體的能量等于質量與光速平方的乘積,揭示了原子內部所蘊藏的巨大能量,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廣義相對論是19xx年創立的,指出萬有引力是由物質的存在與分布,使時間與空間的性質不均勻而引起。相對論的提出是物理學思想的一場重大革命,同時在哲學上也有重要意義,再次證明了物質第一性的觀點。引導學生思考:相對論出現后,牛頓力學是否失去了光輝呢?為什么?

  相對論出現后,牛頓力學并沒有失去光輝,因為牛頓力學是人類在低速運動時代關于運動規律的認識。愛因斯坦高度評價了牛頓的著作《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在牛頓的著作面前,我覺得自己非常渺小!保⒅赋觯nD所創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導著我們的物理學思想。

自然科 篇8

  一、近代數學的建立

  1、法國笛卡爾創立解析幾何學——數學的轉折點      

  2、英國牛頓和德意志數學家分別獨立建立了微積分學   從常量數學到變量數學的轉變

  二、牛頓力學的建立——近代科學形成的標志。

  1、物體機械運動的三大定律。

  2、萬有引力定律。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三、電磁學的成就——為電氣時代創造了條件

  1、16xx年,英國人的吉爾伯發表《論磁體》,研究天然磁石的成就。

  2、丹麥教授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

  3、1831年,英國法拉第用實驗證明了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可以產生電流。

  4、19世紀60年代,英國麥克斯韋系統了電子學理論,預言電磁波的存在。

  5、1888年,德國赫茲證明了麥克斯韋的理論。

  四、化學進步

  1、17世紀英國波義耳把嚴密的實驗法引入化學。

  2、18世紀末法國的拉瓦錫,否定“燃素論”,提出質量受守恒定律。

  3、英國的道爾頓建立了科學的原子論。

  4、意大利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概念。

  五、生物學的巨大成就

  1、英國哈維建立了血液循環學說。

  2、瑞典林奈制定了對植物的分類法

  3、德意志施萊登和施旺創立了細胞學說

  4、英國的達爾文創立了生物進化學說,《物種起源》1859年

  5、法國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

  六、物理學的新時代

  1、德國倫琴發現了放射現象。

  2、法國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鐳。

  3、德國愛因斯坦提出了物理學的相對論——物理思想的重大革命。

自然科 篇9

  第一課 自然科學的革命

  【課標要求】

  簡述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認識科學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一﹑識記和理解

  記住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者牛頓和他力學研究的劃時代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知道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及代表作《物種起源》;了解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理解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和達爾文愛《物種起源》發表以及因斯坦和相對論創立的意義;理解自然科學家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能力與方法

  指導學生自制表格,從三位自然科學家所取得的成就入手,歸納出近代自然科學的基本線索,培養歸納,概括和操作能力。指導學生搜集近代著名科學家的故事資料,然后分小組進行交流,講述近代科學家的故事,培養查閱資料,概括問題與口頭表達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科學家的歷史貢獻,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通過學習科學家刻苦鉆研的故事。樹立為科學獻身的人生理想。通過了解科學家的生平事跡和研究成果,初步理解科學精神的內涵。

  【重點難點】

  一、重點:三位科學家的成就及其貢獻。

  二、難點:自然科學成就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授課類型】  新課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案,制作課件。

  【教學方法】  講述法,問題討論法等。

  【教具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ń處煆土曁釂枺14世紀,一股資產階級文化新潮流在意大利興起,這種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解過渡)文藝復興不僅在當時是思想文化領域的一場偉大變革,而且成為近代科學發展的基礎。自文藝復興以來,人們逐漸用科學的方法觀察世界,開始了理性的科學之風,有許許多多的人對大自然奧秘執著探索,迎來了近代自然科學燦爛的春天。那么有哪些人為近代自然科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對人類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成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本課,了解認識他們吧。(板書課題:自然科學的革命)

  學習新課:

 。ń處熯^渡)同學們,在自然界中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如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為什么不能脫離地球?(學生回答:是地球的引力),那么是誰探索地球引力這個問題的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課件展示第一標題)

  一﹑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者牛頓

 。ㄕn件顯示牛頓畫像)師:人們普遍認為,沒有牛頓,就沒有近代科學,可見牛頓在科學上的成就之大。那么我們來看看:

  1﹑牛頓取得那些重要成就?

  (教師指導學生看書,思考如下問題:牛頓是哪個國家的科學家?寫了什么著作?提出了什么觀點?提出這種觀點的意義如何?學生回答后,課件展示)

  2﹑牛頓(英)——《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建立了經典力學的基本體系;其意義——為近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師:牛頓在科學上能夠取得這么多的重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其原因在哪里?讓學生閱讀教材p18小字內容,學生口頭表述,教師點評。

  (教師過渡)同學們,剛才我們認識了偉大的科學家牛頓,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課件展示第二標題)

  二﹑近代生物科學的奠基者達爾文(課件展示達爾文像和乘坐的“貝格爾”號考察船)

  1﹑達爾文取得了哪些成就?

 。ń處熤笇W生看書,并思考:達爾文是哪個國家的科學家?寫了什么著作?提出的什么觀點?提出這種觀點的意義?學生回答后,課件展示:

  2﹑達爾文(英)——《物種起源》,指出“自然選擇,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其意義——第一次把生物學置于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是生物學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師:達爾文為什么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原因在哪里?學生回答后,教師適當補充。

  師:達爾文提出的生物進化論打破了上帝創造人的宗教迷信,是人類對生物界認識的偉大成就,對推動現代生物學進展起了巨大作用。由于達爾文在生物學上的巨大貢獻,在1890年,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一項生物學獎——達爾文獎,用以獎勵生物學領域及達爾文本人研究過的其它一些領域內的杰出成就的人。

  師:我們認識了倆位重要的科學家,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片:(課件展示演奏小提琴的愛因斯坦圖片),你們知道左邊第一個人物是誰?(課件展示第三標題)

  三﹑相對論創立者愛因斯坦

  師:美國《時代》周刊曾通過研究數百位當世名人,評選出誰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人,最終,愛因斯坦名列榜首,那么讓我們來認識這位偉人吧。

  指導學生看書,了解愛因斯坦的成就,讓學生回答,然后課件展示:

  愛因斯坦(美籍物理學家)——主要成就:相對論;其意義——為原子能提供的技術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也是時空觀念的偉大革命,對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師:愛因斯坦在科學的巨大成就,1921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課件展示:

  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愛因斯坦諾貝爾獎的證書。

  師:我們認識了三位偉大的科學家,了解他們的巨大成就,同學們還知道近代有哪些科學家?他們有哪些成就?請同學們說說。(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當點評)   

  師:從本課的三位科學家和其他科學家他們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歸納(細心觀察﹑善于思考﹑ 勤奮努力﹑ 實事求是﹑ 堅持不懈﹑ 熱愛科學等)

  師:自然科學的革命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指出:科學成就運用于生產實踐,能促進經濟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課堂小節:

  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造就了一批科學巨匠,產生了一列偉大的發現與發明,希望同學們記住他們以及他們的成就和影響。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引導我們的學習,老師相信:未來的坦諾貝爾獎將在我們同學當中產生。

  課堂練習:

  繪制自然科學成就簡表

  科學家 國 別 成就或著作 意 義

  課外作業:

  上網查閱或搜集資料,寫一篇歷史小作文,題目為“我崇拜的科學家”,字數500左右。

  歷史感悟:(名人名言

  辛苦是獲得一切的定律。         ── 牛頓

  如果我比笛卡爾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的緣故。        ── 牛頓

  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們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塊美麗的石子。

  至于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發現。      ——牛頓

  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勝過責任感。        

  ── 愛因斯坦

  我們必須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作某種事情的,無論

  代價多么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                                 ──居里夫人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 愛因斯坦

  如果你希望成功,當以恒心為良友,以經驗

  希望為哨兵。

  ── 愛迪生

  我之所以能在科學上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

  是對科學的熱愛,堅持長期探索。──達爾文

自然科 篇10

  一  了解的特點

  二  學習寫

  [寫作指導]

  的特點,一是“小”。同正規學術論文相比,科學小論文的選題較小,內容較淺,因而篇幅也不長。二是科學性。科學小論文的材料,應當是真實可靠的,不允許夸大或虛構;觀點應當是在經過細致的思考與研究后實事求是地提出來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測或臆斷;語言應當準確、清晰、嚴密、合乎邏輯,不能模棱兩可、含糊費解、粗疏缺漏。三是創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是衡量質量的重要標準。要在科學小論文里,提出自己在觀察、調查或考察中獲得的新發現,在實驗或制作中運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動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人鉆研某種科學知識中積累的新見解,從而能給人以一定的啟發。

  一篇的寫作,大致分為選擇題目、搜集材料、提煉觀點、安排結構、起草修改這樣幾個步驟。

  選擇題目的時候,首先要重視科學性的原則,不能選擇違背自然規律的課題。同時要注意結合自己的特長,選擇感興趣的題目。研究的題目要有一定的新意,盡可能從別人尚未發現、尚未研究、尚未重視的方面去考慮選題,尤其要結合自己在觀察、實驗、調查、考察、制作和學習、鉆研中所得到的新發現、新成果、新認識、新體會去選擇題目。題目還應當確定得小一些,這樣研究范圍和研究角度就會有所限制,題目一大,寫的時候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談,很難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例如,對中學生來說,選擇“論數學解題思路”“試論物理競賽試題的命題原則”“氧氣制作法新探”“利用植物監測大氣污染的綜合考察”這樣的題目,就不如選擇“從一道數學試題談解題思路”“關于一道物理競賽題命題條件的商討”“一種簡易的氧氣制作方法”“利用苔蘚監測大氣污染”。后面這些選題,縮小了問題的范圍,專門研究某一個“點”,容易把握,寫深寫好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搜集材料首先要注意材料的準確性,必須核實觀察、實驗、調查、考察所得到的事實、數據,核實查閱報刊書籍、科技文獻所得到的資料、例證,以免材料出現差錯而影響論文的科學性。還要注意材料的新鮮性,盡力搜集自己所能發現的同研究題目有關的新的第一手材料。此外,掌握材料應力求全面,要根據題目所確定的研究對象和范圍,搜集盡可能多的材料。材料太少,沒有選擇的余地,寫出來的論文就缺乏說服力。

  提煉觀點,就是對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梢允菍τ^察、實驗中新發現、新創造的歸納總結,也可以是對調查、考察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分析論述,還可以是在某門學科學習、鉆研過程中形成的創造性見解。當搜集材料的工作進行到一定階段,要對已經積累的材料加以分類比較,仔細篩選,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歸納,找出具有規律性的共同點,形成正確的合乎科學性的觀點。有時還需要繼續搜集新的材料,以更好地提煉觀點。觀點的表述,要精確、清晰、簡練,不能含糊費解。

  安排結構,應當針對不同類型的科學小論文靈活掌握。常見的小論文,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開頭部分(或稱“引言”),提出問題,或緊扣題目對全文內容作一概括介紹。主體部分,分析問題,說明有關的觀察、實驗、調查、考察、制作、設想等情況,為歸納科學的結論作準備;結尾部分(或稱“結論”),解決問題,作出結論。小論文的結構當然不必都是“總—分—總”的格式。先分層論述、說明有關情況,后總結觀點的“先分后總”結構,以及先總說觀點,后分層論述、說明的“先總后分”結構,也是比較常見的。結構是為恰當地組織材料、鮮明地提出觀點服務的,無論怎樣安排,都應當注意條理清楚,觀點與材料一致,反映出科學論證的過程,使論文具有說服力,為了使結構合理,擬個詳細提綱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搜集的材料相當豐富,不妨多花一點時間寫一篇比較完備的科學小論文。這樣的論文,一般由以下部分組成:標題;摘要(或“內容提要”);緒論(引言);工作方法(觀察、實驗、調查、考察等的安排、步驟);結果;分析與討論;結論。有的論文篇末還需要附上參考文獻(或“參考書目”)和附錄(或“附件”)。

  起草修改,按照提綱寫出初稿并修改,不僅是細致的語言表達工作,而且是研究深入化和思維周密化的過程,要力求準確和嚴密。跟寫一般的說明文、議論文相比,科學小論文寫作中的表述和修改顯得更為重要。因為科學研究活動是十分復雜精細的,反映科研的過程和成果不能粗心大意。要認真起草,認真琢磨,反復修改,一絲不茍。對觀點是否正確、可靠,材料是否恰當、翔實,結構是否合理、周密,觀點和材料是否統一,數據和引文是否準確,語言是否準確、簡明、連貫、規范,圖、表是否清晰、適用,都應花力氣仔細檢查,仔細推敲。

  從選擇題目到論文定稿的全過程中,要多征求教師、同學和有關的科技人員的意見,集思廣益,提高科學小論文的質量。

  [寫作練習]

  一  片段練習

  1.比較下列各組題目,看看每組中B題的題目,是怎樣定得比A題“小”些的。

  A.用哲學觀點探討數學問題

  B.用哲學觀點探討二次曲線

  A.關于化學實驗的改進

  B.關于甲烷實驗的改進

  A.微波處理植物促進生長

  B.微波處理豆類促進發芽

  A.人植物光合作用的機制

  B.不同顏色光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

  A.廢水的處理途徑

  B.廢水的生物處理

  A.水質中的細菌調查

  B.飲用水中的細菌調查

  A.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

  B.××地區酸雨的初步調查

  A.論牙膏的殺菌力

  B.幾種牙膏殺菌力的比較

  2.先閱讀下面一篇科學小論文習作,再細讀專家的“評講”,了解在題目的確定、材料的選擇、數據的引用等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

  稀土對花卉植物開花期的影響

  上海寶山區海濱二中  張蕾菁 吳軍等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鮮花的需求也增加了。鮮花色彩艷麗,清香宜人,但都有花期不長久的缺陷。人們為延長鮮花的保鮮期,曾使用過不少試劑,如阿斯匹林等。我們則嘗試用稀土來延長植物的開花期。

  稀土是一類稀有元素。農用稀土主要是鑭和鈰元素的化合物。它對植物生長有一定促進作用。為了解它對花期和花的大小有否影響,我們做了以下實驗。

  一、實驗材料

  農樂粉狀物(一種稀土肥料),金盞菊,燒杯。

  二、實驗過程和記錄將農樂配制成5種不同濃度的溶液,將金盞菊朵插入,另外設一對照組。列表如下:花直徑為3—4cm

  農樂溶液

  情況記錄

  對照

  50mg/100ml

  花盛開,1周后凋謝

  花6天后謝

  100mg/100ml

  花剛開,2周后謝,花盛開

  時比對照組略大

  花6天后謝

  150mg/100ml

  花盛開,1周多后凋謝,葉色好

  花6天后謝,枝上葉比前較差

  200mg/100ml

  花盛開,1周多后凋謝,葉色好

  花6天后謝,枝上葉比前較差

  300mg/l00ml

  花盛開,1周多后凋謝,葉色好

  花6天后謝,枝上葉比前較差

  三、分析和討論

  從上述實驗記錄可以認為:稀土對鮮花的開放時間有一定的延長作用。從50mg/100ml稀土溶液到3OOmg/100ml稀土溶液都有一定的延長開花期的作用,而且使花朵的直徑也略有擴大。金盞菊施加稀土后一般能延長開花2--4天。我們認為,這與稀土能促進植物生命活動,促進葉綠素形成,增加有機物合成(加稀土溶液的植物葉色較深)有關。稀土也許有促進植物生殖器官吸收有機養料的作用。我們還發現,稀土濃度越高(在300mg/l00ml以下),延長花朵開放的時間也越長。至于濃度到達多高才會有負作用,我們還得在以后作進一步研究。

  稀土是一種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對植物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張、吳二位同學用農用稀土——農樂做延長花卉植物花期的試驗,是很有實用價值的。從文章來看,這兩位同學確實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嘉可勉。

  當然,和大多數初次獨立進行科學實驗的同學一樣,他們在實驗方法和實驗報告的表述方面還顯得不夠成熟。不過這沒關系,以后多開展一些這樣的活動,多看一些課外書籍,他們一定會做得更好。與許多同齡人相比,他們已經領先一步了。

  首先,從報告的內容來看,作者只進行了一種花卉——金盞菊的花期實驗,所以,報告的題目似改為“稀土對金盞菊花期的影響”更貼切一些。要知道,植物是一個外延很大的概念,在科學研究報告中是不能隨意亂用的。把稀土對某一種植物有作用看作是對所有植物都有相同的作用,那是不行的。這叫以偏概全,往往會釀成大錯。

  第二,極稀溶液的濃度應用ppm(百萬分之一)表示,如文中的“50mg/lOOml"可表示為500ppm。

  第三,在報告中應該明確記錄用金盞菊做試驗的數量和次數(至少10株金盞菊,反復多次)。

  第四,花的開放有始花期、盛花期和凋謝期,它們的具體日期要記錄明確、完整。注意,實驗記錄中的數據必須是明確的,如“6天”“23小時”等,不能出現“1周多”“10多天”之類比較含糊的數據,要不然“稀土越濃,花期越長”有何根據?

  (選自《中學科技》1994年第4期)

  二  整篇作文

  自選題目,利用最近一段課余時間(半個月或—個月),嘗試寫一篇。

  題目的選擇很重要,可結合自己特別有興趣的某門學科的學習、鉆研,或者結合學科課外興趣小組的課題研究活動,或者根據自己平時對某種自然現象的觀察、研究,選擇研究范圍和研究深度適合自己水平、條件的題目。然后參照課文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和注意點,去認真搜集并分析材料,提煉出有一定價值的觀點,安排好合適的結構,快速起草并細心修改,最后認真謄清。課文后所附例文可供參考;還可以結合課外閱讀,參讀一些報刊上新近發表的科學小論文。

  下列題目供參考:

  1.沙塵暴的成因與防治

  2.江的污染小議

  3.怎樣防止土地荒漠化

  4.也談敬畏生命

  5.析生物鏈

  [借鑒實例]

  一道數學競賽題的推廣

  北京市良鄉中學  張志欣

  1984年初三數學競賽有這樣一道題:

  “對任給97個互異的正整數,試證其中必有四個正整數,僅用減號、乘號和括號,將它們適當組合成為一個算式,其結果是1984的倍數。”

  解這道題要用到抽屜原理:

  把三個蘋果放到兩個抽屜里,一定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兩個蘋果,這是一個明顯的事實。類似地,任意取三個互異整數,至少有兩個是奇偶性相同的數。于是,下面的命題自然是正確的:“任取三個整數,則這其中必有兩個數的差能被2整除!蔽覀兛梢园哑鏀岛团紨悼闯蓛蓚抽屜,三個數放在里面,其中一個抽屜中至少有兩個數。只要是同一抽屜爭的兩個整數的差就能被2整除。

  同樣,任取四個互異整數,其中必有兩整數差能被3整除,更一般的結論是n+1個互異整數中,必有兩整數的差能被n整除。

  上題的解法是:

  證明:由1984=64×31將97個互異正整數分成兩組:一組32個,一組65個,則32個數中必有兩數的差是31的倍數,設此兩數為A和B,別有A-B=31n,另一組65個數中必有兩個數的差是64的倍數,設它們為M,N,則M-N=64m,

  ∴(A-B)(M-N)=31n×64m=1984mn,

  即為1984的倍數,此題證畢。

  細思索一下,其實這個題的條件是過剩的,這大概是為了讓初三的同學們更容易解出,題目中的條件“97個互異整數”可以減少到“65個互異正整數”,其他條件不變就能得出相應的結論。方法是,先從65個整數中挑出兩個正整數A、B,使它們的差能被64整除,在剩下的63個數中當然能挑出兩數M,N,使其差為31的倍數,

  ∴(A-B)(M-N),是1984的倍數,此題證畢。

  如果注意到1984=62×32,即使選63個互異正整數,也有相應的結論,方法如下:從63個數中先挑出兩個數A與B,使其差能被62整除,再從剩余的61個數中挑出其差能被32整除的兩數M與N。

  ∴(A-B)(M-N)是1984的倍數,證畢。

  通過以上題目,熟悉了抽屜原理,還可以編出類似的題目。例如:

  任取65個互異正整數,試證其中必存在四個整數,僅用減號,乘號,括號,將它們適當組成一個算式,其結果是1984的偶數倍。

  證明:(1)從65個數中取出其差為64的倍數的兩數A與B,即A-B=64m

  (2)從剩余的63個數中再挑出其差能被62整除的兩個數M與N,則M-N=62n=31×2n

  ∴(A—B)(M-N)=64m×31×2n=1984×2mn

  命題證畢。

  作者選取一個很小的角度——一次數學競賽中的一道題目,深人鉆研,用小論文的形式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專家對這篇科學小論文的評語是:“作者不僅用‘抽屜原理’證明了這個命題,并且還在原命題的基礎上作了推廣……這個推廣的已知條件和要論證的結果都比原命題更高一籌。這樣的學習方法是很可貴的。特別是證明的方法非常簡練,邏輯也很清楚!北疚墨@得《北京青年報》社主辦的“奔向2000年”科學小論文征文比賽一等獎。

自然科 篇11

  活動名稱:科學工作—天氣記錄

  教具構成:

  教育目的:1、知道一些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系。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并預報天氣。

  2、對探索氣象變化的奧秘感興趣。

  活動準備:1、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關于天氣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的資料,豐富幼兒相關經驗。

  2、紙、筆、展板。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談話--我喜歡的天氣。

  三、數學工作內容—天氣記錄

  1、介紹教具,并取來放在工作毯上。

  2、談話:《如何知道天氣變化》

  師:明天會不會下雨?怎樣才知道天氣會不會變化呢?除了天氣預報會告訴我們天氣變化,還有誰會告訴我們?

  師:小動物知道天氣在變化了,會有哪些反常的舉動呢?

  3、了解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之間的變化。

  幼兒翻看幼兒用書,同時聽老師講故事。

  師: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知道要下雨啦。有哪些反常的舉動呢?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回答。

  小結:燕子姐姐低低飛,青蛙哥哥呱呱叫,小魚游到水面來,螞蟻弟弟搬家忙,大雨馬上要來啦!

  4、討論:哪些動物能預報天氣。

  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能預報天氣,它們是怎樣預報天氣的?

  幼兒相互討論自己的認識。

  每組選一名幼兒在集體中介紹本組討論的內容。

  5、用展板介紹動物預報天氣的情況。

  請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知道的能預報天氣的動物及它們預報天氣的方法。

  根據展板內容有條理地講述小組討論的結果。

  6、整理教具并歸位。

  四、幼兒自由工作、教師指導

  活動名稱:科學內容---畫世界地圖

  教具構成:世界地圖嵌板

  教育目的:1、提高孩子對地球的興趣,了解洲和洋。

  2、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

  活動準備:1、世界地圖嵌板

  2、彩色鉛筆、白色卡紙

  3、七大洲、四大洋的標簽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談話---我生活的地球

  三、工作內容---畫世界地圖

  1、   將世界地圖拼圖端放到孩子面前。

  2、介紹工作:畫地圖。

  3、借助地圖嵌板框在白色卡紙上畫兩個圓。

  4、從世界地圖里選擇一塊亞洲的生產工藝 圖,將其放在左邊的圓圈里(亞洲拼圖在圓圈里位置應與其在地圖里的位置對應),并畫出輪廓。

  5、請孩子用同樣的方法畫其他的洲。

  6、請孩子在自制的地圖上,貼上對應的標簽。

  7、用彩色鉛筆給洲涂顏色,與拼圖上洲的顏色相同。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四、幼兒自由工作、教師指導。

  活動名稱:科學內容:世界地圖拼圖

  教具構成:世界地圖嵌板

  活動目標:

  1、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2、提高孩子對地球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世界地圖嵌板。

  2、彩色地球儀。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

  三、數學工作內容—世界地圖拼圖

  1、出示彩色地球儀和世界地圖。

  2、教師拿起彩色地球儀說:“這個代表地球,當我們擁有了這個小小的地球模型,我們就可以更容易地看清楚地球的樣子。然后把地球儀放在一邊。

  3、指著世界地圖嵌板說:有時看平面的地球圖會更方便一些。這是地球的平面圖,分成兩部分,左邊是代表地球的西半球,右邊是代表東半球。

  4、從拼圖上拿出亞洲部分,將其放在地球儀上的亞洲的位置比較。

  5、這是平面的亞洲,它與地球儀上的亞洲是一樣的。

  6、將亞洲布放回地圖中。

  7、提問:請在拼圖里找出南美洲,并與地球以上的南美洲配對。

  8、請孩子一次從拼圖里拿出其他大洲圖片,與地球儀上的大洲進行配對。

  9、在地球儀上,南極洲是一個整體,但在拼圖中,南極洲被分為兩個部分。那么南極洲到底是一個大陸還是兩個大陸呢?

  10、讓我們回憶一下什么是大洲?大洲是一塊還是兩塊?

  11、大洲是有一塊土地組成的,那么南極洲是一塊還是兩塊呢?

  12、南極洲是一塊。

  13、那為什么在拼圖上南極洲是兩塊呢?

  14、師:當人們將地球儀劃分兩個半球做成平面圖時,為了顧全各個大洲的完整,因此從海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上劃分,但到了地球的底部南極洲的時候,不得不把南極洲分成了兩部分。其實,這不是真正的南極洲,真正的南極洲是一塊完整的陸地。所以最好通過地球儀來觀察南極洲。除了南極洲在拼圖上頁被分成了兩部分,那么你們說亞洲是一塊還是兩塊大陸呢?同理解釋其他洲。

  15、請個別幼兒來操作。

  16、將教具收起來放到教具柜中。

  活動名稱:科學內容:認識星座

  教具構成:星座卡片

  活動目標:

  1、學習認識各種星座的形狀和名稱。

  2、培養幼兒對星空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圓形黑色墊布一塊,白色圖釘,托盤一個。

  2、課前了解關于星座的傳說及故事。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談話屬相。

  三、數學工作內容—認識星座

  1、介紹教具,將教具輕輕的搬到工作毯上。

  2、請一個孩子說出自己的生日,教師告訴他:“堯堯,你的星座是白羊座,是由很多星星組成一只羊的形狀。

  3、把黑色墊布鋪于工作毯中央,取白羊星座的圖片放在墊布左邊,將放有白色圖釘的小盤放在墊布右邊。

  4、請堯堯從小盤中取出圖釘,對照圖片在墊布上擺出自己星座的形狀。

  5、教師講述這個星座的故事,引起孩子的興趣。

  6、依次把水瓶座、雙魚座、金牛座、巨蟹座、雙子座、獅子座等擺出來。

  7、將教具收起來放到教具柜中。

  四、幼兒自由工作、教師指導。

  評論這

  活動名稱:科學內容---認識地球儀

  教具構成:地球儀

  教育目的:1、了解構成地球的基本地形---陸地和水,認識和使用地球儀。

  2、初步認識洲和洋,為下一步學習地理學做準備。

  活動準備:1、裝有土壤的褐色瓶子、裝有水的藍色瓶子、空的白色瓶子各一個

  2、手的縮微圖

  3、地球儀一個

  4、地球、洲、洋的標簽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談話---我生活的地球

  三、工作內容---認識地球儀

  1、   老師分別將裝有土壤、水、空氣的三個瓶子放到孩子面前。

 。1)師:小朋友,你們說這些瓶子里都有什么?這三個瓶子里有土壤、水、空氣。(把以上材料放在一邊)

 。2)師:今天我們來觀察一下地球儀

  2、認識地球儀。

 。1)討論“地球”這個詞的意思。

 。2)師:我們所看到陸地和水都只是地球的外部,而且我們每天看到的還都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看到整個地球呢?(幼兒進行討論后請個別幼兒發言。)

 。3)師:我們可以開車圍繞它跑,還可以乘飛機圍繞它飛,這樣做可以看到地球更多的部分。但是仍不能看到全部地球。地球太大了,在現實中,我們不可能看到它的全貌。

 。4)出示手的縮微圖,師:“畫手的輪廓圖時,我把它縮小了,這樣就能把它畫在小紙上!

 。5)把地球儀放到幼兒面前,師:“如果我想一次看到整個地球,就可以按照它的樣子把它縮小,制作成一個模型,這樣就能看到全部了!

  老師指著地球儀:“這叫地球儀,它不是真實的地球,只是地球的一個模型。當我們轉動地球儀時,我們能看到地球的各個部分!保ń處熮D動地球儀并請幼兒觀察。)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鼓勵孩子討論他們看觀察到的東西,)

 。6)師:“你們知道這些藍色的區域在地球儀上代表什么嗎?(教師用藍色瓶子里的水做提示,進行引導孩子。)

  師:“地球儀上的藍色區域代表的是水。”

 。7)師:“你們說這些褐色的區域在地球儀上代表什么?(用裝有土壤的褐色瓶子引導)

  師:“褐色的區域在地球儀上代表陸地。

 。8)師:“雖然我們看不到,但地球的四周都被空氣包圍著。”(用空的白色瓶子做提示。)

 。9)師:“地球上有廣闊的陸地,我們給每一片陸地起一個名字---洲。請小朋友指出一個洲。(請每個幼兒分別指出一個洲)

 。10)師:“一大片水的區域我們叫做 ‘洋’。

 。11)給幼兒發“地球(globe)”“洲(conti-nent)”“洋(ocean)”的標簽,讓他們配對。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活動名稱:科學內容---認識太陽系、八大行星

  教具構成:八大行星嵌板

  教育目的:1、認識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名稱;學習八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培養幼兒從小愛祖國、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1、 地球圖片,八大行星的嵌板、 太陽系圖片;  各星球字卡及圖片

  2、 黑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圖、太陽系軌道圖

  3、太陽系軌道運轉視頻。

  4、家長和孩子共同查閱太陽系資料的前經驗。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談話---我生活的地球

  三、工作內容---認識太陽系、八大行星

  1、   觀看地球的照片——美麗的地球。

 。1)出示地球圖片, 這是什么?地球上有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地球的家在哪里?師 :對了,我們要保護它、珍愛它,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地球有一個很美麗、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陽系,地球在這個家里排行第三,她有八個兄弟姐妹。哪八個呢?

 。2)師:你想知道這九個兄弟姐妹在太陽系的位置嗎?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認識太陽系 及排列順序。

 。1) 看太陽系軌道運轉視頻 。師:太陽系有哪幾個兄弟姐妹?他們有什么特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2)師出示黑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圖;依次向幼兒介紹八大行星,并出示相應的圖片和字卡,指出它們的所在位置。

  太陽:是這個家的媽媽,是主宰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在太陽系家中的所有天體寶寶都圍繞著它運動,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水星:在第一條軌道上住著水星大哥,他呀,動作最慢,是距離太陽媽媽最近的行星。

  金星:在第二條軌道上住著金星姐姐,是最愛干凈的一個。

  地球:地球住在第三條軌道上,是宇宙中最為精彩絕倫的一個天體。

  火星:第四條軌道上住著火星弟弟,他呀,和地球姐姐的感情最好,所以他要住在地球姐姐的旁邊。

  木星:木星弟弟,他住在第五條軌道上,是太陽系九兄弟中最胖的一個,其他所有行星兄弟加在一起還不夠它的一半。

  土星:土星妹妹,住在第六條軌道上,她最喜歡漂亮了,老戴著一個美麗的光環。

  天王星:天王星弟弟,住在第七條軌道上,是最乖的一個。

  海王星:海王星弟弟,住在第八條軌道上,他和冥王星弟弟一樣,最不怕冷了。因為他們住的地方有零下200攝氏度以下呢?

  3、出示八大行星的嵌板四個,請幼兒分四組給嵌板上的八大行星配上字卡,初步學習八大行星的位置。

  師:這是八大行星的軌道圖,請小朋友看一看 八大行星的位置,把字卡放在相應的位置,比一比哪組最快?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活動名稱:科學內容---人類骨骼的認識

  活動目標:

  1、知道骨骼人體支架,初步了解骨骼名稱和作用。

  2、懂得用多種方法保護骨骼,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骨骼生長發育。

  活動準備:

  1、動物骨頭:魚骨頭;骨骼支架圖一幅;

  2、提前家長與孩子介紹人的骨骼。

  活動過程:

  (一)以動物骨骼引起幼兒興趣。

 。ǘ┝私馊梭w支架——骨骼。

  1、找找說說哪兒有骨骼?(幼兒討論)

  有:顱骨、肱骨、橈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

  2、結合圖片共同整理,了解人體骨骼數量和有關名稱。

  人體骨骼按部位可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

  3、各部位骨頭有何作用。

  討論:(1)、如顱骨圍成了什么結構,有什么功能?整個顱骨中為什么只有下頜骨能活動。

 。2)、軀干骨中的胸椎與肋骨、胸骨組成什么結構,有什么功能?四肢骨主要由什么骨組成,與什么功能相適應;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么區別,為什么?等等。

  (3)、下肢骨為什么比上肢骨粗壯呢?這是因為下肢骨與長期支持體重和行走相適應的結果。下肢功能與人直立行走有關,那么骨骼有哪些特點與直立行走相適應呢?

 。ㄈ┒帽Wo骨骼多種方法。

  喝牛奶、曬太陽、作運動、坐得直、站得穩等

  活動名稱:科學工作:物體的彈性

  教具構成:

  教育目的:1、  對彈性物品感興趣,并能大膽探索。

  2、  發現彈性的特點,物體受力時,它的形狀就會發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3、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狀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1、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過許多彈性玩具(如皮球、羊角球、蹦蹦床等)。

  2、皮球(要求氣不能打得太足)、拉力器每組各3份;皮筋、棉花、橡皮泥、彈力球、玻璃彈子、紙每組1份。

  3、筆、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談話---皮球、蹦蹦床真好玩

  三、科學工作內容:物體的彈性

  1、幼兒分組操作,初步感知物品的彈性。(每組幼兒皮球及拉力器各3個)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這里有許多的東西,現在請你們來玩一玩,邊玩邊仔細觀察這些東西在你們用力的情況下會有什么變化?(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然后請個別幼兒回答)那為什么會這樣呢?(幼兒回答,然后教師總結)因為皮球和拉力器這兩樣東西都是有彈性的。那你們知道什么是彈性物品呢?(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總結:所謂彈性物品就是當它受力時,它的形狀會發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2、比較嘗試,鞏固對彈性物品的認識。

 。1)出示皮筋、棉花、橡皮泥、彈力球、玻璃彈子、紙,讓幼兒猜想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并進行記錄。

  師:現在老師這里有一組東西,小朋友們看看,然后猜猜這些東西哪些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然后把它記錄在“你想會怎么樣”這個格子下面,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有彈性,你就在“有”這個格子下打“√”,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沒有彈性,你就在“沒有”這個格子下打“√”。(然后教師邊出示物品,邊問幼兒這是什么,然后把它記錄下來,要注意引導幼兒不要大聲說,自己在腦子里想,然后做記錄)

 。2)實驗驗證,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并與預測的進行比較。

  師:好,剛剛每位小朋友都猜過了,也做了記錄,那現在我們就來實際動手操作,看看與你們開始猜得有什么不一樣,F在老師發給你們一組東西,這些東西與老師這里的東西是 一樣的,每個小朋友都要動手玩玩每件東西,然后把你們的發現寫在“實際怎么樣”這個格子下面。如果你們玩后發現它有彈性,你就在“有”這個格子下打“√”,如果你發現這樣東西沒有彈性,你就在“沒有”這個格子下打“√”。(然后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幼兒的記錄表,請幼兒自由表達操作中的發現。

  先請幼兒自己去找一位小伙伴向他講述自己的發現,然后請個別幼兒在全體幼兒面前進行講述(這時可要求幼兒邊演示邊講述)

  3、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物品的認識和理解

  師: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彈性物品?你家里有哪些彈性物品呢?(沙發、席夢思、床墊子、蹦蹦床、輪胎、皮球、羊角球、松緊褲帶、襪子、皮筋……)

  4、整理教具,活動結束

  四、幼兒自由工作、教師指導。

  活動名稱:科學內容---種子的傳播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種子傳播的幾種方式,感受大自然事物間的有趣又密切的關系。

  2、感知種子的外形特征與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并進行分類。

  3、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  請幼兒事先收集、了解種子傳播的相關知識和圖片。

  2、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小傘兵和小刺猬》

  講述故事并提問:誰是小傘兵?小刺猬又是誰呢?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翻閱幼兒用書,再次欣賞故事。

  教師:蒲公英是怎樣傳播種子的?蒼耳能用蒲公英那樣的方法傳播自己嗎?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3、  了解種子傳播的多種方式。

  提問:植物除了依靠風和動物來傳播自己的種子外還會用什么方法傳播呢?

  請幼兒分組交流自己帶來的圖片、資料,相互介紹關于種子的各種傳播方式。

  教師運用教學掛圖,集體小結種子的幾種傳播方式:植物的種子有多種傳播方式,有的靠風,如蒲公英;有的靠水,如椰樹上的椰果成熟了落在海水中順水漂流,落在海灘上安家;有的是自身彈射,如鳳仙花;大多數的種子是靠人或動物來進行傳播,如蒼耳。

  4、  初步根據種子的外形特征按其傳播方式進行分類。

  出示多種植物種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種子的外形特征。

  教師:你認識這些種子嗎?它們長得什么樣?它們是用什么方法傳播種子的呢?為什么?

  引導幼兒根據種子的外形特征按其傳播方式進行分類。

  活動名稱:科學內容---各種各樣的種子食物

  活動目標:

  1、了結種子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種子食品是人們食物的主要來源。

  2、愿意用自己的方式統計種子食品。

  3、樂意與同伴分享種子食品,體驗分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請幼兒和父母在家自制一份種子食品帶入園。

  2、  幼兒用書、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進一步了解種子的作用,知道種子是人們食物的主要來源之一。

  (1)組織討論:你知道哪些種子?種子有什么用?

 。2)教師:假設世界沒有了植物,沒有了種子,會怎么樣?

 。3)教師:你知道哪些種子是可以食用的?引導幼兒列舉可以食用的種子種類:如稻、谷、豆······

 。4)小結:種子除了可以繁殖后代以外,還可以食用,它是我們食物的主要來源。

  2、幼兒介紹自己所帶來的種子食品,感知種子食品的豐富性。

  (1)教師:種子可以做各種食品,請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帶來的種子食品,說說用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

 。2)你還知道哪些種子食品?

 。3)關于種子食品,你還有哪些問題?蛋糕是不是種子食品?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許多食品是用加工過的種子制作的。

 。4)閱讀幼兒用書,判斷并在種子食品下打鉤。

  3、  品嘗種子食品,并進行統計。

 。1)請幼兒將自己帶的種子食品放在桌上,布置種子食品展覽,提醒幼兒分類擺放。

 。2)教師:大家先統計這里一共有多少種種子食品,然后可以品嘗一下每種種子食品,再將你自己喜歡的種子食品記錄在記錄單上。

 。3)請幼兒自由記錄及選取種子食品進行品嘗。4、講評記錄結束。

  活動名稱:科學工作:植物的哪部分能吃

  教具構成:

  教育目的:

  1、樂意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嘗試按吃的不同部位對蔬菜進行分類。

  2、自己設計蔬菜湯配料表,感受做小廚師的快樂。

  活動準備:1、家長帶領幼兒參觀過菜場、幼兒已經收集了有關蔬菜的各種知識。

  2、蔬菜若干(幼兒自備、教師準備)、分類筐、蔬菜自選車、菜籃、記錄(筆、表格)。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談話---植物的哪部分能吃

  三、科學工作內容:

  1、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蔬菜。

 。1)師:今天,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喜歡吃的蔬菜,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介紹。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帶來的蔬菜。

 。3)請個別交流,鼓勵幼兒說說蔬菜的樣子。

  2、幼兒按照吃的不同部位進行分類。

  (1)師:你們愛吃的蔬菜品種真多,看看老師喜歡吃什么?(出示蘿卜)

 。2)引導幼兒討論蘿卜吃它的什么部位?

  (3)幼兒相互討論自己帶來的蔬菜,初步了解蔬菜吃的不同部位。

 。4)幼兒動手把自己帶來的蔬菜進行歸類。(放到老師準備好的標有(根、莖/葉、花、果、種子)標志的籃筐。

 。5)糾錯、小結,看看有沒有找錯家的蔬菜寶寶?為什么?

  3、幼兒設計蔬菜湯配料表。

 。1)教師提議制定一份蔬菜湯配料表,激發幼兒制作蔬菜湯的興趣。

  師:我們喝到的蔬菜湯都是大人為我們制定的,今天我們自己來做小廚師,做一份自己喜歡的蔬菜湯,怎么樣?

 。2)引導幼兒理解并確定蔬菜湯配料表的設計要求。

  植物部位

  加工前形狀

  加工后形狀

  根

  莖/葉

  花

  果

  種子

 。3)幼兒兩兩結伴,選擇蔬菜。商量討論菜名,邊在自選車上選擇蔬菜。同時把選擇的蔬菜對應畫在表格中,可以根據需要,一格多選或不選。

  (4)幼兒動手制作蔬菜湯。

  4、介紹自己的蔬菜湯

  教師提示幼兒可以根據自己制作的蔬菜湯的所選原料、菜名、味道、及營養價值來進行介紹。

  6、整理教具,集體活動結束。

  評論這張

  活動名稱:科學工作:種子藏在哪里

  教具構成:

  教育目的:

  1、調動多種感官感知種子的形狀與特征。  

  2、樂于探索,會比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1、蘋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稻子、西紅柿、葡萄等種子及果實的圖片

  2、南瓜、稻子、花生等種子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談話---秋天收獲的果實

  三、科學工作內容:種子藏在哪里

  1、介紹活動名稱與使用教具,并將教具端放于桌上。

  2、認識一些植物的種子。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些什么?師:你看到了哪些種子?(西瓜籽、綠豆、豇豆、南瓜籽……)

  3、看圖片,幫助孩子形成較為完整、系統的認識! 

  老師與幼兒一起看圖片,認識各種果實的種子都是什么形狀,以及它有什么特征!

  4、操作找種子  

  師:今天,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許多蔬菜和水果,要請你們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們有沒有種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說一說,種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樣?  

  ①幼兒自由探索:蘋果、橘子、黃瓜、西紅柿、葡萄、西瓜、香蕉的種子

  ②操作活動:種子和果實匹配! 

  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種果實,旁邊有各種種子,請你們給這些果實找種子,找到后把種子貼在果實的下面  

  6、整理教具,送回教具柜。

  四、幼兒自由工作、教師指導。

  活動名稱:科學工作:月亮的變化

  教具構成:月球相位三步卡一套。

  教育目的:

  1、初步了解各種月相,指導月亮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2、培養宇宙觀及科學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家長在晚上帶孩子對月亮連續觀察一個月并做記錄,孩子看到月亮大小有規律地變化。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談話---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

  三、科學工作內容:月亮的變化

  1、將裝有月球相位三步卡的托盤放在右下方。

  2、教師拿出所有的控制卡,并沿工作毯水平擺放,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月亮嗎?

  3、教師把圖片和標簽卡分發給孩子們。

  4、教師指著新月的錯誤控制卡問:“哪位小朋友有這張圖片的標簽卡?請放在圖片的下面。

  5、孩子進行圖片配對,并復述名稱。

  6、將所有的標簽卡與圖片配對。

  7、進行三段式教學認識月亮相位: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滿月—虧凸月—下弦月—殘月。

  8、整理教具,送回教具柜。

  四、幼兒自由工作、教師指導。

  活動名稱:科學工作:各國國旗

  教具構成:世界地圖及國旗

  教育目的:

  1、認識各國國旗。

  2、開闊幼兒的眼界。

  活動準備:世界地圖及國旗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談話---中國國旗

  三、科學工作內容:各國國旗

  1、介紹活動名稱,將教具端放到桌上。

  2、把國旗散置在桌子上,把國旗按洲分類擺放,教師介紹國旗與地圖的配對,從自己的國家和洲開始。

  3、教師示范并說明:教具后面有國家名稱,小朋友可以對照后面的圖案和名稱來插國旗。

  4、教師帶領幼兒邊插邊認識各國國旗,教師可先提示各國國旗的特征,比如:中國國旗有五個五角星,加拿大國旗有一個楓樹葉等等,幫助幼兒記憶。

  5、請幼兒重復操作。

  6、整理教具,送回教具柜。

  四、幼兒自由工作、教師指導。

  活動名稱:科學內容---認識時間(周、月、年)

  教具構成:周、月卡片

  教育目的:1、使幼兒知道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周有七天。

  2、初步感知時間概念,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周、月卡片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復習昨天、今天、明天

  三、工作內容----認識時間(周、月、年)

  1、介紹活動名稱,將教具端放到工作毯上。

  2、教師展示教具:一周有七天,分別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3、游戲:我是星期幾值日生。

  4、教師展示教具:一年有12個月,分別是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5、游戲:“過生日”

  (1)、教師念兒歌:蘋果、桃子和李子,你的生日在幾月?被請的幼兒回答:在此月的所有幼兒都站起來。其他幼兒共同說:“生日快樂”。

  (2)、游戲反復進行玩。

  6、整理教具,幼兒自由工作。

  活動名稱:中班科學---形狀的穩定性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記錄活動,讓幼兒感知三角形是最穩定的一種形狀,而四邊形等形狀會變形。

  2.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培養細心操作的習慣。

  3.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體就是利用了形狀的穩定或不穩定性原理。

  活動準備:做好的三角形、四邊形每組若干,筷子、橡皮筋、記錄表若干,錄像,(自行車、大吊車、鐵塔、照相機三角架等制作的)穩定性的課件。

  活動過程

  1.看錄像,以自動伸縮門的事例引出課題。

  “這個小區的大門能自動拉長、縮短,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

  “因為通電了!

  “門有彈性!

  “我看到門那邊有個平行四邊形,本來是大的,門開的時候就變小了!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試驗,看看是怎么回事!

  (幼兒可能還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不過,對于伸縮門的好奇使他們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這就很好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

  2.教師出示用橡皮筋綁好的三角形和四邊形,請幼兒說說是什么形狀,然后進行拉、擠,看看會發現什么現象。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這個正方形我一拉就變成扁扁的了!

  “我拉不動三角形,三角形很牢!

  小結:原來四邊形是會變形的,不是很牢固,而三角形不會變形,是最牢固的。

  3.出示記錄表,講解記錄要求:操作后,在穩定的形狀后面打勾,不穩定的形狀后面打叉。還可以運用老師提供的橡皮筋和筷子,制作不同的形狀,看看這些形狀是否穩定,也在表中記錄下來。然后請幼兒操作,教師重點對幼兒在記錄和繞線中出現的困難加以引導和幫助。

  (幼兒基本都能分辨出什么形狀穩定,什么形狀不穩定,并對制作各種形狀非常感興趣,可能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只有一小部分幼兒能獨立地用橡皮筋將筷子連成五邊形、六邊形,而且發現這些圖形也都不穩定。)

  4.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說說自己做了一個什么形狀,是否穩定。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5.引導幼兒再次操作:怎樣可以使四邊形、五邊形等形狀也變得穩固。

  (1)引導幼兒討論:只能再用筷子,怎樣讓四邊形、五邊形也變得牢固?

  (2)幼兒操作,教師給予指導。(如果幼兒想不出辦法,老師可以給幼兒以適當提醒或暗示,再讓幼兒操作。)

  (3)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4)小結:用筷子把四邊形或五邊形變成幾個三角形就變得牢固了。

  6.請幼兒聯系生活,說說什么東西的構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師:上次我們看到的自動伸縮門,上面有一個個平行四邊形,開門的時候,平行四邊形變窄,關門的時候又變寬了,非常方便。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運用了三角形穩定、四邊形不穩定的原理嗎?

  7.看圖片,了解相關知識(自行車、大吊車、鐵塔、照相機三角架等課件)。

  (看了課件,幼兒了解到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的東西利用了形狀的穩定和不穩定性,感到非常好奇,為課后的延伸活動奠定了基礎。)

  延伸活動

  師:這個三角形本領這么大,真神奇!小朋友可以在幼兒園、在回家路上、在家里面找一找,看看有沒有什么東西也用到了三角形的這個本領,如果你們找到了再來告訴老師,好嗎?

  1.請幼兒平時多注意一下,生活中還有什么物品的構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2.在探索區提供筷子和橡皮筋,供幼兒繼續探索形狀的奧秘。

自然科 篇12

  五節  學好自然科學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在前面學習物質及其變化、運動規律的基礎上,全面地介紹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自然科學的作用及學習自然科學的基本方法;并通過介紹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和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及現階段的先進科學技術實例,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鼓勵他們學好自然科學,為建設祖國和建設家鄉作貢獻。

  教法指導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分析、討論、總結的啟發式教學,使學生認識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的作用。深化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2.可適當串插播放現代科學技術的錄像,結合當地實際和學生所見所聞及已有的知識靈活地進行教學,明確學習自然科學的意義。

  二、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1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逭J知目標

 、绷私庾匀豢茖W的研究對象和作用。

 、裁鞔_學好自然科學的意義和方法。

  ㈡技能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富于鉆研的精神,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缜楦心繕

  調動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自然知識的執著追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苯虒W重點

  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和作用。

  ⒉教學難點 

  學習自然科學的目的和方法。

  三、教學準備

  有關利用電為人類服務、環境污染、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的錄像。

  四、教學過程 

 、遄匀豢茖W的研究對象

  復習提問:

  ⑴自然環境中的物體是由什么組成的?

 、谱匀唤缰械倪\動形式有哪些?最簡單的運動是什么?最復雜運動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自然科學研究對象是物質,物質都在不斷變化與運動。自然科學是一門探索物質的性質、結構和它們的運動規律的科學。我們學習自然科學,就能更好地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

  教師提問:

 、旁谠忌鐣,人類最早使用的工具什么?(石器)

 、仆ㄟ^人類的各種生產活動和實踐,在奴隸社會使用的工具是什么?(青銅器)

 、堑绞裁磿r期人類開始利用鐵器?(春秋時期)

  ⑷現代勞動提高了生產力,減輕了勞動負擔,主要利用了什么?有哪些措施?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小結:人類通過漫長的歲月中各種生產活動和科學實踐,對自然的認識逐漸深入,形成了自然科學。

 、孀匀豢茖W的作用

 、弊匀豢茖W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古代人看到閃電雷鳴非常害怕,以為是天公發怒。19世紀法拉第等人通過實驗證明了兩種物體經過摩擦帶上兩種電荷。富蘭克林冒著生命危險在雷雨交加之時做實驗揭開了雷電的奧秘知道是一種放電現象。以后人們不斷加深對電的認識,掌握了電的性質,發明了產生電的方法,并利用電為人類服。,放一段有關現階段利用電為人類服務的錄像并討論。

  小結: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沧匀豢茖W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保護自然、保護自身的意識和能力。

  設問:自然資源是否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呢?

  放一段錄像: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影響了自然環境。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氣候惡化、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和人類生活不斷排放有毒有害物質,使環境受到污染;人口的增長與資源的緊張。看完錄像,讓學生討論自己的感想。教師小結:如何更好地控制人口增長,開發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環境,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

  ⒊自然科學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⑴哥白尼首先提出了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學說,對當時統治歐洲的教會勢力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教會把歌白尼學說的支持者布魯諾活活燒死。但真理是不可戰勝的。

  ⑵我國古代人民的對物質結構的探討過程中,相繼提出了五行說,原子論和元氣說等,后來相繼發現了電子、原子、x射線,進一步研究了原子核的結構等。

  小結:堅持真理的科學家,沖破了種種束縛,使自然科學不斷發展,也使人類不斷進步。

 、鐚W好自然科學

  ⒈學習自然科學的目的

  介紹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提問:

  ①世界上哪一個國家最早編制了星表,測定一年為幾天?在什么時期?(中國、365.25天、大約在戰國時期)

 、谡l總結前人造紙的基礎改進了造紙術?(蔡倫)

 、壅l發明了活字印刷技術?(畢昇)

 、苤改厢樀陌l明,最早應用在什么方面?(軍事)

 、萏瞥┠,又發明了火藥,開始應用在什么方面?(軍事)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我國勞動人民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分析我國近代自然科學和技術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的原因。

  學生舉例說明現階段我國自然科學和技術正在猛飛突進。

  觀看一段錄像說明現階段我國自然科學和技術正在不斷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小結:學習自然科學的目的:

 、偈刮覈淖匀豢茖W和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趯W好本領,為建設祖國、家鄉作貢獻。

  ⒉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

  學習自然科學必須掌握基本概念和規律,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學會科學的方法,其基本方法是觀察和實驗。

  自然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許多科學的結論都是由觀察和實驗得到的。例如牛頓通過不斷的觀察和實驗,總結得到了牛頓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居里夫人通過無數次的實驗發現了鈾;愛迪生通過無數次觀察和實驗發明了電燈等等。

  提出要求:對以后課本的實驗和實習,都要認真觀察、動手實踐、積極參加探索與研究活動,學好自然科學這門課。

  小結本節內容。

  五、板書設計 

  第五節   學好自然科學

  ⒈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探索物質的性質,結構和它們的運動規律。

 、沧匀豢茖W的作用

  a、自然科學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b、自然科學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保護自然、保護自身的意識和能力。

  c、自然科學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⒊學習自然科學的基本方法:觀察和實驗。

  六、習題與解析

 、彪S堂練習

 、湃祟悓ψ匀坏难芯块_始于(     )

  (A) 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 封建社會       (D) 資本主義社會

 、铺岢觥叭招膼偂钡目茖W家是(     )

  (A) 伽利略  (B) 達爾文  (C) 哥白尼  (D) 布魯諾

 、鞘澜缟显缇幹菩潜淼目茖W家是(     )

  (A) 中國  (B) 日本   (C) 美國  (D) 德國

  ⑷學習自然科學的基本方法是(     )

  (A) 熟讀課本         (B) 上課認真聽講      

  (C) 認真完成作業      (D) 觀察和實驗

 、晌覈糯乃拇蟀l明分別是什么?

 、舱n后作業 

 、逝e例說明自然科學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保護自然、保護自身的意識和能力。

 、藶槭裁凑f在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硡⒖即鸢

  ⑴(A)  ⑵(C)  ⑶(A)  ⑷(D)  ⑸火藥、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  ⑹答:由于經濟和城市的發展以及人口增長,加上對水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和嚴重的污染,全球水資源日益緊張,由于濫捕,我國東海的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等魚類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如何更好地控制人口增長,開發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上,自然科學正日益發揮它的巨大作用。⑺答:自然科學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古代人看到電閃雷鳴非常害怕,以為是天公發怒。后來,經過科學家的探索,知道這是一種放電現象。以后人們不斷加深對電的認識,掌握了電的性質,發明了產生電的方法,并利用電來為人類服務。現在,我們生活中有了各種電器,生產中廣泛使用各種電力機械,電的應用使我們的生活和生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因此,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七、參考資料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宋朝時,盛行著雕版印刷,就是把字刻在整塊硬質木板上,再用它來印書。這種方法費工費料,一筆刻錯就要整板丟棄重來,耗盡了刻工們的心血。

  畢升看在眼里,痛在心頭,決心改變這種落后的印刷術。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反復試驗,終于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在一個個膠泥作成的規格一致的小方塊上,刻上凸出來的反手單字,用火燒硬就成了單個膠泥活字,這些活字可以反復使用,從而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和質量。這種方法很快傳遍世界,使印刷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畢升不愧為活字印刷之父。

自然科 篇13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自然科學領域的有關知識;

  2.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篩選信息、勾玄提要的能力;

  3.激發、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篩選信息,勾玄提要

  教學過程 

  導入  

  自然科學是是基礎科學,科學技術推動著我們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作為新世紀的學生,我們必須了解自然科學的有關知識,這一單元,我們就將閱讀幾篇自然科學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能夠通過勾玄提要從中篩選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做好閱讀筆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掌握文章所要傳達的信息,才能逐漸積累我們的科學素養,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好基礎。

  第一課時《數學與文化》

  一、簡介數學與文化

  簡單介紹數學與文化的定義。

  數學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是研究模式與秩序的一門學科。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

  文化:文化是一個包括人在社會中所習得的知識、信仰、美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任何其它的能力與習慣的整體。

  二、閱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邊閱讀邊將文章中的重點語段標注出來。

  三、總結文章要點

  師生共同總結:

  1.數學文化的幾個特點

  2.數學與社會文化的關系

  3.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4.數學中邏輯思維和感性思維的關系

  四、總結擴展

  快速閱讀《論數學(節選)》或《關于數學和科學的隨想》,結合自己學習數學的體會,談談對這一學科的認識。

  第二課時《熵:一種新的世界觀》

  一、引入“熵”這一名詞

  熵

  物理學上指熱能除以溫度所得的商,標志熱量轉化為功的程度。

  科學技術上泛指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某些物質系統狀態可能出現的程度。亦被社會科學用以借喻人類社會某些狀態的程度。

  二、閱讀課文

  三、總結文章要點

  師生共同總結:

  找出作者論述的要點,并作簡要分析。

  四、擴展延伸

  熵在科學技術上泛指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某些物質系統狀態可能出現的程度。亦被社會科學用以借喻人類社會某些狀態的程度。結合課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第三課時

  自讀第三、四課,作閱讀筆記,寫出文章的內容提要。

  第四課時

  教師選取歷年高考科技文閱讀作為訓練題目,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

自然科(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理性之光(精選4篇)

    第15課 課標要求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述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落實課標一、社會背景1.18世紀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在思想領域迅速展開反對封建統治與教會特權的斗爭;2.自...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精選5篇)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3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測 試1. 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在其史學名著《國史新論》中寫道:“漢代的宰相是首長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員制”,對此論斷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 )a.漢代宰相權傾天下 b.唐代宰相輪流坐...

  • 開辟新航路(通用10篇)

    【“三合一”特色教案】第5課 開辟新航路◎東方的誘惑 原因:經濟根源-社會根源-商業危機;客觀條件-主觀條件15世紀前后,西歐國家商品經濟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精選6篇)

    水平測試講義(4)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1.了解近代的服飾變遷與飲食變化(1)近代服飾變化男子: 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飾鴉片戰爭后 傳入中國,民國后成為男子的禮服之一辛亥革命后,中西合璧的 成為新的男子標準服裝。...

  •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通用15篇)

    xx高考歷史必修1學案導航:【單元知識網絡】 【專題歸納整合】1.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巴黎公社革命之間的關系(1)1870年,法國為爭奪歐洲霸權發動了普法戰爭,結果法軍慘敗。第二帝國垮臺,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建立了資產階級國防政府。...

  • 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精選6篇)

    一、教學目標1、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戰后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第三產業、“新經濟”的概念。...

  • 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案(精選5篇)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案△課標要求: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一、從諸侯爭霸到秦朝統一1、諸侯爭霸(春秋戰國時期):①背景:宗法制、分封制 遭到破壞 ②目的:爭奪...

  • 第12課 破解生命起源之謎學案(精選2篇)

    第12課 破解生命起源之謎學案導學【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識點:基督教的神創說:世界萬物包括人都是上帝創造的;施萊登、施旺提出和確立細胞和細胞學說,拉馬克的進化論觀點;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1871年發表《人類的起...

  •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教案(精選2篇)

    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課程標準》:概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學習,了解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二月革命和兩個政權并立局面的出現,十...

  • 高一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和子乱视频 | 免费无码aⅴ免费中文字幕 91丨porny丨蝌蚪 | 亚洲ⅴ欧洲第一的日产AV |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99九色 | 国产一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一二三 | 俺去俺来也在线WWW色官网 | 亚日韩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一区网址 | 色综合久久蜜芽国产精品 | 剧情演绎国产在线视频 | 无码免费视频AAAAAA片草莓 | 日本久久不卡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一区二区 |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 亚洲伊人a线观看视频 | 野花社区www高清图片 | 国产乱人偷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又黄又猛又粗又爽的A片 | 美国一级a毛片 | 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免费 | 国产一级a爱片在线观看视频 | 成人免费A片在线看网站外卖员 | 911影院在线观看网站 | s8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 国产精品二 |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 tushy超清4k欧美极品在线 |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宅男软件功能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一区夜色 | 秋霞影院亚洲国产中文精品 |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 妇女满足农民工特级毛片 | 精品久久日本影视一区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麻豆404 |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