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的法律(通用2篇)
羅馬人的法律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下列基礎知識:十二銅表法、自然法、羅馬公民法、羅馬萬民法,通過對以上知識的了解,使學生掌握羅馬法的發展過程和歷史作用,引導學生認識羅馬法的歷史意義。
2、過程與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就羅馬法的起源、羅馬法的內容、羅馬法的歷史作用三個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全面理解羅馬法的內涵,通過問題教學法、討論法讓學生掌握本節內容。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羅馬法的全面歸納總結和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羅馬法的歷史意義和法律、法制在現實政治生活中的價值,最終肯定法制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是最合理的國家治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掌握羅馬法的主要內容、發展過程及其對羅馬政權統治的維系作用。
難點:
認識羅馬法的歷史作用及其現實價值。
實施過程:
[導入新課]: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詞匯,可以分配給歐洲各個城市,例如精致、深樸、繁麗、暢達、古典、新銳、寧謐、舒適、奇異、神秘、壯觀、肅穆……其中有不少城市還因為風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個詞,產生角逐。
只有一個詞,它們不會爭,爭到了也不受用,它靜靜安踞在并不明亮的位置上,留給那唯一的城市。
這個詞叫偉大,這個城市叫‘羅馬’。”
——余秋雨《行者無疆》
師:千百年來,羅馬不僅指一段古老而悠遠的歷史,更代表一種宏偉而博大的精神。驍勇的羅馬人更崇尚武力和秩序,在金戈鐵馬卷起的滾滾風塵中,長期忙碌于對外征戰,與睿智的希臘人相比,難免給人“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之感。然而,羅馬人建立過一個龐大帝國,羅馬帝國的維系主要依靠兩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羅馬軍團,二是博大而縝密的羅馬法律。古代羅馬在法制建設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羅馬人的法律。
(板書演示)三、羅馬人的法律
[講授新課]:
師:同學們,如果你們的權利和利益受到他人的損害或侵犯,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選擇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利益。
師:但當法律只是一種習慣法時而不是成文法時,人們也很難維護自己的權利。
歷史情景題:羅莫洛是一個仁慈、善良的貴族,也是羅馬一支軍隊的首領。生前立遺囑,希望把他一半的財產捐給那些跟隨他作戰受傷或戰死士兵的家人。但羅莫落死后,他的家人卻不履行羅莫洛的遺囑,受傷或戰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請同學們想一想,法官會怎么判呢?
生:法官會偏袒羅莫洛的家人。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羅馬共和國早期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無形中為法官故意壓迫平民,袒護貴族提供了方便。
(板書演示)一、第一部成文法
1、習慣法
師:對,所謂的習慣法就是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默認為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的法律方式,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為保護貴族特權提供了方便。習慣法的存在,就成了平民與貴族矛盾的一個焦點,當時的羅馬是怎樣來處理這個焦點的?
生:由于平民不斷與貴族斗爭,公元前449世紀,制定了《十二銅表法》。
(板書演示)2、《十二銅表法》
(讓學生看課本圖片)
閱讀下列材料:
第5表:死者的財產需按其遺囑進行處理。
第3、第8表:債權人可將無力償還的債務人,交付法庭判決,直到將其戴上足枷、手銬、甚至殺死或賣之為奴。
第8表:凡故意傷人肢體而又未能取得調節時,則傷人者也需受到同樣的傷害,不過,如有人打斷自由人的骨頭,他須償還300阿司付金;如被打斷骨頭的是奴隸,罰金可以減半。
第11表:禁止貴族與平民通婚。
——摘自《十二銅表法》
師:《十二銅表法》頒布了,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們議論紛紛。假如你生活在這個時候的羅馬,你會有什么感想?你的身份可能是貴族、平民或奴隸,
生1:從此,我們就可以和那些高高在上的貴族在法律面前平等了。
生2:“平等?”那是不可能的。你看上面寫著:“禁止貴族與平民通婚……還有債權人可以將無力償還債務的人交付法庭判決,直到將其戴上足枷、手銬,甚至殺死或賣之為奴。”這不是專門對付我們的嗎?
生3:好了,現在如果他們再打我的話,我就可以依法得到賠償,或者以牙還牙。
生4:換湯不換藥,還不是以前那些條條框框。
生5:盡管只是原有的一些慣例調整,但畢竟白紙黑字,就不怕他們隨意曲解而濫用權力。
師:(小結)《十二銅表法》在本質上是維護貴族利益,但它限制了貴族的專橫,打破了他們對法律知識的壟斷,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師:《十二銅表法》適用于哪些公民?
生:僅限于羅馬公民。
師:對,公元前3世紀中期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于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稱為“公民法”。《十二銅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
(板書演示)二、從治“公民”到治“萬民”
1、公民法
師:伴隨著長期的對外戰爭,羅馬疆域不斷擴大。
師: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案例來思考疆域擴大對羅馬法的影響。
歷史情景題:古羅馬大將愷撒進兵埃及,與美麗的埃及女王克婁帕特拉一見鐘情,兩人還有了一個私生子,取名托勒密•愷撒。當愷撒歸國執政之后,克婁帕特拉攜兒子赴羅馬與愷撒相會,并向羅馬法庭為自己和兒子申請羅馬籍,請問法官會判給克婁帕特拉和她的兒子享有羅馬籍嗎?為什么?
生:不會,因為公民法的適用范圍僅限于羅馬公民,而克婁帕特拉是埃及女王,私生子也是在埃及出生的,無法享受羅馬公民權,所以法院不會判給克婁帕特拉和她的兒子享有羅馬籍。
師:那這種現象合理嗎?
生:不合理。
師:怎么解決的?
生:通過萬民法。
(板書演示)2、萬民法
師:請同學們結合書本比較一下公民法和萬民法有哪些區別?
生1: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瑣,萬民法簡潔靈活、實用有效。
生2:公民法側重于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個人財產問題的私法規范則不夠完善。而萬民法注重調解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
生3:公民法適用于羅馬公民,而萬民法適用于羅馬境內各族人民。
生4:但是萬民法必須在不觸動公民法的前提下。
(注意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適當引導,應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以培養表達應用能力。)
師:(小結)法律的主要職能是規范社會生活,調節人際關系。法律一定要根據社會現實生活而隨時調整以適應新的形勢。公民法的主要職能是調節共和國時期的羅馬公民利益關系。在共和國轉向帝國的過程中,各種新的社會矛盾日益凸顯,萬民法便應時而生,所以說萬民法取代公民法是一種歷史趨勢。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了解了羅馬的習慣法、公民法和萬民法,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法律都是一些具體的法律條文,沒有明確的法律理念和法律思想。可以說,法律理念是法律的指導和靈魂。
舉例:1、讓學生看p126資料卡片的內容。
2、我認為法源于自然,而“自然賦予所有人理性”,所以也賦予所有人“法”;自然界存在著一些普遍的法則,如理性、自由、平等、正義等,這些原則永恒不變,這些原則也必須體現在法律中。
——古羅馬法學家 西塞羅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自然法的理解與認識,領會其精神之所在。
(板書演示)3、自然法
師:自然法不是具體的法律條文,而是一種法律觀念。它體現平等的思想,標志著羅馬法學的高度成熟。
師: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請同學們歸納以下,羅馬法是哪些法律構成的?
生:習慣法、成文法、公民法、萬民法、自然法。
師:我們可以通過這幅圖表來更好的學習
(板書結構)
按形式劃分:成文法和習慣法
羅
馬 公民法
法 按結構劃分 萬民法
自然法
師:在公元3世紀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歷史情景題:布魯圖是一個鐵匠,他向貴族卡西借了20個金幣,并立契約30天以后歸還。但30天過去了,布魯圖并沒有能力還錢,貴族卡西因此告上法庭,要求布魯圖作他的奴隸。請問,法官會同意卡西的要求嗎?為什么?
生:會,因為根據《十二銅表法》,債權人可將無力償還的債務人交付法庭,甚至殺死或賣之為奴。
師:對,羅馬法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承認財產神圣不可侵犯。萬民法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對債權的規定和解釋,制定了解決各類債務糾紛的適用條款。那么卡西可以隨意處置奴隸布魯圖嗎?為什么?
生:可以,因為奴隸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主人。
師:既然這樣,為什么課文提出羅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呢?
生:羅馬法保護除奴隸以外平民的權利,提倡平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師:對,羅馬法保護平民的自由權、財產權、選舉權等等,充分保護個人權利。但是請再看這些資料:
歷史情景題:“沒有東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貴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婦女不得參與任何公務,因而她們不能擔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職責,或提出訴訟,或為他人擔保,或擔任律師。 ——《民法大全》
以上規定可以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嗎?
生:不能,君權至上,男女不平等。
師:以上材料表明這種平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有條件的。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但在多年前就宣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畢竟是一個社會的巨大進步。那么,羅馬法對于維系羅馬統治起到了什么作用?
(課本p126學習思考材料)
“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征服。
——德國法學家耶林格
(板書演示)三、持久統治的維系
活動設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p100內容,四個人一組討論派代表回答。
生1:公民法使平民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空前提高,調動了他們的愛國熱情與參政積極性。
生2:萬民法促進了社會穩定和帝國境內各民族的共同發展。
生3:各種法規的及時制定和有效執行,提高了國家各級官吏的辦事效率,規范了他們的從政行為。
生4:各種法規的及時制定和有效執行還能裁決商業糾紛,保護了正當的商業利益。
生5:他們都減輕了社會各階層的緊張程度。
生6:羅馬法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它起到了巨大作用,所以羅馬可以長治久安,統治者可以維系他們的統治。
(學生自由回答。學生可能說不到要害上,教師應靈活引導點撥)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能力。
師:羅馬法是世界史上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大家看一下下面的資料,說說羅馬法對后世的影響:
(舉例材料)
(1)《拿破侖法典》的內容出總則以外,共有3編2281條。第一編是人法,是關于個人和親屬的規定,實際上關于民事權利主體的規定;第二編是物法,規定了各種財產和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第3編是關于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這一遍規定了繼承、贈與、遺囑和夫妻財產制,還規定了債法。
(2)“私有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除非由于合法認定的公共需要的明顯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補償的條件下,任何人的財產不能被剝奪。”
——《人權宣言》
(3)“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他們被造物主賦予他們固有的、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一起追求幸福的權利。”
——美國《獨立宣言》
(4)“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第三條: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活動設計:四個人一組討論派代表回答。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能力。
生1:羅馬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直到現在依然非常重要。
生2:很多歐洲國家的法律都借鑒了羅馬法。
生3:說明羅馬法的內容有很多至今依然發揮作用,沒有過時。
生4:……
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恩格斯對羅馬法的評價。
總結:
羅馬法與今天的時光隧道:
恩格斯說:“羅馬法是第一個世界性的法律”,是“充分預料到現代私有制的法律”。
近代歐洲都以羅馬法為基礎,制定了本國的法律制度,如《德國民法典》、《拿破侖法典》等都以羅馬法為法律藍本。它是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驅。
現在世上許多國家的陪審制度、律師制度、訴訟原則都淵源與羅馬法。世上公認的法學理論、法制民主原則也均發端于羅馬法。
羅馬法中蘊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具有超越時代、地域與民族的永恒價值。
羅馬人的法律 篇2
課標要求:
了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在維系羅馬帝國統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識記的基礎知識有羅馬法、《十二銅表法》、公民法、萬民法、自然法;通過對上述知識的學習,學生應掌握羅馬法的發展過程,認識羅馬法的演變是古羅馬歷史變遷的反映,在發展過程中具有明顯的連續性、統一性;理解羅馬法對世界文明進程的影響;學會分析羅馬法對于維系羅馬帝國的作用;從中西歷史發展的兩個方面比較羅馬法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對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采用資料研讀與問題探究法;對羅馬法的內容采用情境再現與歷史對比法;對羅馬法的作用和影響通過查閱資料、問題探究與歷史比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羅馬法是通行于整個古代羅馬世界的法律,對于維系和穩定龐大的羅馬帝國的統治起到了重要作用。羅馬法代表統治階級的利益,為維護羅馬帝國統治而存在;認識羅馬法是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對后世尤其是近代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認識中國現行的《民法通則》和《繼承法》也受到羅馬法的影響,深入了解羅馬法的歷史沿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最終肯定法制在現實社會中是一種最合理的國家治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學課時:1、5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難點:羅馬法的歷史作用和現實價值。
教學建議:
(1)、制作課件,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收集資料(網絡、圖書館等)、討論、編排課本劇、師生互動與問題探究法、啟發式教學法等形式。
(2)、設問:如果某個古希臘公民與他人發生債務或財產糾紛,那么他將向什么機構提出訴訟請求?這種方式的效率如何?如果古羅馬公民遇到同樣事情將會采取何種方式?解決起來效率怎樣呢?由此導入新課。
(3)、
教師通過大量豐富的圖片,向學生展示古羅馬恢弘的歷史,并解釋羅馬法的含義(指公元前6世紀塞爾維烏斯改革至公元7世紀中葉古羅馬奴隸制國家制定和實施的全部法律制度)。
(4)、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有關羅馬法的資料:
①、引導學生梳理羅馬法演進的線索(城邦時代——習慣法→羅馬共和國——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公民法→羅馬帝國——形成體系的萬民法、《民法大全》
)。
②、引導學生詳細了解“十二銅表法” 、公民法、萬民法的主要內容及特點、作用。
③、在上述基礎上使學生認識到:羅馬法的演變是古羅馬歷史變遷的反映,在發展過程中具有明顯的連續性和統一性;它是通行于整個古代羅馬世界的法律,對于維系和穩定龐大的羅馬帝國的統治起到重要的作用。羅馬法代表統治階級的利益,為維護羅馬帝國統治而存在。
(5)、課前引導學生研讀羅馬法的主要內容,模擬羅馬法庭開庭的情景
編排課本劇,深入理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構成、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保護的對象以及遵循的原則。
(6)、投影資料,引導學生討論:羅馬法律對羅馬帝國乃至后世都有哪些影響?它有哪些缺陷?